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比特幣鏈上實力與市場停滯形成衝突

avatar
BTCC EN
11-10
本文為機器翻譯
展示原文

儘管比特幣的實際市值在一周內飆升 80 億美元,突破 1.1 兆美元大關——這表明鏈上發展勢頭強勁——但現貨價格仍然停滯不前。這種背離凸顯了內部網路實力(由加速成長的挖礦投資、不斷攀升的算力和活躍的區塊鏈指標所體現)與外部市場惰性之間罕見的脫節。結構性指標持續發出看漲訊號,顯示基本面可能很快就會推動價格上漲。以上分析截至 2025 年 11 月。

比特幣技術性反彈停滯,ETF暫停交易

比特幣的實際市值在一周內飆升了80億美元,突破了1.1兆美元的Threshold——這種罕見的鏈上漲勢通常只出現在市場極度活躍的時期。然而,現貨價格卻依然停滯不前,這暴露出內部網路強度與外部市場慣性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脫節。

結構性指標發出看漲訊號:挖礦投資加速成長,算力攀升,區塊鏈活動日益活躍。同時,ETF資金流入等需求驅動因素顯露疲態,導致基本面與短期價格走勢之間出現緊張關係。

非法加密貨幣挖礦活動加劇伊朗電網壓力,補貼濫用問題日益嚴重

伊朗正面臨日益嚴峻的能源危機,非法加密貨幣挖礦活動每天消耗1400兆瓦電力,相當於1萬戶家庭的用電量。當局已查封104個非法礦場,繳獲1,465台礦機,但該國估計42.7萬台挖礦設備中,仍有95%未獲得許可。這種能源緊張狀況威脅電網的穩定。

政府對電價的補貼使伊朗成為世界第四大挖礦中心,利潤率高得離譜:生產一枚比特幣的成本僅 1,300 美元,而全球市場價格超過 10.8 萬美元。德黑蘭電力公司的阿克巴爾·哈桑·貝克盧證實,礦工們利用工業電價結構進行全天候不間斷作業。

馬斯克預測,若不進行改革,美國將破產。

伊隆馬斯克就美國的財政狀況發出嚴厲警告,稱當前的債務情勢「瘋狂」且不可持續。在與JOE·羅根長達三小時的對話中,這位特斯拉執行長斷言,美國正走向預算崩潰,聯邦債務已超過38兆美元。新冠疫情後的支出和不斷上升的利率加劇了這場危機。

馬斯克認為,諸如削減預算之類的傳統措施不足以避免災難。他指出,只有一場由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驅動的技術革命才能帶來穩定局勢所需的經濟成長。 「這個問題無解,」他強調赤字問題的系統性本質,並如此斷言。

這場迫在眉睫的金融危機可能對比特幣產生重大影響。比特幣歷來被視為對沖美元疲軟的工具,隨著人們對傳統金融體系信心的削弱,它可能會重新受到關注。市場參與者已經在猜測,在美國潛在的償付能力危機中,比特BTC是否會創下新高。

比特幣十月連漲勢頭終結,機構投資者興趣轉變市場格局

比特幣連續七年在十月上漲的勢頭戛然而止,當月下跌 4%,這是自 2018 年以來比特幣首次在十月份出現負增長。歷史上,比特幣在十月平均漲幅達 20%,但此次上漲受到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和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的不利影響。

儘管價格下跌,但機構投資者對現貨比特幣ETF的需求卻激增,光是10月份就有31.6億美元流入這些產品。這種分化凸顯出,即使散戶的信心動搖,機構投資人對比特幣的接受度仍在不斷提高。

市場焦點目前轉向比特幣超高速網路(Bitcoin Hyper),這是一個二層網路解決方案,已在預售階段籌集了2560萬美元。該項目旨在透過先進的基礎設施建設,釋放比特幣2.2兆美元的資本潛力。

湯姆李:隨著機構需求重塑市場格局,比特幣的四年周期正在瓦解

Fundstrat 的 Tom Lee 宣稱比特幣傳統的四年價格週期已經過時。曾經主導減半事件後 12-18 個月市場達到高峰的減半驅動模式,如今已退居次要地位,宏觀流動性和機構資本流動才是關鍵。 「我們正在目睹結構性變化,ETF 和全球貨幣狀況正在凌駕於比特幣的內部供應機制之上,」Lee 在 10 月 24 日與 Anthony Pompliano 的討論中表示。

自2023年獲批以來,現貨比特幣ETF從根本上改變了市場格局,貝萊德和富達的產品已吸收了超過500億美元的資產。這種機構化與回檔幅度的減小有關──Lee指出,50%的回檔仍可能發生,但80%暴跌的時代或許即將結束。聯準會2025年潛在的降息可能會進一步加速資本向加密貨幣的轉移。

2025 年最適合加密貨幣用戶的 VPN 服務

人們常常誤以為加密貨幣交易是匿名的,但實際上比特幣位址是可以追溯到 IP 位址的。 VPN 透過隱藏 IP 位址和加密資料來降低這種風險,從而為線上活動建立一個安全的通道。如果 VPN 提供者接受加密貨幣支付,則可以進一步提升隱私保護,避免留下可追蹤的信用卡記錄。

除了匿名性之外,VPN 還能繞過地理限制,使用戶能夠存取被審查的內容或被封鎖的交易平台——除非 VPN 本身被列入黑名單。 2024 年的市場將提供專為加密貨幣用戶量身定制的強大解決方案,兼顧隱私性和全球存取性。

相关赛道: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