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貶值交易”會成為 2026 年比特幣領域最大的話題嗎?

本文為機器翻譯
展示原文

“貶值交易”這一說法在加密貨幣領域已廣為流傳。其核心思想是拋售政府支持的資產,例如債券或法定貨幣,轉而投資於黃金或比特幣等“硬資產”。

Bitwise 首席信息官 Matt Hougan 最近在 X 上發帖稱,貨幣貶值交易理論正在興起,並將流行到 2026 年。那麼,這個理論是什麼?為什麼它現在越來越受歡迎?

比特幣的貶值交易理論是什麼?

比特幣貶值交易理論指的是投資者購買比特幣是為了對沖法定貨幣貶值的風險。

各國政府通過舉債和貨幣刺激政策擴大貨幣供應量,導致每單位貨幣的購買力下降。這一過程被稱為貨幣貶值。

比特幣2100萬枚的固定供應量以及其獨立於中央銀行的特性,使其成為抵禦這種侵蝕的理想對沖工具。

在這種觀點看來,比特幣發揮著類似黃金的“數字硬資產”的作用。當人們對傳統貨幣的信任度下降時,它能夠保值。

隨著全球債務上升和通脹擔憂持續存在,比特幣交易勢頭強勁。它使投資者能夠將比特幣納入更廣泛的財富保護策略,以抵禦貨幣貶值的影響。

不確定性加劇

中本聰創建比特幣是為了應對 2008 年金融危機。比特幣的創世區塊(即 2009 年網絡首次上線時生成的區塊)包含了一條與銀行救助相關的消息。

儘管比特幣的創始人充滿神秘色彩,但毫無疑問,這種加密貨幣的誕生是為了緩解傳統金融的混亂局面。

“我認為比特幣的基本理念始終是貶值交易的某種變體,”加密貨幣做市商Efficient Frontier的高管Andrew Tu表示,“這可以追溯到創世區塊,其中中本聰提到了對銀行的救助。”

比特幣過去一年的價格走勢。數據來源: CoinGecko

金融市場整體上似乎對美國政策反應非常敏感。這就是為什麼市場會隨著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而發生劇烈或反覆無常的變化。

10月10日因關稅擔憂引發的最新市場暴跌就是一個例子。儘管復甦也幾乎同樣迅速。

事實上,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儘管市場每週波動不定,但比特幣的價格在過去一年中已經上漲了 50%。

貨幣貶值對加密貨幣交易者來說是利好還是利空?

“貶值”一詞聽起來很嚴重,是市場參與者應該關注的問題。

然而,對於波動劇烈的市場而言,這個術語可能更像是一個比喻,而這種市場往往受美國政策制定者或其他全球事件的影響。

那些每天研究市場的人可能對貨幣貶值有不同的看法,從而導致整體市場情緒悲觀。

“儘管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經濟學家也表示2023年極有可能出現經濟衰退和/或熊市,2024年可能性較大,2025年可能性各佔一半,”Globe 3 Capital的管理合夥人傑夫·埃姆比指出,“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但我們預計2026年將再次迎來牛市。”

如果像 Bitwise 的 Hougan 預測的那樣,到 2026 年,貶值交易的想法成為很多人談論的話題,那麼長期以來一直相信比特幣的人不會感到驚訝。

這以前被稱為“自由意志主義”或“密碼朋克”。當時它未必流行,直到2016年左右,它都是比特幣反主流文化的一部分。現在它可能又流行起來了。

“這幾乎就是比特幣價值故事的基石,”派拉蒙數字投資總監維托爾德·斯米澤克說道。“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對於那些出於經濟學和密碼朋克價值觀的結合而進入加密貨幣領域的老玩家來說,這並不新鮮。”

比特幣輪動

與只有比特幣的密碼朋克時代相比,潛在的加密貨幣投資者現在有了更多的選擇。

Layer-1 的普及和更有利的監管政策導致各大公司對各種區塊鏈表現出興趣,這可能會大幅提升底層代幣的價值。

但比特幣可能最符合貶值的說法。

“BTC由於其嚴格的供應上限,一直被比特幣持有者視為對我們目前法定貨幣體系的一種對沖,”高效前沿的Tu表示。

美聯儲對過去25年貨幣供應總量的計算。數據來源: River Financial

自 2020 年疫情期間大量印鈔以來, M2 貨幣供應總量(即現金及其等價物)從約 15 萬億美元躍升至超過 20 萬億美元。

廉價且容易獲得的資金導致資金湧入比特幣,推高了比特幣的價格——在2020年疫情封鎖期間,BTC一度跌至4000美元。但這並不意味著在其他宏觀事件的影響下,資金不會出現輪動。

對於缺乏經驗的加密貨幣持有者來說,波動性可能並不總是令人愉悅,但對於交易者來說卻非常有利,據數據聚合商Newhedge稱,比特幣在各交易所的日交易量高達 170 億美元。

“如果市場因為人工智能泡沫破裂或其他原因崩盤,那麼我們可能仍然會看到BTC和整個加密貨幣市場,以及黃金在短期內(中期表現優異之前)也出現崩盤,”高效前沿公司的安德魯·圖補充道。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64
收藏
14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