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Optimism能量 #170

本文為機器翻譯
展示原文

嗨,朋友們👋,

週五快樂!

教皇利奧十四世,這位美國教皇,維拉諾瓦大學的畢業生,芝加哥白襪隊的球迷,本週在推特上發佈了一系列與科技相關的推文,其中包括這條,它要求企業家們思考:“我們如何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這句話已經成了老生常談,人們常常諷刺地將其與賭博應用和無限滾動的信息流聯繫起來。但實際上,有很多企業家和科學家正在為此努力,而我們“每週速遞”的職責就是傳播這些美好的理念。例如,本週我們將介紹一家致力於拯救城市免受洪水侵襲的初創公司、一個為雄心勃勃的研究提供資金的新實驗室、用於開發廉價、安全、充足能源的資金、生產電池和未來可能將人類送往其他星球的火箭的工廠、藍色起源公司的助推器著陸,以及非洲的太陽能項目。

我們需要讓教皇利奧也訂閱這份“劑量”計劃。

讓我們開始吧。


本週精選內容由WorkOS傾情呈現。

機器人攻擊正在不斷演變。您的應用準備好了嗎?

現代機器人行為與真人用戶無異。它們會執行 JavaScript 代碼、輪換 IP 地址,並利用人工智能解決驗證碼。傳統的檢測工具已無法應對。

WorkOS Radar從源頭上阻止濫用行為。只需一次 API 調用,即可阻止機器人程序、暴力破解攻擊和免費試用濫用,而不會影響真實用戶的使用速度。

立即使用 WorkOS Radar 保護您的應用程序安全。


(1) 奧特曼和馬薩支持一位27歲年輕人建造新型貝爾實驗室超級計算機的計劃

來自 Core Memory 的 Ashlee Vance

“它涵蓋的學科範圍很廣,”耶魯大學天文系主任、Episteme顧問普里亞姆瓦達·納塔拉詹(Priyamvada Natarajan)說,“包括人工智能、能源、材料、新型電池系統和新型超導體。它的靈感來自貝爾實驗室或施樂帕克研究中心,但根據當今的科學環境進行了調整。我認為這正是它成為一種新型加速器的原因。”

科技界人士最常呼籲的事情之一,僅次於曼哈頓計劃,就是建立現代版的貝爾實驗室或施樂帕克研究中心。這些人才濟濟的企業研究實驗室發明了晶體管、Unix、太陽能電池板、C 編程語言、信息論、激光、圖形用戶界面、以太網、激光打印、面向對象編程等等。

然而,挑戰之一在於,要真正做好這件事,就需要一個像電話或打印機壟斷企業那樣擁有無限盈利能力的“印鈔機”,以及至少一些商業激勵。谷歌或許是目前最接近這種模式的例子。

不過,還有其他一些無限的賺錢機器,其中最著名的兩位是軟銀創始人孫正義和 OpenAI 創始人 Sam Altman,他們都支持Episteme

Episteme是一家新成立的研究機構,由年僅27歲的首席執行官路易斯·安德烈(Louis Andre)領導,旨在打造一個現代版的貝爾實驗室或施樂帕克研究中心,以推動突破性科學研究。Episteme總部位於舊金山,致力於解決科學界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學術界許多最傑出的人才將大部分時間花在撰寫科研基金申請書、處理繁瑣的行政事務和發表論文上,而不是從事他們真正想做的工作,”阿什利·萬斯(Ashlee Vance)寫道。“與此同時,風險投資支持的初創公司往往面臨短期財務壓力,無法為那些最具創意、風險最高的項目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

該公司採用的模式為選定的科學家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Episteme的股權以及完整的實驗室資源,從而消除其籌款壓力。該機構最初招募了15位能源、計算和神經科學領域的科學家,並已確定在全球範圍內招募2400名研究人員。早期招募的科學家之一是來自哈佛大學丘奇實驗室的本·安古洛,他將專注於基因和細胞療法的研究。

Episteme 計劃幫助其研究人員將他們在實驗室裡取得的任何成果產品化,並提供有關知識產權、招聘、稅務問題等方面的支持服務:“希望科學家們生產的產品能夠使 Episteme 實現自給自足。”

我熱愛市場。現有的科研體系正在瓦解,這為人們提供了機會,讓他們能夠嘗試做得更好。我們希望在未來幾十年裡,在《劑量》欄目中,能夠報道Episteme湧現出的眾多發明和公司。

(2) Terranova 籌集 700 萬美元,用於建造防洪地形改造機器人

Terranova首席執行官勞倫斯·艾倫

我們正在利用地下注水技術將城市從洪泛區中抬升出來。洪災是一個價值數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家安全問題,而這筆資金將幫助我們把首個解決方案推向市場。

