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或許仍能贏得數字資產競賽 | 觀點

本文為機器翻譯
展示原文

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 crypto.news 編輯部的觀點和意見。

倫敦的金融科技革命徹底改變了其金融格局。然而,儘管湧現出像Monzo這樣自2017年成立以來用戶已超過1300萬、年收入超過10億美元的成功案例,但更廣泛的指標卻顯示出令人擔憂的發展趨勢。英國科技融資額預計將下降35%,至2024年的162億英鎊;倫敦證券交易所去年退市的公司數量高達88家,而新上市的公司僅有18家;或許最令人擔憂的是,倫敦的「明珠」之一Revolut已宣布計劃將其關鍵業務遷至巴黎。

概括
  • 倫敦曾是金融創新的中心,但隨著美國、歐盟和亞太地區的競爭對手憑藉著清晰的數位資產框架取得進展,倫敦現在面臨著失去其地位的風險。
  • 加密貨幣公司被剝奪銀行服務、政治不作為以及相關框架的延遲,削弱了英國的競爭力,而其他國家則行動迅速——美國通過了《天才法案》和《清晰法案》,歐盟通過了《貨幣資訊和應用法案》,香港則通過了蓬勃發展的許可製度。
  • 儘管遭遇挫折,英國仍可憑藉其適應性強的監管傳統、國內加密貨幣的高普及率(24%)以及脫歐後的彈性,重新奪回領導地位。

這些數據凸顯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現實:倫敦正面臨失去其作為歐洲首屈一指的金融創新中心地位的風險。英國在數位資產應用和創新方面落後於其他國家的說法已深入人心,美國、亞太地區乃至歐盟都在競相建構完善的數位資產框架。然而,儘管這種說法不無道理,但也存在一些潛在的疏漏。先發優勢是一個已被充分證實的謬論,倫敦仍有機會在數位資產經濟領域中重奪領導地位。

您可能也喜歡:英國必須整頓其加密貨幣體系 | 觀點

猶豫的代價

數位資產產業不僅僅代表投機交易和波動性極大的代幣。 2025年9月,加密貨幣的全球市值突破4兆美元,有些預測甚至認為2030年將超過20兆美元。這些數字得到了貝萊德和摩根大通等全球領先機構日益增長的興趣的支持,他們越來越將數位資產視為具有變革潛力的新興資產類別。

近期穩定幣的蓬勃發展便印證了這種潛力:其全球市值已超過3,000億美元,花旗集團等機構預測,到2030年,其市值將成長至4兆美元。這些數位資產似乎有望重塑數位經濟,並為跨國資本流動開闢新的途徑。至關重要的是,穩定幣發行方對政府公債和國債的需求龐大,而目前這些債券和國債持有大量美國政府債務。

儘管加密貨幣長期以來一直向消費者宣傳其價值,但機構投資者也開始意識到,它不僅是一種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更是下一代金融基礎設施,能夠降低交易成本、加快結算速度並全面提升利潤率。正如金融科技透過創造數千個就業機會、吸引數十億投資並鞏固倫敦的金融地位,為英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一樣,由機構資金支持的新一代數位資產新創公司也可能帶來類似的回報。

然而,英國似乎要不是受到這種變革的威脅,就是根本無法認真看待其帶來的變革潛力。目前,唯一明確闡述了數位資產政策立場的主要政黨是新興政黨「改革英國黨」(Reform UK),而現任政府目前缺乏全面或一致的立場,未能實現2026年第一季全面框架交付的目標,也無法與央行協調一致。這種拖延帶來了切實的後果。

監管癱瘓及其後果

根據2025年的調查,50%的英國加密貨幣和金融科技公司被拒絕開設銀行帳戶或帳戶被關閉,這與促成Monzo和Revolut迅速崛起的、對新型銀行友好的政策形成了鮮明對比。更令人擔憂的是,到2024年,98%的加密貨幣對沖基金面臨無法解釋的銀行拒貸。這種對數位資產企業的系統性「去銀行化」與倫敦先前對金融創新的積極擁抱形成了鮮明對比。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今年稍早通過的《GENIUS法案》建立了穩定幣發行的聯邦框架,而其擬議的《CLARITY法案》將明確未來的市場結構和監管權限。歐盟的《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框架》儘管面臨實施挑戰,但據估計,該框架預計將為歐洲市場帶來1.8兆歐元的潛在收益。亞太地區的舉措,例如香港將於2025年8月實施的執照制度,已推動該地區市場成長了85%。

然而,這種猶豫不決逐漸被更果斷的行動所取代:最近宣布成立的英美跨大西洋未來市場工作小組旨在2026年3月前就數位資產監管合作提出建議。這為英國提供了一個真正的機會,使其能夠在穩定幣標準、託管要求和跨境合規方面與美國框架保持一致,從而有可能相對於歐盟分散的做法創造競爭優勢。

