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 年,「交易貶值」會成為比特幣最大的新聞嗎?

本文為機器翻譯
展示原文

“貶值交易”一詞在加密領域正逐漸流行起來。其核心思想是提取資金從政府支持的資產(如債券或法定貨幣)轉移到“硬資產”(如黃金或比特幣)。

Bitwise 的首席信息官 Matt Hougan 最近在 X 上發帖稱,貶值交易理論正在上漲,並將持續流行到 2026 年。那麼,這個理論是什麼?為什麼它現在會引起人們的興趣?

基於比特幣貨幣貶值的交易理論是什麼?

比特幣貶值交易理論指的是投資者購買比特幣來對沖法定貨幣下降的風險。

各國政府通過債務和刺激經濟計劃擴展貨幣供應量,導致每單位貨幣的購買力下降。這個過程被稱為貨幣摻水。

比特幣的固定供應量為 2100 萬枚,並且獨立於中央銀行,這使其成為抵禦購買力下降的一種有吸引力的對沖工具。

從這個角度來看,比特幣扮演著類似黃金的“數字硬資產”的角色。當人們對傳統貨幣的信心減弱時,它有助於保值。

在全球債務不斷上升和通脹擔憂持續存在的背景,這種策略上漲,使投資者能夠將比特幣視為更廣泛的資產保護策略的一部分,以抵禦貨幣摻水。

不確定性上漲

中本聰製作比特幣是為了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2009年網絡上線時創建的創世區塊也包含了一條提及銀行救助的信息。

因此,儘管比特幣創業家的身份仍然是個謎,但毫無疑問,這種貨幣的誕生是為了緩解傳統金融的混亂局面。

“我認為大餅的核心理念始終是貶值交易的一種變體,”加密做市商Efficient Frontier的負責人Andrew Tu表示,“這可以追溯到創世區塊,當時中本聰談到要拯救銀行。”

過去一年比特幣價格走勢圖。數據來源: CoinGecko

總體而言,金融市場對美國政策的反應非常強烈。因此,在特朗普政府執政期間,市場似乎會突然或一時衝動地發生逆轉。

10 月 10 日因關稅問題導致的近期市場下挫就是一個例證,但隨後的復甦也幾乎同樣迅速。

事實上,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儘管比特幣價格每週波動劇烈,但過去一年來其價格已上漲了50%。

貨幣貶值:對加密貨幣交易者來說看多還是看跌?

“貶值”一詞聽起來很嚴重,像是市場參與者需要注意的事情。

然而,這也可能只是一個用來解釋市場波動的故事,這種波動往往受到美國政策制定者一時興起或其他全球事件的影響。

鑑於市場普遍存在的謹慎或悲觀情緒,每日市場觀察人士可能對貨幣貶值有不同的觀點。

“儘管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經濟學家也表示2023年極有可能出現經濟衰退和/或熊市,2024年很有可能,2025年則可能性各佔一半,”Globe 3 Capital的管理合夥人傑夫·埃姆比表示,“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但我們預計2026年將再次迎來牛市。”

如果像 Hougan(Bitwise)預測的那樣,到 2026 年,貶值交易的概念成為熱門話題,那麼早期的比特幣信徒們不會感到驚訝。

這曾經與“自由主義”或“密碼朋克”聯繫在一起。當時它並不流行,直到2016年左右才重新流行起來,它一直是比特幣反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也許現在它又流行起來了。

“這幾乎就是比特幣價值故事的基礎,”派拉蒙數字公司首席投資官維托爾德·斯米澤克表示。“因此,對於那些出於經濟學和密碼朋克價值觀而進入加密的‘老一代’來說,這並非什麼新鮮事。”

比特幣流通

如今,加密的潛在投資者擁有比密碼朋克時代多得多的選擇,當時幾乎只有比特幣一種選擇。

Layer-1 的普及和更有利的監管框架促使企業關注不同的區塊鏈,這可能會給底層代代幣帶來顯著的上漲行情。

但比特幣仍然可能是最能貼切描述其貶值過程的名稱。

“大餅由於設有硬頂,一直被比特幣社群視為對沖當前法定貨幣體系的一種手段,”高效前沿公司的Tu表示。

美聯儲對過去25年貨幣供應總量的計算。數據來源: River Financial

自 2020 年疫情期間的印鈔以來, M2 貨幣供應總量(現金及資產)已從約 15 萬億鎂上漲超過 20 萬億鎂。

廉價且易於獲取的資金推動資金流入比特幣,推上漲了其價格——在2020年疫情封鎖期間,大餅價格一度跌至4000鎂的低點。但這並不意味著在其他宏觀事件發生時不會出現資金提取。

對於經驗不足的加密貨幣持有者來說,這種波動性可能會令人感到不適,但對於交易者來說卻非常有利,因為據數據聚合商Newhedge稱,比特幣在交易所的日交易量達到了 170 億鎂。

“如果市場因人工智能泡沫破裂或其他原因倒,我們可能仍然會看到大餅和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甚至可能是黃金——在短期內暴跌,然後在中期內跑贏大盤,”高效前沿的 Andrew Tu 補充道。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51
收藏
11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