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來源:KK.aWSB
這次“UNIfication”把 Uniswap 的商業模式從“只做交易的協議”升級為“能把交易量、MEV、聚合與 L2 收入統合為代幣通縮動力的超級流動性樞紐”。UNI 從“弱價值治理代幣”轉向“強通縮、強對齊的價值捕獲代幣”。
0)3 分鐘速讀
開啟協議費→全部用於銷燬 UNI:收入不分紅、不進國庫,直接形成通縮。
Unichain Sequencer 費→銷燬 UNI:L2 收入併入燃燒通道,增長與通縮強綁定。
一次性銷燬 1 億 UNI:對歷史“若曾開啟協議費”的回溯性補償式銷燬,縮表提效。
PFDA(協議費折扣拍賣):把 MEV 收入內化為協議收入→再燃燒 UNI。
Aggregator Hooks:v4 原生聚合外部流動性,並對外部路由收費→再燃燒。
Labs“零前端費”轉協議增長:界面/錢包/API 停收,用免費加速流量與銷燬閉環。
組織協同:Foundation 職能併入 Labs,設增長基金,目標單一:做大協議、做強銷燬。
Unisocks:遷至 Unichain v4 並燒掉 LP 頭寸,凸顯“遷鏈→增長→銷燬”範式。
1)這次升級到底改變了什麼商業邏輯?
過去的 Uniswap
價值來源:僅交易撮合(AMM),沒有系統化的價值回流到代幣(擔心分紅式設計的監管風險)。
治理代幣 UNI:弱價值捕獲(有治理權、無實錨收入)。
本次之後的 Uniswap
價值來源:多元化並“內生化”交易協議費(v2/v3/v4)Unichain(Sequencer 收費)MEV 內化(PFDA)外部流動性聚合費(Aggregator Hooks)
價值回流方式:統一進入銷燬池 → 通縮(不是分紅,不走國庫)。
治理代幣 UNI:強通縮 + 強對齊(協議用得越多、鏈長得越快,燃燒越多)。
核心變化:從“用得多≠更有價值”到“用得多=燃燒多=更有價值”。
2)八大舉措逐條深解(做什麼 → 為什麼 → 影響)
2.1 開啟協議費並統一用於銷燬
做什麼:在 v2/v3/v4 產生的協議費用,統一進入“燃燒通道”,不可任意挪用。
為什麼:監管窗口改善;以“燃燒而非分紅”路徑實現代幣價值捕獲。
影響:確立“使用—>收入—>銷燬—>稀缺”的飛輪,UNI 變強通縮資產。
2.2 Unichain Sequencer 費全部用於銷燬
做什麼:將 L2 層的 Sequencer 收費併入銷燬。
為什麼:Uniswap 自有 L2 的成長應該直接強化 UNI 的價值錨。
影響:UNI 擁有 L2 收入屬性;Unichain 交易活躍度成為燃燒強前導指標。
2.3 一次性回溯銷燬 1 億 UNI
做什麼:從國庫直接燒 100M UNI(約等於“若 2020 起開費至今”應有的累計銷燬)。
為什麼:以“回溯性補償”重置供給曲線與市場預期。
影響:即刻縮表、提升稀缺性與市場信號強度(“價值迴歸”敘事)。
2.4 PFDA:協議費折扣拍賣,把 MEV 收入“協議化”
做什麼:在一定時間窗口出售“協議費折扣權”,由做市/做量一方競拍;拍賣款進入銷燬池。
為什麼:把原本被 MEV 搶走的收益部分,系統化回收到協議層。
影響:1)提升 LP 體驗(減少無補償抽提);2)穩定交易質量;3)擴大銷燬來源。
2.5 Aggregator Hooks:v4 原生聚合器 & 對外部流動性收費
做什麼:對路由到外部池/外部 DEX 的成交收取協議費。
為什麼:Uniswap 不只做 AMM,還要做“鏈上撮合+聚合路由中心”。
影響:把外部流動性“路由價值”貨幣化→銷燬,構築“全鏈流動性中樞”的護城河。
2.6 Labs 停止前端/錢包/API 收費,轉協議增長
做什麼:界面、錢包、API 全免;Labs 僅做對協議增長有利的事(契約約束)。
為什麼:以“零前端費”加速獲客和留存,把商業化動能“上收”到協議(即銷燬)。
影響:更大流量 & 成交 → 更大協議費 → 更大銷燬;提高開發者與用戶好感度。
2.7 組織重組:Foundation → Labs,設增長基金
做什麼:員工整合、目標統一,資金用於“增長優先”的項目與激勵。
為什麼:減少治理摩擦與重複投入,提升節奏與執行力。
影響:清晰 KPI:做交易量、做 Unichain、做 PFDA、做聚合器 → 做銷燬。
2.8 Unisocks:遷至 Unichain v4 並燒 LP 頭寸
做什麼:把治理擁有的 Unisocks 流動性遷鏈並銷燬 LP。
為什麼:為 Unichain 引流,同時釋放“遷鏈—>增長—>銷燬”的象徵意義。
影響:樹立示範,鼓勵更多資產/社區遷至 Unichain(L2 收入與生態聯動)。
3)“通縮飛輪”是如何具體運轉的?