然而,這項措施也凸顯了英國與美國的差距。雖然該工作小組或許能夠減少在兩個市場運營的企業所面臨的監管摩擦,但它卻將英國定位為追隨者而非領導者,尋求與美國標準接軌,而非引領潮流。

英格蘭銀行發出的矛盾訊號

英國央行近期的一系列舉措進一步凸顯了英國監管體系的混亂。 2025年7月,行長安德魯貝利警告稱,穩定幣可能會降低傳統銀行對存款貸款的依賴,並將其視為對銀行體系的威脅。這一立場反映了央行長期以來對數位資產的保守態度,甚至出人意料地威脅要限制投資者和企業持有穩定幣的數量。

然而,本週貝利的態度發生了驚人的轉變,他大幅軟化了自己的立場。他承認“從原則上反對穩定幣是錯誤的”,並指出穩定幣可以推動國內外支付領域的創新。貝利甚至表示,金融體系「不必」圍繞目前對商業銀行貸款的過度依賴而構建,他提議「銀行和穩定幣可以共存,非銀行機構可以承擔更多的信貸提供職能」。

這種思維轉變值得歡迎。近期研究表明,歐洲經濟體對銀行貸款依賴程度的降低實際上與科技發展水平的提高呈正相關,而貝利態度的轉變或許反映出一種向更具創新性方法的轉變。然而,這種轉變並未伴隨任何實際的政策決策,而且是在美國和亞太地區早已採用類似框架多年之後才發生的,在此期間,英國失去了發展勢頭和市場份額。

為什麼英國在加密資產領域仍能保持領先地位

然而,先發優勢謬誤也帶來了真正的希望。率先進入市場並不能保證成功;重要的不是誰先行動,而是誰執行得最好。英國具備多種復甦的條件。

Gemini 發布的 2025 年報告指出,英國加密貨幣持有率飆升至 24%,成長速度甚至超過了美國。這種由下而上的普及催生了對更完善監管框架的內在需求,也預示著巨大的潛在市場潛力尚未釋放。監管領域的領導力可以進一步放大這一趨勢,因為清晰明確的政策和有利的政策能夠吸引機構投資,從而推動加密貨幣市場的發展。

此外,脫歐後的英國既能靈活利用其獨立於歐盟市場的優勢,又能保持與歐盟的地理鄰近性。由於合規障礙和各國截止日期不一,MiCA的實施面臨許多挑戰,預計持牌公司數量將下降75%。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可以提供一個精簡且基於原則的替代方案,既能吸取歐盟的經驗教訓,又能保持市場准入。

同樣,《GENIUS法案》的具體聯邦結構以及對收益型穩定幣的限制,也為英國的改進留下了空間。一個涵蓋更廣泛資產類別、並為代幣化證券提供更大靈活性的框架,可以將倫敦打造成為傳統金融與數位創新之間的橋樑,並為利用其他框架的疏漏進行監管套利提供機會。

英國的監管傳統支持這種做法。英國無需創建全新的框架,而是可以調整現有的金融服務法規,使其涵蓋數位資產,這正是年底前即將出台的立法草案中概述的方法。這種基於原則的調整,而非強制性的規則制定,更能適應技術的快速發展。

窗戶正在關閉

英國將政策延後到2026年,而競爭對手則趁機獲取機構投資、吸引頂尖人才,並為未來的金融體系建構基礎建設。每拖延一個月,機會成本就會增加。 Revolut遷往巴黎並非孤例;它預示著一場更廣泛的外遷浪潮,除非政策有所改變,否則這場浪潮將會加速。英國可以選擇繼續謹慎監管,袖手旁觀數位資產革命在其他地方的展開;也可以透過果斷行動,重奪其作為全球金融創新領導者的地位。

英國憑藉大膽創新在金融領域樹立了聲譽,從世界上第一台自動櫃員機到開創性的金融科技監管,無不反映這一點。這種領導地位的傳統不應隨著模擬經濟的終結而終結。數位資產代表下一波金融創新浪潮,其帶來的經濟回報——就業、投資、稅收和全球影響力——足以抵銷監管風險。透過制定全面的加密貨幣政策,英國可以重振倫敦對全球資本的吸引力,並鞏固自身作為傳統金融與數位未來之間的橋樑地位。

閱讀更多:鏈上金融的下一階段需要的是監管基礎設施,而不僅僅是發行方 | 觀點
奧托·雅各布森

奧托·雅各布森是網路3公關公司YAP Global的財務長。他的職業生涯始於普華永道,主要從事併購顧問工作。之後,他加入德意志銀行倫敦分行,在債務資本市場部門負責金融機構業務。離開傳統金融領域後,他創立了自己的公司,並加入了YAP Global。他認為,加密貨幣、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網路3的潛力在於提升金融穩定性,並將金融普惠擴展到現有體系中服務不足的人。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88
收藏
18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