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安創辦人趙長鵬 (CZ) 在 11 月 2 日晚間掀起名人效應:他動用約 200 萬美元個人資金買進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代幣 ASTER。消息在 X (原 Twitter) 短短數分鐘內傳遍社群,ASTER 價格立刻上衝 20% 以上,也把名人投資所帶來的機會與風險擺到檯面。

CZ 一出手,行情瞬間點火
CZ 透過 Binance Square 帖文 公開交易細節,強調這筆買盤完全出自個人資金,並貼上一句口頭禪:
「我不是交易員,我買入並持有。」
市場對這段 15 字內容高度解讀。短線價差客迅速跟單,鏈上數據顯示 ASTER 在公告後不到一小時成交量暴增數倍;價格高點漲幅一度達 35%,波動範圍足以讓高槓桿部位腎上腺素飆升。
ASTER 潛力
ASTER 目前定位為提供永續期貨與現貨交易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代幣,系統把鏈下訂單簿與鏈上結算結合,希望以低手續費爭奪流動性。白皮書揭露,ASTER 總供應量高達 80 億枚,其中相當大部分仍握在中心化地址,壓力點在於未來解鎖節奏能否配合市場吸收能力。為
了改善拋售隱憂,團隊已新增回購與銷毀機制,但外界仍擔心過去交易量曾被質疑「灌水」,真實需求有待驗證。面對 Hyperliquid 等同類對手,ASTER 要在 DEX 混戰中脫穎而出並不輕鬆。
BNB 範例能否複製?
CZ 同時也喊出8年前在 BNB ICO 買入的案例,隨著幣安生態擴張,該代幣價格翻了數百倍,成為經典案例,而在此時喊出 BNB 的用意是否暗示自己進行長期投資,引起投資人的關注。
根據長期持有 BNB 的成功案例回顧,關鍵在於多元應用場景與通縮機制。
ASTER 雖同樣運行在 BNB 鏈,也獲得 CZ 加持,但專案仍屬早期,功能及護城河遠不如 BNB 當前地位。換句話說,CZ 本次下注更像在 BNB 生態內拉抬新創,報酬與風險都明顯放大。
從 BNB 過往經驗到今天的 ASTER,CZ 再次示範單一行動就能改變敘事的影響力。熱潮過後,市場終將回到對項目基本面的檢視。對每位投資者來說,能否在聲浪中保持冷靜,決定了這場加密冒險的最終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