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ei Finance 在Sei網絡上的突然暫停暴露了 DeFi 脆弱的相互依存性,並揭示了透明度和韌性如何將危機轉化為進化。
- 一起價值 9300 萬美元的漏洞攻擊導致 Yei Finance 暫停運營,但迅速的行動和公開的溝通將恐慌轉化為 DeFi 日益成熟的證明。
- 在加密貨幣高速發展的世界裡,Yei Finance 的暫停提醒我們:真正的韌性不僅僅意味著速度——它還意味著信任、透明度和持久性,這些都已融入到區塊鏈中。

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熒光嗡鳴中,算法低語著收益的承諾,流動性如同數字河流般在區塊鏈賬本中流動,然而,一個小小的異常就可能引發一場軒然大波,最終歸於沉寂。2025年11月5日晚, Sei網絡的核心項目之一——Yei Finance宣佈暫時停止運營,理由是fastUSD市場出現異常。這一聲明猶如一場突如其來的霜凍降臨在盛開的果園:或許不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但足以讓豐收戛然而止。第二天黎明,團隊發佈了一份措辭謹慎的聲明,確認所有用戶資金仍然充足且可以隨時提取,暫停操作僅限於債務償還期間的提款。
本事件發生在 Sei 在 DeFiCosmos迅速崛起的背景下,引發了人們更深入的思考——不僅是協議出現故障的機制,更是信任、相互依存以及加密貨幣未知領域中創新與風險之間永恆博弈的哲學深層含義。
塞伊崛起的沃土
要理解 Yei 的顛覆性影響,首先必須深入瞭解Sei生態系統的沃土。Sei 是一個 Layer 1 區塊鏈,其設計初衷並非為了通用性,而是為了實現極致的交易和借貸速度。Sei 於 2023 年推出,專注於提升訂單簿效率,Sei已發展成為一個高速運轉的平臺,交易結算速度甚至超過秒級,有時甚至超越了 Solana 的迅猛速度。
到 2025 年 10 月,其總鎖定價值 (TVL) 已飆升至 5 億美元以上,這得益於貝萊德的代幣化流動性基金和阿波羅的龐大資產管理整合等機構的介入,這些機構將數十億美元投入到鏈上收益中。
在這個蓬勃發展的網絡中,Yei Finance 脫穎而出,成為關鍵所在。其一系列工具——YeiLend 用於借貸,YeiBridge 用於跨鏈流動性,YeiSwap 用於去中心化交易——實現了該協議所謂的“收益疊加”。用戶可以將借貸收益與流動性提供疊加,這種複利效應吸引了投機者和收益耕作者,推動 Yei 的總鎖定價值 (TVL) 飆升至 9287 萬美元,其原生 CLO 代幣在上線首日便實現了 250% 的漲幅。
然而,這種繁榮背後卻隱藏著微妙的相互依存關係:Yei 的資金池中充斥著諸如 sfastUSD 之類的合成資產,這是一種與 Elixir 的 deUSD 掛鉤的收益穩定幣,進而又與 Stream Finance 的 XUSD 掛鉤。在 DeFi 的宏大格局中,這些關聯將各個協議編織成一張相互依賴的網,一個節點的波動就可能撼動整個網絡。
導致葉氏暫停交易的一系列事件,如同多米諾骨牌般環環相扣,勢不可擋。這一切始於11月4日,Stream Finance遭遇9300萬美元的攻擊,導致XUSD的錨定匯率暴跌超過60%,並引發了一系列相關貨幣對的脫錨。
到了第二天晚上,fastUSD(Sei 對這種脆弱結構的變體)出現了異常定價,其預言機饋送閃爍著差異,這有可能對借貸池中的抵押品定價錯誤。
Yei團隊察覺到這些傳言,於GMT時間11月5日凌晨2點58分宣佈緊急暫停交易,並稱此舉為“預防措施”,以便展開調查。幾個小時內,市場的不安情緒顯現出來, Sei代幣價格下跌5%,Discord和X等平臺上也湧現出大量討論,用戶們紛紛分析此次暫停交易的影響。
11月6日GMT時間3點,澄清結果出爐:問題的關鍵在於Yeilend的主資金池,該資金池中以sfastUSD為抵押借入了860萬美元的USDC ,而上游的波動性使得這些USDC面臨風險。為了避免自動清算螺旋式上升,團隊承諾動用儲備金全額償還債務,從而在暫停提款以解決問題的同時,保障了儲戶的利益。
從發出警報到最終確認,這短短 24 小時的歷程體現了 DeFi 的壓縮時間性,危機解決的速度比傳統金融召開董事會的速度還要快,但也凸顯了在代碼治理領域中實時決策的不穩定性。
抵押品的脆弱網絡:漏洞暴露
從本質上講,這一事件暴露了 DeFi 抵押範式中錯綜複雜的漏洞,這些機制承諾通過超額抵押來保證安全,但當錨點漂移時,這些機制就會失效。
在 YeiLend 等協議中,借款人存入 sfastUSD 等資產以解鎖USDC貸款,貸款價值比 (LTV) 上限為 70-80%,以緩衝價格波動。系統的預言機(例如Chainlink或 Python)提供實時估值,如果抵押品價值低於閾值(通常為貸款額的 110%),則會觸發清算。
