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市場在2025年十月底再現「搶幣」畫面。以太坊擴容方案 MegaETH、隱私協議 zkPass 與 Sui 生態去中心化交易所 Momentum 的首次代幣發行(ICO),短短數日合計認購金額衝上 14 億美元,遠超原訂募資目標,連帶把估值推向天價。究竟是技術創新的合理溢價,還是泡沫捲土重來?以下整理熱潮背後的核心細節、推力與風險。
三檔新星引爆超額認購
週一開放的 MegaETH 代幣拍賣原先計畫募集約 5 000 萬美元,最終卻吸引逾 13 億美元資金,超額認購 27.8 倍,對應理論完全稀釋估值(FDV)逼近 270 億美元,該專案獲 Vitalik Buterin 與 Joe Lubin 站台,並宣稱可實現亞毫秒級延遲,使投資者迅速湧入。
去中心化隱私協議 zkPass 也在上線數分鐘內完成原定 200 萬美元目標,目前認購金額突破 6 700 萬美元。專案採用零知識證明,可在不揭露原始數據的情況下驗證用戶資訊,符合市場對資料保護的高度關注。
同時,Sui 區塊鏈上的 DEX Momentum 目標僅 450 萬美元,卻在不到一小時售罄,最終進帳 8 200 萬美元,超額認購率高達 1 739%。Dropstab 數據顯示,Momentum 已獲 Coinbase Ventures、Jump Crypto、OKX Ventures 投資,更放大市場期待。
資金、技術與 FOMO 再次串連
三大專案能在同一週點燃投資情緒,背後有三股力量同步推動。第一,技術敘事切中痛點:MegaETH 對準以太坊長期擁堵;zkPass 主打隱私驗證;Momentum 借助 Sui 並行處理優勢建立流動性中心。第二,市場流動性充沛。隨著美國多家現貨比特幣 ETF 在夏季獲批,資金正在尋找高槓桿的成長故事,ICO 成為快速進場的管道。第三,恐懼錯過(FOMO)情緒回溫。MegaETH 採「社群參與度」分配機制,鼓勵早期貢獻者搶先登記,進一步刺激排隊認購。
估值飆升暗藏泡沫風險
短期瘋狂也伴隨長期疑慮。MegaETH 仍預計 2026 年才正式上線,FDV 卻可與成熟公鏈匹敵;zkPass 與 Momentum 則尚待驗證商業模式與用戶留存。Santiment 分析師 Brian Q 中提醒:
「這波狂熱可能只是投機泡沫的翻版,一旦市場情緒反轉,價格波動恐將加劇。」
除了估值爭議,監管不確定性仍像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頭頂。各國對代幣銷售的法律界定不一,若執法趨嚴,專案推進與代幣流動都可能受阻。代幣經濟結構也需經得起時間考驗。以 zkPass 為例,官方代幣分配規劃包括多階段鎖倉與線性釋放,能否同時穩定價格與激勵生態,仍待觀察。
從募資光環到落地長跑
融資只是起點,真正考驗落在產品性能、開發者社群與用戶擴張。MegaETH 必須在亞毫秒延遲與安全性間找到平衡;zkPass 需證明零知識驗證可與現行網路服務順暢整合;Momentum 則要在多鏈競爭中守住流動性優勢。對被熱度吸引的散戶而言,獨立盡職調查與資產分散仍是基本功。畢竟,加密世界從概念到大規模採用的距離,從未因資金熱度而自動縮短。
總結來看,2025 年秋末 ICO 三連擊為市場注入新想像,也再次提醒投資人:技術敘事與資金浪潮共舞時,熱情和風險往往並存。下一步,還看專案是否能把超額認購轉化成真實使用量,並在不確定的監管與競爭環境中站穩腳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