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比特幣價格翻了一番,早期代幣基金有限合夥人(LP)投資的某些項目也獲得了 20 倍至 75 倍的回報,四年後,對該基金的 10 萬美元投資也僅縮水至 5.6 萬美元。這個案例揭示了在市場繁榮時期,高額費用和糟糕的基金策略是如何導致利潤大幅縮水的。
這位與亞瑟·海耶斯家族辦公室基金Maelstrom合作的投資者公佈了這一驚人的結果,旨在指出大型加密貨幣風險投資基金的低效。此次虧損表明,在加密貨幣歷史上最佳牛市之一的行情中,其資本縮水了44%。
Pantera基金的管理費和業績費分別為3%和30%,而傳統對沖基金的管理費和業績費通常為2%和20%。這些費用對利潤率造成了持續的影響,因為大型加密貨幣行業獲得了鉅額收益,而小型合夥人最終卻蒙受了淨虧損。
市場優異表現揭示了業績不佳的問題
財務模型顯示,即使僅3%的管理費,四年後也會使10萬美元的投資損失近1.2萬美元。同期,比特幣的價值翻了一番,業內表現最佳的種子代幣更是實現了75倍的收益。儘管擁有如此良好的市場前景,Pantera的初始基金卻未能搭上這波市場浪潮。
分析師指出,該基金對高收益資產的投資敞口因資產配置不當和過度分散而稀釋。該基金的投資組合未能跑贏加密貨幣的超額收益,反而落後於加密貨幣市場,這加劇了高額費用帶來的負面影響。
業內專家對大基金模式表示質疑
業內人士認為,新興加密基金規模過大往往會阻礙它們尋找高質量、可擴展項目。龐大的資金規模導致這些基金傾向於支持平庸的初創公司,從而降低了最終脫穎而出的概率。然而,最近披露的信息卻讓人們對Pantera的收費結構和風險管理產生了嚴重質疑。該公司採取的激進收費模式似乎扼殺了任何盈利的可能性,而投資者也因此感到沮喪,尤其是在當前關於加密基金運營透明度的廣泛討論中。
加密基金
這一事件凸顯了加密貨幣風險投資領域的一個發展趨勢——高額費用不再能為低迴報辯解。該案例進一步促使投資者在將資金投入長期加密貨幣項目之前仔細審查費用條款。此案對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記警鐘。虧損凸顯了即使是專業的基金經理,其業績也可能遜於比特幣——加密貨幣領域最容易衡量的標準。對大多數人而言,這個故事的寓意是:即使市場行情極佳,過高的費用和糟糕的管理也會吞噬利潤。
正如Vaidhya所指出的,加密貨幣社區應該重新審視其風險投資基金的組織方式。Pantera早期代幣基金10萬比5.6萬美元的虧損,正是加密貨幣基金經濟現實的殘酷寫照。即便比特幣價格翻了一番,種子項目也一路飆升,該基金的投資者卻因高額費用和糟糕的投資組合管理而蒙受損失。這一案例表明,加密貨幣風險投資領域出現了分歧——投資者不再容忍高昂的低迴報。隨著規模更小、效率更高的基金逐漸嶄露頭角,加密貨幣領域肆意收取管理費的時代或許即將終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