韓國釜山的港口燈火甫亮,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就在 2025 年 10 月 30 日端出一紙為期一年的「貿易休戰」協議。川普稱對話「非常棒」,市場短暫歡呼,然而,加密貨幣在十月中旬的跳水早已透露另一層訊息:表面和平背後,地緣政治裂痕依舊擴大。
一年喘息,難解深層分歧
協議內容看似雙贏:美國降低與芬太尼相關的關稅並延長現行關稅暫停,中國則恢復購買美國大豆並保證稀土供應,美方也暫緩把更多中國企業列入黑名單。根據彭博報導,雙方只希望先穩定關係,根本矛盾並未化解。前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海澤直言:
「這份協議大概撐不到一年,結構性問題馬上又會浮上檯面。」
停戰對兩位領導人都是爭取時間的戰術,川普可在選前向農民與製造業選民交出成績;習近平則以「維護中美關係穩定」的姿態,避免外資進一步撤離,休兵因此更像一個暫停鍵,而非終止鍵。
川習會危險籌碼:核試爆
在川習會前夕,川普在昨日突宣布,因其他國家進行核試,他已指示美國國防部恢復核武測試。近期俄羅斯日前成功測試可攜核彈頭的核動力水下無人載具,儘管俄方否認進行核試,但表示若美國恢復,俄國可能比照辦理;對此中國則呼籲美方遵守「全面禁止核子試爆條約」(CTBT)承諾。
儘管川普未明言是哪些國家進行核試,但後續發文提及俄羅斯與中國,並點名美國核武數量世界第一,俄羅斯第二,中國老三,但會在五年內趕上來,在川習會前夕叫板實力意味濃厚,因此外界認爲,以危險的開端作為開場,以和平與談妥的川習會作為結尾,是看似好結果,實則暗藏洶湧,為地緣政治埋下的巨大不確定性。
稀土籌碼下的力量對比
休戰過程中,中國的稀土優勢成為關鍵槓桿。美方暫緩擴大出口限制,被解讀為對「稀土斷供」風險的妥協。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分析師 Scott Kennedy 指出,中國此舉「為自身經濟與技術升級換取更安全的緩衝」。資料顯示,美國平均關稅率由 57% 降到 47%,雖仍偏高,但已足以讓中國製造鏈維持價格競爭力。
與此同時,雙方正加快「戰略脫鉤」:川普亞洲行廣邀日韓投資造船與稀土替代產業,中國下一個五年規劃則鎖定高端晶片與國產軟體。Eurizon SLJ Capital 首席經濟學家 Stephen Jen 評估:
「兩國正在分道揚鑣,並全力打造各自的自主經濟生態系。」
地緣風險引爆比特幣暴跌
裂痕最直接的金融映照,出現在川習會前三週。10 月 10 日,川普放話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課 100% 關稅,並祭出新一輪軟體出口管制。恐慌很快蔓延到全天候交易的加密市場,比特幣 (BTC) 價格 24 小時內最低探至 10.7 萬美元;GLASSNODE技術分析表示,比特幣可能下探8.8萬美元,顯示聯準會高利率與貿易衝突風險仍然壓抑資金意願。
釜山協議提供全球供應鏈一年的緩衝,但稀土、先進晶片與網路安全、等核心議題都沒有答案,停止已久的冷戰核競爭格局又重新啟動。地緣對抗延伸出的資金重新配置,已在加密資產上先行示警,也可能在其他高槓桿資產重現。投資人眼前的和平,或許不過是暴風雨前的片刻無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