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盤”倒計時:6.1 萬枚 BTC 即將拋售,為何它比“門頭溝”可怕得多?

“這幾天的 K 線都是下跌有量,上漲無量,這說明有人在主動拋貨。”

英國政府

11 月 18 日,這句在 X 平臺上流傳的評論,精準地抓住了近期所有交易員的共同感受。市場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壓抑”狀態,每一次反彈都顯得“有氣無力”,似乎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持續不斷地、機械地拋售。

市場在恐慌“門頭溝”(Mt. Gox)的幽靈,但他們很可能找錯了“砸盤俠”。

一份基於 11 月法庭文件的最新深度報告揭示了一個被市場忽視的、更具結構性的拋壓來源:英國政府

在“加密女王”錢志敏(Qian Zhimin)一案中,英國當局已成功查獲並控制了超過 61,000 枚比特幣。而現在,所有的證據都表明,英國政府正在積極準備“清算”這筆資產,其動機不是“價值投資”,而是為了填補其數百億英鎊的“財政缺口”

與“門頭溝”那群“HODLers”債權人截然不同,一個理性的、以盈利為目的的、手握 6.1 萬枚 BTC 的“國家級巨鯨”,即將成為一個長期的市場“壓力位”。


意圖確認:英國正在“招標”變現

關於這 6.1 萬枚 BTC 的命運,市場曾有過“浪漫”的幻想。

行業團體和評論員 曾公開呼籲,希望英國政府能效仿薩爾瓦多,將這批“數字黃金”納入“國家戰略儲備”。

然而,英國財政部已明確拒絕了這一提議,理由是“擔憂波動性”。

英國政府的意圖非常明確:出售

他們沒有空談。有報告披露,英國內政部(Home Office)已通過其商業服務機構 BlueLight Commercial,發佈了一份價值高達 4000 萬至 6000 萬英鎊的正式招標

這份招標的目的,就是尋求建立一個“加密貨幣存儲和變現框架”。

英國政府

招標文件的用詞直截了當,即尋求一個“基於 SaaS 的託管和交易服務”,以實現查獲資產的“出售”(realisation)。

所有的猜測都可以結束了。清算變現是唯一被執行的路徑。


動機分析:50 億英鎊的“財政缺口”

英國政府為何如此急於出售?

答案很簡單:他們需要錢

分析指出,英國政府正面臨著 50 億至 200 億英鎊的巨大“財政缺口”。財政大臣雷切爾·裡夫斯(Rachel Reeves)正“密切關注”這筆“意外之財”。

這 61,000 枚比特幣,在 2018 年查獲時僅價值約 3 億英鎊,而如今,其價值已飆升至約 50 億至 55 億英鎊

這筆“橫財”成為了填補預算赤字的一個極具誘惑力的直接來源。

更“精妙”的是,英國政府似乎已經找到了“合法侵吞”這筆鉅額增值的法律路徑。此案的核心爭議點在於,英國皇家檢察署 (DPP) 已向高等法院提議了一個“定製賠償計劃”。

該計劃極有可能裁定,那 12.8 萬名中國受害者 僅有權追回其“2018 年原始法幣損失”(約 6.4 億英鎊)。

這意味著,英國財政部將合法地“保留”那高達 45 億英鎊以上的“增值收益”

在如此強大的“財政激勵” 下,英國政府高價、有序地“出售”這批比特幣,已是板上釘釘。


核心對比:為何它比“門頭溝”可怕得多?

市場目前的主流敘事是“門頭溝(Mt. Gox)的拋壓已被消化”。但市場分析警告,將英國政府(UKGov)的拋售與 Mt. Gox 相提並論是完全錯誤的。

兩者的市場動力學截然不同:

1. Mt. Gox (門頭溝):

  • 資產: 約 14.2 萬枚比特幣。
  • 接收方: 長期債權人
  • 動機: 這些債權人是經過了長達 10 年法律鬥爭的“信徒”。他們最終選擇以比特幣(而非日元)獲得賠償。他們是意識形態上一致的“HODLers”(長期持有者)。
  • 市場影響(預測): 。分析師普遍預計只有“一小部分”債權人會立即出售。市場極易吸收這部分“邊緣”拋壓。

2. UKGov (錢志敏案):

  • 資產: 約 6.1 萬枚比特幣。
  • 出售方: 英國政府(財政部/內政部)。
  • 動機: 財政需求(填補預算缺口)。
  • 市場影響(預測): 高(持續性)。這構成了純粹的、無機的拋售壓力(inorganic sell pressure)。

“門頭溝”的比特幣,是從一個“冷錢包”轉移到另一群“冷錢包”。 而英國政府的比特幣,是從一個“冷錢包”直接轉移到“交易所熱錢包”,其唯一目的是“變現為法幣”。


德國先例:5 萬枚 BTC 的“壓力測試”

英國政府會如何出售?他們不會“愚蠢地”複製美國法警局(USMS)在 2014-2015 年那種“公開拍賣”的低效模式。

有報告 指出了一個更近、更可能的模板:2024 年德國政府出售 50,000 枚比特幣

德國政府當時採取了更現代的方式,通過 Kraken、Coinbase 等主流交易所和場外交易(OTC)做市商,分批出售了這筆鉅款。

其市場影響是立竿見影的。報告稱,此舉在短期內造成了“巨大”(tremendous) 且“劇烈”(violent) 的拋售壓力,嚴重動搖了市場。

但最終,市場還是成功吸收了這筆供應。

德國的先例證明了兩件事:

  1. 市場有能力消化 5-6 萬枚比特幣的供應。
  2. 消化過程將是極其痛苦的,並伴隨劇烈波動。


結語:不是“閃崩”,而是“壓力頂蓋”

現在我們可以回答那個在 X 平臺流傳的疑問了:“到底哪個大哥這麼有實力能賣這麼久?”

答案是:英國財政部

對於市場而言,最核心的問題——“會砸盤嗎?”——的答案已經清晰:

不會是毀滅性的“閃崩”。 英國政府的“變現框架”招標 已經暗示,這是一個專業的、長期的(可能長達 3-4 年)、旨在“最大化法幣回報”的受控清算

但它將是一個“長期的壓力位”

市場必須消化一個事實:一個主要的西方政府(英國),即將成為一個理性的、以盈利為目的的、擁有 61,000 枚比特幣的大型賣家。

這股“無機拋售壓力” 將像一個“頂蓋”一樣,在未來數年內持續壓制市場的上行空間。在每一次反彈時,交易員們都必須估算:“英國政府今天會賣多少?”——直到這 61,000 枚比特幣全部被市場吸收。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63
收藏
12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