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liquid 當打之年:一個加密“異類”為何逆勢增長?

作者:Omnia.hl π



編譯:深潮TechFlow



顯而易見的總結



毫無疑問,Hyperliquid 再次迎來了屬於它的一年,而且這一次的勝利堪稱壓倒性。這是我近6個月以來首次再度撰寫關於這個生態系統的文章,或許也是我最長的一次“沉默期”。這篇文章將涵蓋一系列觀察,所有這些都支持 Hyperliquid 在長時間維度上的發展軌跡——以數量級的方式持續攀升。



到目前為止,Hyperliquid 的表現可以用“瘋狂”來形容。它幾乎每個月都在不斷刷新自身的歷史最高記錄,從交易量到用戶數量,再到收入以及其他各項指標,無一例外。毫無疑問,Hyperliquid 已經成為自電子交易興起以來,對中心化交易平臺構成的最大威脅,它對傳統勢力的衝擊,正如互聯網顛覆信息傳播的方式一樣深遠。



如今,說有數百個團隊正在 Hyperliquid 上構建已經不再是猜測。從我們自己的團隊 @kinetiq_xyz,到 DeFi 的各個領域以及零售應用開發的眾多團隊,Hyperliquid 的生態正在迅速擴展。



然而,許多人可能一時無法理解這意味著多大的成功。也許有人會將其歸因於其封閉源碼、不與社區基礎層面或團隊層面深度互動(更直白地說:不提供任何資助或特殊待遇),或者認為它僅僅是因為每日永續合約交易量的表現而已。



但他們的誤判和自滿,正是(你)我們的機會所在。



Hyperliquid:打破常規的底層邏輯



在深入探討之前,你必須明白,Hyperliquid 是一個完全的異類。它的存在突破了現有的行業格局,就像“方塊試圖嵌入圓孔”這一表達的極致體現,持續挑戰並顛覆它所要摧毀的遊戲規則。



目前存在的每一條區塊鏈——是的,包括比特幣(Bitcoin,最具爭議的例外,作為“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和以太坊(Ethereum)——都不是圍繞鏈本身設計的旗艦應用而構建的。幾乎所有的應用都是基於 99.99999% 的區塊鏈之上開發的,這意味著這些用例或應用程序是由核心團隊或鏈的核心目的之外的外部力量開發的,然後遷移到或直接構建在底層網絡之上。這種現象背後有多種原因,其中最常見的是明顯不可持續的貨幣激勵(例如直接偏向的資助、不良選擇、保證的“神奇代幣”等),而技術本身(如 TPS、隱私等)通常只是次要因素,儘管它們確實也有一定影響。



或許大多數人今天還不清楚(可以理解),但 Hyperliquid 最初是基於 Tendermint 共識機制構建的,直到 2024 年 5 月才轉向完全自定義實現的 Hotstuff,共識機制被命名為 HyperBFT。



在我看來,@asxn_r 迄今為止對 HyperBFT 的研究仍然是最領先的,你可以通過以下鏈接瞭解更多:Hyperliquid: The Hyperoptimized Order



一個有趣(且極其簡短)的片段展示了 Hyperliquid 在更改共識機制之前的情況,那是通過 @pbr713@iliensinc 在 2023 年 1 月(在我加入 Discord 的四個月前)的一次簡短對話中透露的。





為了凸顯 Hyperliquid 的開發速度:2024 年 4 月宣佈 HyperBFT 後,僅兩週時間就完成了主網部署。沒有所謂的“去中心化表演”、付費媒體宣傳、預發佈巡迴活動等形式主義。HyperBFT 的引入使 Hyperliquid 一躍成為當今性能最強的區塊鏈,能夠處理每秒 20 萬筆交易(TPS)。Hyperliquid 持續打破“舊勢力”試圖圍繞其建立的社會壁壘,例如在 2024 年底引入了無許可驗證節點(permissionless validators),最初僅有 11 個節點,如今已增加至 24 個,其中包括 5 個基金會節點。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有幾個主要因素讓我發現並追求使用 Hyperliquid:



由 @chameleon_jeff 主持的一期被嚴重低估的播客



永續合約 DEX 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基於自定義鏈構建的卻是首次。



在高頻交易(HFT)及其他交易形式極具吸引力的時期,Jeff 的智力魅力和親和力深深吸引了 @0xmagnus 和我。



Hyperliquid 是你能找到的最理想的“信仰社區”。



極致的資本主義驅動,對典型基金會式“社會化”影響免疫。



極度偏好高風險,併為此感到自豪。



從單位數到三位數 IQ 的廣泛人群,都被迫進入這個不斷擴展的競技場。



Hyperliquid 在運營中堅持絕對且不妥協的“內部禁慾”原則。



未從任何風險投資(VC)處籌集資金,迫使潛在買家只能在公開市場上購買,且所有交易透明公開;



未接受任何流動性提供者(LP)協議,也未支付做市商費用來獲取流動性,卻依靠自身吸引了巨量流動性(且仍在增長);



