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礦企「Core Scientific」拒絕輝達親兒子 CoreWeave 90 億美元收購,為什麼?

(30)深夜,美國德州奧斯汀傳來一紙公告,宣告原訂於本月底前完成的 CoreWeave 收購比特幣挖礦與 AI 基礎設施 Core Scientific 計畫正式終止。

這起高達 90 億美元、被市場視為「AI 與區塊鏈深度整合範本」的交易,最終敗在 Core Scientific 股東的否決票,也讓兩家原本即將「合體」的公司,再度回到各自賽道。

股東投下反對票,90 億美元交易急煞車

根據路透社報導,Core Scientific 在臨時股東會上未獲足夠支持,決定中止與 CoreWeave 的全股票合併協議。原先的方案以 1 股 Core Scientific 普通股兌換 0.1235 股 CoreWeave 普通股,折合每股約 20.40 美元,總值約 90 億美元。

然而,這項報價未能說服握有投票權的投資人。

公司最大股東 Two Seas Capital 早在 8 月便表態,認為此估值「嚴重偏低」。同時,代理顧問機構 ISS 與 Glass Lewis 也先後建議股東反對,批評全股票結構缺乏下行保護。收購破局消息曝光後,Core Scientific 股價隨即上漲近 6%,而 CoreWeave 股價則下跌逾 6%,顯示市場對雙方估值落差早有戒心。

估值鴻溝背後:AI 基礎設施的稀缺溢價

Core Scientific 手握逾 260 MW 的長期電力合約,以及多座自建自管的比特幣礦場。這些過去被視為「耗能大戶」的資產,現今反而成了 AI 高效能運算 (HPC) 最迫切需求的基底。正因如此,ISS 在投票報告中指出,CoreWeave 的對價「未充分體現 Core Scientific 在 AI 產業鏈中的戰略位置」。

Two Seas Capital 甚至公開估算,以未來數年 AI 算力租賃單價推算,Core Scientific 的內含價值可能是收購價的兩倍。股東的強硬姿態,不僅反映對公司前景的信心,也折射出市場對「電力+資料中心」組合價值重估的趨勢。

關係雖變,綁定仍在

儘管合併畫下句點,雙方並未「分手即斷聯」。CoreWeave 執行長 Michael Intrator 表示尊重投票結果,並強調:

「我們的合作關係仍非常穩固。」

事實上,兩家公司早在 2024 年 6 月就簽下 12 年長約,CoreWeave 向 Core Scientific 採購 260 MW 電力,用於支援旗下 AI 與 HPC 業務。也就是說,CoreWeave 仍將是 Core Scientific 最大客戶之一,雙方的營收互動短期內不會出現斷層。

由於電力與機房建置周期長、地理選址受限,分析師普遍認為 Core Scientific 站在有利位置。根據TipRanks 報導,華爾街多位分析師維持「強力買入」評級,理由是公司在低成本電力與營運經驗上的護城河難以複製。

誰握有電力,誰就握有未來

AI 時代真正稀缺的,除了先進模型,支撐運算的實體基礎設施也同樣重要。

從比特幣礦場到 AI 資料中心,電力與散熱優勢正在重塑產業權力版圖。對投資人而言,評估一家公司的「潛在算力」價值,已不能只看當前財報,更要衡量未來供電成本、合約期限與機房佈局。

交易失敗雖為兩家公司帶來短期波動,但也讓 Core Scientific 得以獨立保有戰略資產,並持續受惠於 AI 算力需求激增。未來,如何在股東利益、長期合作與資本效率之間取得平衡,將是雙方交出的下一張答卷。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