自人類誕生以來,我們就一直受制於水。即使有了更完善的預警系統和防洪設施,洪水每年仍造成近10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奪走數千人的生命,並使數百萬人流離失所。

現在,人類有了應對洪水的新方法。

勞倫斯·艾倫創立的Terranova 公司已籌集了 700 萬美元,由 Congruent Ventures 和 Outlander VC 領投,用於開發自主地形改造機器人,利用地下注入技術將城市從洪水區抬升出來,從而對抗洪水。

該公司採用的方法是將木漿注入地下深處,逐步抬升地表以抵消地面沉降或創造地勢,整個過程不會擾動地表,並能永久保護基礎設施和溼地。Terranova 公司利用集裝箱大小的泵送裝置和履帶式機器人注入器,結合其人工智能軟件,結合地質數據來確定精確的注入點和注入量,並提供類似模擬城市遊戲的界面,使城市規劃人員能夠在項目實施前進行模擬。

該公司聲稱,它可以以大約 9200 萬美元的價格將 240 英畝的土地抬升 4 英尺,這只是傳統解決方案(如海堤,造價可能高達 9 億美元)的一小部分,因此對於正在經歷逐漸沉降的地區來說,例如加利福尼亞州的聖拉斐爾,那裡的一些社區已經下沉了近 1 米。

去他們超棒的網站上看看吧。

(3) 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董事拉基支持的核能初創公司融資1.3億美元

彭博社記者莉澤特·查普曼報道

這家總部位於加州霍桑的初創公司於9月在猶他州開始建造其首個反應堆,並表示有望在7月4日前證明其能夠產生100千瓦的熱能。最終,該公司計劃大規模生產小型模塊化反應堆,並將它們集中在所謂的巨型站點,為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工業製造商和其他客戶提供電力。

Valar Atomics' Ward 250 nuclear reactor under construction.

我們Not Boring的全體成員都是Valar Atomics及其創始人Isaiah Taylor的忠實粉絲。Isaiah是我和Julia在《奇蹟時代》節目中邀請的最有見地的嘉賓之一,而我正是以他的真知灼見開啟了《電動滑步》這期節目:“就消費品而言,我們周圍的一切事物實際上只有三大支柱:能量、智慧和靈巧。”

由於缺乏傳統的核工程背景,加上在岡多星系建造瓦拉爾核電站,以及設定了過於雄心勃勃的時間表和目標,伊賽亞在整個過程中都飽受質疑。但他始終專注於手頭的任務。如今,他又獲得了額外的1.3億美元資金投入到這項任務中。

本週,Valar 宣佈從 Snowpoint Ventures、Anduril 創始人 Palmer Luckey 等人處獲得新一輪融資,並再次確認其目標,即在 2026 年 7 月 4 日美國建國 250 週年之際,在猶他州建成一座 100 千瓦的反應堆並達到臨界狀態。

你知道嗎,我覺得他們或許真的能成功。

(4)埃隆建造了兩座新工廠(而工廠本身就是產品)

特斯拉和迪馬·澤紐克

那是我們的千兆灣。我們正在擴大一體化生產規模,目標是每年生產1000艘星艦。嗯,是的,它還沒建成,但我們正在建造。那真是一個龐大的建築。它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建築之一——我認為從某些方面來看,它甚至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築——它的設計產能是每年1000艘星艦。

《電動滑行》一書中,我們討論了中國在電池製造領域領先於美國的事實。這一點至今仍然成立——“寧德時代(CATL)生產了全球驚人的37.9%的電動汽車電池,比亞迪緊隨其後,佔17.8%”——但埃隆·馬斯克正試圖縮小這一差距。

特斯拉已開始為其位於德克薩斯州布魯克希爾(休斯頓附近)的第三座超級工廠招聘員工。這座耗資2億美元的工廠將生產用於電網儲能的公用事業級Megapack電池。該工廠與特斯拉位於加州拉思羅普的成功運營的工廠以及上海超級工廠(將於2025年2月投產)類似,兩座工廠的年產能均高達1萬個Megapack電池(40吉瓦時)。休斯頓工廠投資1.5億美元購置了先進的機器人和製造設備,包括自動化焊接單元和​​裝配線,佔地160萬平方英尺。