不向任何第三方洩露信息,所有公告均通過官方渠道同時對外發布,確保信息透明和公平。



要真正理解 Hyperliquid 的底層邏輯,你必須先了解行業遊戲規則的常態,以及 Hyperliquid 如何實時打破這些規則,並將繼續顛覆。



我關於剩餘 HYPE 社區分配的猜想



關於已經發生的兩輪“賽季”之外的未來 HYPE 分配,外界有無數的猜測。雖然我認同一些關於剩餘 HYPE 分配的觀點,但隨著 Hyperliquid 的影響力持續擴大,我愈發確信我的理論:剩餘的 HYPE 將被逐步銷燬,或者一次性全部銷燬。



我主要的推論依據是:銷燬 HYPE 是最客觀的方式,可以清晰地為現有 HYPE 持有者反映出按比例且無偏的價值,而無需通過激勵特定活動的方式來實現(類似於 BNB 的銷燬機制,但完全沒有任何不當行為)。這樣一來,那些希望獲得收益的人,只需做出一個簡單且直接的選擇——像我們其他人一樣持有 HYPE。





參考:https://www.hypeburn.fun/ by @janklimo



針對我的理論的反駁:



如果銷燬HYPE,團隊的代幣分配比例將會增加,除非團隊減少其當前總供應份額以匹配已流通代幣的~25%分配比例,形成最終供應量。



Hyperliquid可能將未來的激勵視為最具戰略意義的路徑,專注於擴大其生態系統內的活動,從而實現增長,並對競爭產品和生態系統造成沉重打擊。



或許兩者兼而有之,一部分HYPE被銷燬,另一部分用於增長計劃。



或許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對此做出明確決策,而是等待最佳時機執行。



令人驚訝的是,無論我的理論是否正確,這個問題實際上並不重要。HYPE的成功幾乎是註定的,無論最終選擇如何。



數據表現





挑戰巨頭Binance:2024年9月底,Hyperliquid的交易量佔據了Binance周交易量的約14%。





現貨市場的衝擊:2024年8月底,Hyperliquid在現貨市場的交易量佔比達到了約7%,顯示出其進一步削弱Binance主導地位的潛力。例如,@hyperunit使Hyperliquid成為交易現貨BTC的最便宜平臺之一。





HYPE的供需動態:儘管市場最近有所下滑,RFS(Ready-For-Sale,可供出售)HYPE仍接近歷史最低點,表明供應緊張。





HyperEVM和援助基金的HYPE使用量持續增長,交易費用的99%直接用於回購HYPE,推動生態系統的擴展。





稀缺性與需求增長:SWPE(流通供應與價格彈性指標)處於歷史最低點,而30天的EMA(指數移動平均線)收入接近歷史最低和最高水平,顯示流通供應減少與需求增加的趨勢。





程序化回購機制:HYPE協議根據市場價格和波動性,自動從公開市場回購更多HYPE。在當前收入和價格水平下,援助基金僅需1.29年即可回購所有RFS供應的HYPE。



萬億美元



截至今日,Hyperliquid 的累計交易量已超過 3.13 萬億美元



然而,全球金融市場規模高達數百萬億美元,甚至更多。對於 Hyperliquid 來說,這似乎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但這正是其最終瞄準的方向。





鏈接



在 TBPN 的一次訪談中,當被問及“Hyperliquid 能有多大”時,Jeff 的回答耐人尋味。他的評論揭示了團隊對 Hyperliquid 系統的深信不疑,即便目前的規模仍顯微不足道,但他們相信有一天 Hyperliquid 能夠承載全球金融的全部流動。



“如果 Hyperliquid 成功了,那麼它將成為這個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存在。”



Hyperliquid 已成為全球利潤效率最高的企業之一,目前團隊僅由 11 名成員組成,但年化收入已超過 15 億美元,相當於每位員工創造約 1.36 億美元的利潤。而 Hyperliquid 的歷史不過短短三年。



隨著 Hyperliquid 的影響力不斷擴大,華爾街已經開始注意到它的存在。無論以何種方式,傳統金融領域終將參與其中。



Hyperliquid 的技術創新也不容忽視,包括 HIP-3CoreWriter 等多項突破性成果,這些都通過每週持續的網絡升級實現,且升級過程幾乎沒有超過幾分鐘的停機時間。



如今,Hyperliquid 已成為行業內首個同時結合高效鏈上交易平臺與蓬勃發展的 DeFi 生態的項目。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和交易者湧入這一生態,推動其發展成為一個獨特的金融中心。從簡單的數學邏輯來看,這種趨勢只會讓 Hyperliquid 的價值進一步提升。



預計在 2028 年之前,我們將會看到 HYPE 的價格將至少達到 2000 美元。這已經不是“是否會發生”的問題,而是“何時會發生”的問題。



“擁有 HYPE,便是贏家。”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75
收藏
15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