交易活動(v2/v3/v4 內部 + 外部聚合)
→ 產出 協議費→ 統一收入池(含 Unichain Sequencer、PFDA 拍賣)
→ Firepit/銷燬通道→ UNI 供給遞減(一次性 1 億 + 持續燃燒)
→ 稀缺性↑ / 價格錨定↑→ 更多開發者/LP/做市商湧入→ 更多交易量 …(正反饋)
直觀理解:以太坊 EIP-1559 的“燃燒邏輯”,被複制並延伸到 DEX + L2 + 聚合器 + MEV 的多源收入場景裡。
4)對關鍵參與者意味著什麼?
對 LP(流動性提供者)
預期 更健康的做市環境(MEV 內化與 PFDA 改善“被薅”體驗)。
協議費開啟後需密切觀察 LP/協議費分配結構與池型選擇 帶來的實際收益變化(不同費層策略會分化)。
對交易者
界面與錢包 零費用、路由更智能(v4 hooks + 聚合),成交深度更好,滑點更小。
參與 PFDA 的做量/做市商可在合規範圍內優化自身成本。
對開發者/項目方
Uniswap v4 的 可編程性 + 聚合能力 開放更多產品形態(自定義 hooks、策略型池)。
基於 Unichain 的 更低成本 + 原生生態流量,構建“策略/路由/做市/保險/風控”等周邊協議。對競爭者(1inch/Matcha/CowSwap/Sushi/Curve 等)
聚合器:Uniswap 把你的核心業務(外部路由的“抽傭”)也內生化了。
AMM:在 協議費+銷燬+L2 收入 的疊加後,Uniswap 的“網絡效應”更強,資產與交易隊列的“默認入口”地位被強化。
5)定量化直覺:幾個“簡化假設”下的燃燒場景(示意)
以下為純示意(非預測),用於理解量變—>質變的機制:
年化交易量 $1.8T(推文中的體量),假設平均綜合協議費 x bps(基點)。
年度“協議收入”≈ $1.8T × x bps。
若有 y% 的額外收入(Unichain Sequencer、PFDA、聚合器),則總銷燬基數 ≈ 協議收入 × (1 + y%)。
若流通市值為 M,則 年化銷燬率 ≈(總銷燬基數 / M)。
直覺:x 每抬高 1 個 bps、或 y 提升 10% 的增量收入,年化銷燬率都可能出現明顯臺階。啟示:相較“只調協議費率”,做大 Unichain 活躍、做強 PFDA、做深聚合器,對“總銷燬率”的拉動可能更為可持續。
6)風險與不確定性
費率與細節參數:不同池型、不同鏈的費率如何設定與動態調整,關乎 LP 收益與交易深度平衡。
實施節奏/技術複雜度:v4 hooks、PFDA、跨鏈聚合帶來工程與安全挑戰(需要嚴格審計與風控)。
監管再變化:雖然當前窗口改善,但跨境/跨州監管差異仍可能帶來政策擾動。
競爭與分流:他鏈 AMM、撮合式 DEX、中心化交易所的“費率戰/流動性戰”仍會發生。
治理一致性與執行力:組織合併後 KPI 單一是利好,但仍需避免“增長與安全”的目標錯配。
總結:這不是一次“功能更新”,而是一次“商業模式重構”
Uniswap 把 AMM、聚合器、L2 與 MEV 內化組合為統一的價值捕獲引擎;
UNI 不再是“治理代幣 + 敘事”,而是“治理 + 通縮銷燬”的事實型價值錨;
增長的一切努力(前端免費、組織合併、增長基金)都在為“更多銷燬”服務。
從今天起,Uniswap 的每一分新增交易量,都更像是在為 UNI 的稀缺性買單。
Twitter:https://twitter.com/BitpushNewsCN
比推 TG 交流群:https://t.me/BitPushCommunity
比推 TG 訂閱: https://t.me/bitpu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