中國在電池領域仍然佔據主導地位。這座新的超級工廠(Megafactory)與前兩座工廠一樣,將從供應商處採購電池,並將其組裝成完整的Megapack電池組,其中包括電池模塊、雙向逆變器、熱管理系統、交流主斷路器和控制系統。但特斯拉也在嘗試進入這個領域,並得到了寧德時代(CATL)的幫助。該公司正在內華達州斯帕克斯市獨立建設一座磷酸鐵鋰電池(LFP)生產工廠,所用設備來自寧德時代。這座內華達州的電池工廠將為Megapack電池組供應電池,但它是一個獨立的電池生產工廠,並非德克薩斯超級工廠的一部分。

不過,美國在設計和製造巨型火箭方面確實比中國更有優勢,這些火箭的助推器可以飛回地球,並被巨型筷子接住,而 SpaceX 正在尋求擴大這一領先優勢。

Muskonomy on X報道,SpaceX 已開始在德克薩斯州星際基地建造其耗資 2.5 億美元的巨型 GigaBay 工廠,該項目是埃隆·馬斯克早在五月份宣佈的。該工廠佔地 70 萬平方英尺,目標是在本十年末之前每年生產 1000 艘星艦,相當於每天三艘。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因為星艦 2.0 的高度據說與紐約市的伍爾沃斯大廈相當,但與伍爾沃斯大廈不同的是,它還能擺脫地球引力束縛,飛向外太空。

如果這還不夠,Digitimes 報道稱(消息來源: @jukanlosreve ),埃隆·馬斯克還在構建一條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在與臺積電就供應條款的談判陷入僵局後,馬斯克加倍投入內部生產能力建設,以減少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

不管你怎麼評價埃隆,他賺到的數萬億美元都是他努力奮鬥得來的。

(5) 貝佐斯的藍色起源發射NASA飛船,成功完成助推器著陸

彭博社的薩娜·帕尚卡 (Sana Pashankar) 和洛倫·格魯什 (Loren Grush)

埃隆或許是美國最優秀的建造者,但他的 SpaceX 已不再是唯一一家能夠將軌道級火箭送入地球的公司。

昨天,傑夫·貝佐斯的藍色起源公司成功進入太空,並將其新格倫一級助推器降落在海上平臺“傑克琳”上。

看看那個視頻。助推器成功著陸固然很棒,但聽聽藍色起源公司的員工們對這項成就有多麼興奮吧。人類真了不起!

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對於降低發射成本至關重要,但要真正降低發射成本,沒有什麼比競爭更有效的了。藍色起源公司計劃讓每枚新格倫助推器飛行25次,這意味著從NASA到初創企業,所有人都能以更低的成本進入軌道。

NG-2火箭的第二階段也很酷。它將把火箭實驗室的ESCAPADE衛星送往火星,研究火星的氣候歷史,我們上週討論過這個問題

真想看到有人賺到數千億美元,然後把它變成一臺運轉無阻的機器

附贈內容:為什麼太陽朋克已經在非洲興起

作者:斯坎德·加魯姆,發表於《氣候漂移》

電池成本也下降了90%。逆變器變得便宜。LED燈泡效率提高了。中國的製造業水平突飛猛進。非洲的物流水平也大幅提升。

所有這些趨勢在2018年至2020年左右匯聚,離網太陽能的經濟效益突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硬件問題迎刃而解。

“這裡有個數據會讓你憤怒:撒哈拉以南非洲有6億人缺乏可靠的電力供應。不是因為技術不存在,也不是因為他們不需要,而是因為將電網延伸到農村地區的單位經濟效益徹底、徹底、無可救藥地糟糕透頂。” 這篇關於非洲如何利用太陽能實現電網跨越式發展的精彩文章開篇就引人入勝。

我們都知道太陽能電池板的價格越來越便宜。加魯姆的文章表明,這些眾所周知的硬件成本只是非洲分散式太陽能發展拼圖中的一塊,而非洲每月新增太陽能裝置高達40萬套。其他重要因素包括信用評分、分銷、移動支付、融資、碳市場……正如他所寫,“為什麼市場如此集中?因為全棧式解決方案真的非常難。 ”但是……“這造成了巨大的准入門檻長期的護城河。新進入者不能僅僅依靠更便宜的電池板就立足。護城河在於全棧式解決方案的執行。”

我們樂見垂直整合為整個大陸帶來電氣化。

額外內容 2:看看這個

說到太陽……

Image

祝大家週末愉快!

感謝 Aman 和 Sehaj 蒐集到這麼多好東西,也感謝 WorkOS 對這種Optimism的支持。如果你這個週末有空, 請務必保護自己免受機器人、詐騙和濫用行為的侵害

我們下週會再次發送到您的郵箱。

感謝閱讀!

帕基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