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上午9:30至下午4:00股市交易時間——包括自19世紀70年代以來一直沿用的開盤和收盤鍾——正變得像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大廳裡仍在使用的耳機一樣過時。華爾街正競相追趕加密貨幣和預測市場的“全天候”模式,以迎合習慣於隨時隨地交易的新一代散戶投資者。
包括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在內的美國主要交易所正促使交易時間擴展至每天22小時甚至24小時,部分平臺預計上線。這一轉變的促使在於散戶投資者參與度的上漲(目前散戶交易量至少佔每日交易量的20%)以及全球對數萬億鎂美國股票的需求。這被視為自電子交易取代場內交易以來,市場結構的最大規模變革。
但向全天候市場轉型——Robinhood 和 Charles Schwab 等平臺已經通過“暗池”和另類交易系統實現了這一轉型——引發了一些重要問題:價格波動、市場操縱的可能性,以及將股票市場變成永不打烊的賭場究竟是會使散戶投資者受益,還是隻會讓他們有更多機會賠錢。
美國人現在的交易方式就像是在賭博。
全天候市場開放的趨勢反映了美國人與金融市場互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一切都變成了賭博的機會。
Polymarket 已將總統選舉變成了一個價值數十億鎂的“賭局”,用戶可以實時對選舉結果下注。如今,人們總是在線,瀏覽各種網站,沉浸在自己喜歡的子版塊中,將每一條新聞、每一份財務報告、每一次地緣政治動向都視為改變人生的機會。
華爾街對這種行為早已上癮。為多家券商提供隔夜交易服務的藍海科技(Blue Ocean Technologies)在去年11月大選後的第二天晚上錄得33億鎂的隔夜交易額,是其平均10億鎂的次。而對於Robinhood來說,其歷史上第六繁忙的隔夜交易日則出現在英偉達發佈收益報告之後。
而且這些交易員並非專業人士。他們只是穿著睡衣的人,根據突發新聞、meme和市場情緒進行鉅額投注。
當股票跟隨加密走勢:全天候24小時不間斷波動,永不停歇。
與全天候24小時不間斷的加密交易、永不眠的外匯市場以及隔夜的美國國債交易相比,傳統的交易日簡直黯然失色。Polymarket和其他預測平臺表明,人們對“全天候參與”的需求似乎永無止境。既然你可以押注特朗普是否會在中午12點前發佈公告,為什麼不能在凌晨3點交易特斯拉股票呢?
但永遠開放的市場願景也帶有反烏托邦式的意味。目前的盤後交易已經暴露出明顯的危險:
當大多數投資者入睡時,流動性就會消失。
範圍擴大
由於銷量低,價格波動劇烈。
公平價格保護機制(NBBO)不適用於加班時期。
這些並非“系統漏洞”,而是專業機構——那些深諳如何利用市場暗區的機構——的專屬領域。“暗池”之所以得名,是因為交易只有在完成後才會公開,這使得大型機構能夠在不引起市場波動的情況下進行操作。如今,個人投資者也被邀請進入這片暗池,他們手中只有一部智能手機和鏈,而不是彭博終端或風險管理系統。
而他們的錢……往往就是房租。
24小時交易:波動性更大,效率更低
一些經濟學家擔心,全天候交易可能會導致價格準確性降低和收益下降。目前交易量集中在開盤和收盤時段——因為所有人都會在那時進行交易——這表明,將交易分散到24小時可能會製作24小時的價格效率低下。
革命已經開始了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批准了24X全國交易所——一個專為每天23小時交易而設計的平臺。與此同時,經紀商繼續擴展:
Webull 為美國用戶開放隔夜交易
Firstrade正準備明年上線24小時全天候版本。
自 2019 年以來,外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股票數量幾乎翻了一番,從東京到倫敦的投資者都希望在“清醒時間”進行交易。
Polymarket是金融市場未來發展的一個絕佳例證。它在短時間內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選舉博彩平臺發展成為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交易機器——而它的崛起揭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現實。
如今,我們大多數人不再以傳統方式進行投資。
我們現在幾乎都不做交易了。
我們正在把一切都變成賭博——而華爾街正在竭盡所能確保“賭場”24小時不間斷運轉,燈火永不熄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