在此案例中,Stream漏洞削弱了sfastUSD的支撐,導致Yei的資金池估值暴跌20%,並使900萬美元的抵押品不足以償還860萬美元的債務。若不加以干預,這可能會引發一場拋售潮:清算人搶購低價資產,耗盡流動性,並加劇脫鉤,形成類似於Terra在2022年崩盤的自我強化漩渦。
Yei 的暫停操作,在其 CosmWasm 智能合約中被編碼為“緊急關閉”,切斷了這一反饋迴路,為人工修復爭取了時間。然而,這種保障措施揭示了一個更深層次的矛盾:合成穩定幣雖然通過 deUSD 的算法鑄幣實現了被動收益,具有創新性,但也引入了“可組合性風險”——即一個協議的創新可能成為另一個協議的缺陷。
在 Sei 的生態系統中,30% 的穩定幣交易量來自此類衍生品,這一事件鮮明地提醒人們,過度依賴分層抽象可能會將微小的異常情況轉化為生存威脅,這不僅需要技術上的堅韌,還需要重新評估在無需許可的世界中“健全貨幣”的定義。
風暴中的管理:團隊和社區動態
Yei 團隊在危機中展現出的透明度,堪稱 DeFi 領域治理混亂時期的典範。與 Elixir 在 deUSD 事件處理上的沉默(48 小時的沉默導致其 TVL 損失了 40%)截然不同,Yei 團隊採取了坦誠的態度,他們在 11 月 6 日發佈的公告不僅具有明確的聲明性,更具有修復性,承諾全額償還損失並公佈恢復運營的時間表。
這與他們之前的嚴峻考驗如出一轍:2025年10月遭遇200萬美元盜竊,但迅速得到賠償,用戶損失不大,這非但沒有破壞社區凝聚力,反而增強了社區凝聚力。在X和Discord上,情緒以70%對30%的比例偏向積極,像@Cody_DeFi這樣的有影響力人士稱讚這是“教科書式的保障措施”,而持懷疑態度的人則質疑暫停期限,擔心槓桿頭寸的機會成本。
實時放大的此類對話培養了集體的警惕性;葉氏的 Discord 活躍度激增 300%,從提問板演變為協作智庫。
由此,我們得以辨別 DeFi 的人性化一面——開發者,不是遙遠的程序員,而是管理者,他們努力彌合不可更改的代碼和可變的市場之間的鴻溝——他們敏捷的溝通將潛在的恐慌轉化為集體的決心,從而在一個信任與代幣價格一樣波動的生態系統中,鞏固了協議的合法性。
生態系統中的漣漪:Sei 的更廣泛測試
在葉伊的視角之外,這種停頓是對世伊成熟的一次試金石,檢驗著網絡引以為傲的速度是否經得起系統性連鎖反應的拖累。
作為生態系統中按 TVL 計算的第二大協議,Yei 的停滯——儘管受到限制——僅導致 SEI 價格波動 3%,DEX 資金流出微乎其微,這證明了 SEI 的多元化活力,從 Morpho 的借貸疊加到其在 SIP-3 下的 EVM 兼容升級。
然而,這一事件也揭示了斷層線:抵押池中合成資產的權重過高、黑天鵝事件期間多源預言機的延遲,以及鏈級保險的萌芽狀態,其中像 Nexus Mutual 這樣的機制僅覆蓋了一小部分風險敞口。
在全球範圍內,DeFi 的 2025 年賬本統計了超過 15 次此類暫停,從 Aave 的預言機凍結到 Compound 的流動性危機,這表明 DeFi 成熟勢在必行:協議必須朝著動態 LTV、AI 增強的風險模型和跨越生態系統的聯邦緩衝區發展。
對於Sei而言,它渴望獲得像 BlackRock 這樣的機構的認可,而這次小插曲凸顯了監管Osmosis的必要性——將鏈上自主性與鏈下謹慎相結合——以免高吞吐量成為加劇脆弱性的因素,而不是增強效率的因素。
開闢韌性之路:面向未來的建議
在規劃未來道路的過程中,葉氏的故事推動了一種更廣泛的風險管理理念,即通過多層防禦來預防,從而取代反應。
協議可能會將合成抵押品的上限設定為 50% LTV,利用 Pythia 的證明實現亞秒級真實性,並使預言機多樣化,同時將“漸進式暫停”制度化——這種漸進式暫停會首先限制高風險資金池。
從整個生態系統的角度來看,Sei 的治理可以開創一個共享的韌性基金,該基金由交易費和 veSEI 股份提供資金,以防止連鎖失敗。
用戶也擁有自主權:他們更傾向於選擇USDC等穩定資產,而不是追逐收益的衍生品;他們保持槓桿率低於 3 倍;他們還構建多元化的投資組合,以應對零星的市場風暴。
這些源自逆境的良方,將 DeFi 從投機賭場提升為精心設計的堡壘,創新得以延續,不是因為存在風險,而是通過有紀律地擁抱風險。
鎖鏈的寓言:永恆的教訓
最終,Yei Finance 的插曲猶如一個寓言,揭示了 DeFi 的雙重本質:一個充滿無限創造力的領域,卻籠罩在相互依存的陰影之下,每一次收益的獲得都暗示著看不見的脆弱性。
隨著協議逐漸恢復——或許按照團隊的承諾,在 11 月 7 日黎明之前——這一刻在區塊鏈不可篡改的記錄中刻下了一個悄然的必要性。
在加密貨幣的宏大敘事中,這樣的停滯不是失敗,而是支點,使弧線向韌性傾斜。
對於建設者和信徒來說,它們都傳遞著一個永恆的忠告:在代碼冷酷的精確中,鍛造的不僅僅是效率,還有耐力——這種靜默的鍊金術將脆弱轉化為信任的基石。
〈 Yei 金融暫停與 DeFi 彈性的隱秘潮流〉這篇文章初步發佈於《 CoinRan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