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週四發佈的一項研究顯示,全球最大的預測平臺之一 Polymarket 上約 25% 的交易量可能是刷量交易。
該論文分析了Polymarket的交易歷史,發現其126萬個活躍錢包中有14%存在可疑模式。研究人員表示,這些模式表明,同一批用戶可能在彼此之間進行買賣,以虛增交易量,從而獲得潛在的加密代幣獎勵。
作者寫道:“有幾個制度性因素共同促成了大規模刷量交易,並可能為其提供經濟動機。首先,Polymarket沒有實施客戶身份驗證(KYC),這使得用戶可以輕鬆地匿名生成並通過多個錢包地址進行交易。”
“其次,截至撰寫本文時,Polymarket 不收取交易費,這使得刷量交易比在其他收取交易費的交易所更容易進行。第三,對潛在代幣發行(即向用戶分發的新加密貨幣)的預期刺激了所謂的空投挖礦。”
該報告的作者之一 Allen Sirolly 告訴Decrypt ,該團隊“不知道(或聲稱知道)Polymarket 上刷量交易的動機是什麼,但這可能與空投挖礦有關。”
“刷量交易並不需要大量資金,因為資金可以在多筆交易中循環利用。我們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交易所以任何方式參與其中,”他說道。
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團隊估計,可疑交易在2024年12月達到峰值,佔每週交易量的近60%,到2025年5月降至5%以下,然後在10月再次飆升至約20%。總計約有價值45億美元的交易可能被歸類為虛假交易。
Decrypt多次聯繫Polymarket徵求意見。
Polymarket 讓用戶可以對政治、文化和經濟事件進行投注,已成為近十年來最成功的加密貨幣應用之一。據 Dune 數據顯示,其總交易量已超過 180 億美元,吸引了 130 萬用戶。其創始人、年僅 27 歲的 Shayne Coplan今年成為最年輕的白手起家億萬富翁,此前洲際交易所 (ICE) 向 Polymarket 投資 20 億美元,使公司估值達到 90 億美元。
然而,Polymarket的崛起卻籠罩在監管問題的陰影之下。該公司因未持有博彩牌照而在多個國家被禁止或列入黑名單,包括上週的羅馬尼亞和去年的法國。2022年,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對其處以罰款,實際上迫使其將業務轉移到海外。今年7月,Polymarket收購了一家衍生品交易所,並獲得CFTC的無異議函,使其得以在美國開展有限的業務。
刷量交易——即交易者反覆買賣同一資產以製造交易活躍的假象——在受監管的市場中屬於違法行為,因為它會扭曲價格和交易量指標。此前的研究發現,不受監管的交易所“超過70%的報告交易量”可能屬於刷量交易,作者認為這可能是為了操縱交易所排名。
在Polymarket平臺上,刷量交易的比例因市場而異。“我們的算法將體育市場歷史交易量的45%判定為可能的刷量交易,相比之下,選舉市場為17%,政治市場為12%,加密貨幣市場為3%。在峰值方面,我們的估計顯示,2025年3月24日當週,選舉市場的虛假交易比例高達95%,2024年10月21日當週,體育市場的虛假交易比例高達90%。”該研究報告指出。
研究人員利用算法聚類分析,識別出數千個幾乎只彼此進行交易的錢包,其中一些錢包以極低的盈虧進行數萬筆往復交易。“檢測刷量交易的能力對於市場的長期健康和發展至關重要,”他們表示。
作者警告說,刷量交易削弱人們對預測市場的信心,而預測市場依賴於誠實的交易量作為集體智慧的信號。
Sirolly補充道:“如果交易所認為我們的方法有用,他們也可以應用我們的方法,或許可以將涉事錢包排除在代幣發行或交易權限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