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已經進入了歷史上漲幅最大的月份——11 月——自 2013 年以來平均漲幅達 42.51%——這意味著如果歷史重演,比特幣本月可能會突破 16 萬美元。
然而,一位加密貨幣分析師指出,一些宏觀經濟因素也在發揮作用。
「我認為季節性圖表非常重要,但它必須與其他許多因素結合起來考慮,」10x Research 的加密貨幣分析師 Markus Thielen 表示。
展望未來,市場預期聯準會將進一步降息,而美中兩國正努力達成貿易協議;這兩項進展都可能對比特幣有利。然而,政府停擺和美國關稅持續加劇經濟的不確定性。
以下是未來幾週需要關注的一些關鍵進展。
美中貿易緊張局勢緩和
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四的會晤被視為朝著結束美中貿易緊張局勢邁出的積極一步。
川普稱在韓國與中國國家主席的會談「令人驚嘆」。會談內容包括川普同意降低對華關稅,以換取北京方面打擊芬太尼貿易、恢復購買美國大豆以及取消對稀土出口一年的限制。

川普告訴記者,他預計「很快」就能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
川普威脅對中國加徵關稅被認為是導致近期加密貨幣崩盤的原因,10月11日短短24小時內就有190億美元的加密貨幣被清算。此後,加密貨幣市場一直難以復甦。
然而,喬治城大學教授兼中國倡議高級研究員丹尼斯·懷爾德告訴加拿大廣播公司新聞,這次會議更像是貿易戰的“暫停”,但遠未結束。
聯準會將降息,結束量化緊縮
就在幾天前,聯準會官員投票決定再次降息0.25個百分點,將關鍵貸款利率降至三年來的最低水準。
聯準會下次會議定於 2025 年 12 月 10 日舉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CME) 的 FedWatch(一種用於衡量聯準會利率變動預期的工具)的數據顯示,交易員預計降息的可能性為 63%。
聯準會主席鮑威爾週三表示,此舉“並非板上釘釘”,令市場感到意外。
聯準會降息被視為對比特幣有利,因為借貸成本降低歷來都會激勵投資者交易風險較高的資產,例如加密貨幣。
此外,聯準會近期決定於12月1日暫停量化緊縮(QT)計劃,也加劇了經濟情勢的變化。量化緊縮是指央行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的過程。其目標是抑制過熱的經濟,防止通膨過快上升。

與此相反的量化寬鬆政策,是指中央銀行向經濟注入更多資金,被認為對加密貨幣有利,因為其中一部分資金會流入另類資產。
美國政府停擺持續
美國政府停擺即將進入第五週,接近美國歷史上最長的政府停擺,因為美國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在政府支出計劃上仍然僵持不下。
相關報導:創投家稱,比特幣的四年週期並未終結,預計下一次下跌將跌幅達70%。
週四,川普呼籲共和黨人廢除「參議院阻撓議事」規則,該規則允許一小群參議員阻止多數派的行動,他將此歸咎於政府停擺。
「選擇很明確——啟動‘核選項’,廢除冗長辯論,讓美國再次偉大!」川普在Truth Social上寫道。
結束停擺被視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最終批准幾個加密貨幣 ETF 上市的必要步驟,同時也是加密貨幣市場結構法案(也稱為 CLARITY 法案)取得關鍵進展的必要步驟。
雜誌:比特幣發出「罕見」頂部訊號,Hayes預測BTC將達到100萬美元:《Hodler's Digest》,10月19日至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