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Chainlink於2025年11月8日發佈了其保密計算服務,標誌著區塊鏈技術在解決隱私挑戰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這項新服務旨在支持跨不同區塊鏈的私有智能合約,使機構能夠在不洩露數據的情況下處理敏感數據。該服務與Chainlink現有的工具集成,支持保密交易和計算,這有望擴大鏈上金融對大型機構的吸引力。
在2025年SmartCon大會上, Chainlink Labs研究主管Lorenz Breidenbach重點闡述了機密計算在彌合機構採用區塊鏈技術過程中隱私差距方面所發揮的作用。他解釋說,如果沒有強有力的隱私保護措施,將傳統銀行和資本市場遷移到區塊鏈上仍然困難重重,因為企業需要保護客戶信息、交易策略和運營細節。
隱私在鏈上系統中的作用
區塊鏈基於透明原則運行,每一筆交易和智能合約都可公開驗證。這種設計通過消除中介機構的需求,促進了信任和開放參與,但也給金融機構帶來了障礙。在完全開放的環境中,業務邏輯或客戶數據等敏感信息存在風險,這阻礙了機構更廣泛地參與其中。
Chainlink 的聯合創始人指出,隱私是加密貨幣實現廣泛應用的關鍵要素,強調了隱私在推動主流應用方面的重要性。從資本市場到衍生品交易,傳統金融體系都依賴保密性來維持競爭力並遵守監管規定。如果鏈上缺乏類似的保護措施,將複雜資產(例如私募信貸或基金分配)代幣化將變得不切實際,因為投資者信息或定價條款可能會洩露。
機密計算旨在通過將隱私與區塊鏈固有的可驗證性相結合來解決這些問題。它基於Chainlink Labs之前的創新成果,包括Town Crier和DECO等技術,構建了一個框架,使專有數據在處理過程中保持隱藏狀態。這種方法避免了孤立的、以隱私為中心的區塊鏈或專用加密方法中常見的權衡取捨,這些權衡取捨可能會限制互操作性或性能。
核心特性和架構
Chainlink機密計算通過Chainlink運行時環境 (CRE)運行,CRE 是一個編排層,用於管理跨區塊鏈和外部系統的工作流程。CRE 處理數據輸入、API 連接、合規性檢查和跨鏈交互,現在通過增強機密計算功能,確保業務邏輯和外部連接等元素在整個過程中保持私密性。
該架構的兩大關鍵創新之處在於:首先,去中心化的密鑰管理採用了Chainlink分佈式密鑰生成(DKG)和Vault去中心化預言機網絡(DON)。密鑰(例如API憑證或專有數據)經過閾值加密後,分發給各個獨立的節點運營商。當工作流需要解密密鑰時,節點僅在驗證授權和證明後才會提供解密份額。該系統確保任何單一實體都無法訪問完整的密鑰,並且安全區域會在使用後立即將其丟棄。
其次,該框架支持靈活的保密工作流執行。初期,它採用可信執行環境 (TEE) 進行高效處理,在硬件層面隔離數據,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計算開銷,優於安全多方計算或全同態加密等方法。用戶僅根據“按需知悉”模型訪問必要信息,這在不犧牲速度的前提下提高了安全性。未來的迭代計劃隨著技術的進步,逐步集成其他技術,例如零知識證明,從而為開發人員提供基於特定需求的多種選擇。
每個工作流程都會生成加密認證,在不洩露細節的情況下驗證執行情況。這些認證可以包括供審計人員或監管機構使用的加密數據,從而在保護機密性的同時增加可審計性。這種端到端的可驗證性符合區塊鏈標準,使用戶能夠安全地確認操作。
實際應用案例
Chainlink 的保密計算功能為許多此前因隱私問題而受限的應用打開了大門。例如,它支持私密交易,交易金額或持倉等細節將被隱藏,從而實現鏈上保密的價值交換。
在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RWA)中,機構可以將債券或私人信貸池等金融工具轉移到區塊鏈上,而無需披露投資者信息或交易條款。這不僅限於國庫券等簡單的資產,還擴展到需要謹慎處理的更復雜的金融產品。
數據提供商受益於保密數據分發,專有信息(例如基準指數或估值)僅與獲准訂閱者共享。智能合約可以在不洩露數據的情況下對這些數據進行操作,從而在觸發代幣交易等自動化操作的同時,促進數據變現。
跨鏈互操作性增強了隱私保護功能,允許在公共區塊鏈和私有區塊鏈之間進行交易,而無需向節點運營商透露數據。應用場景包括貨到付款結算,其中不同鏈上的代幣化資產和穩定幣可以無縫交互。
為了確保身份驗證和合規性,該服務利用現有提供商驗證憑證,無需鏈上暴露。它可以簽發簡單的“是/否”證明,也可以作為憑證重新認證機構進行高效的鏈上檢查,在保障用戶隱私的同時,支持 KYC 和 AML 等監管要求。
此外,保密API訪問用於處理敏感交互,例如支付或市場數據。憑證僅在終端執行環境(TEE)內解密,短暫使用後即被丟棄,從而防止洩露。這同樣適用於處理加密信用卡交易等複雜場景。
Chainlink 生態系統中的案例充分展現了這些功能。與澳新銀行 (ANZ) 和阿布扎比數字銀行 (ADDX) 的合作就運用了類似的隱私工具,實現了跨境代幣化資產訪問,並通過私密交易滿足了保密需求。
用戶收益
該服務提供隱私保護連接,使用戶能夠在不暴露自身隱私的情況下將現有數據和系統與區塊鏈集成。它適用於公有鏈和私有鏈,避免了廠商鎖定,並支持廣泛部署。
去中心化的密鑰管理通過每次計算僅暴露最少的數據來降低風險。基於多雲架構和加密技術的可驗證計算滿足了機構的安全需求。加密認證提供了正確執行的證明,從而增強了對私有工作流程的信任。
總而言之,這些要素為鏈上市場創造了一個可擴展的基礎,將隱私、性能和互操作性融合在一起。
可用性和後續步驟
Chainlink Confidential Compute (CRE) 的早期訪問權限預計將於 2026 年初開放,正式版將於同年晚些時候推出。感興趣的各方可查閱白皮書瞭解技術詳情。
該架構的靈活性使其能夠進行未來的增強,並隨著新興隱私技術的成熟而將其納入其中。
通過解決隱私障礙,機密計算有助於區塊鏈金融的成熟,並有可能通過安全、可驗證的工具加速機構參與。
資料來源:
- Chainlink機密計算概述(Chainlink博客): https://blog.chain.link/chainlink-confidential-compute/
- Chainlink Research 的機密計算白皮書: https: //research.chain.link/confidential-compute.pdf
- Chainlink運行時環境 (CRE) 文檔: https://chain.link/chainlink-runtime-environment
- Town Crier 協議(Chainlink研究): https://research.chain.link/town-crier.pdf
- DECO 協議(Chainlink研究): https://research.chain.link/deco.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