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TC為86,842.13 美元,無論從絕對值還是相對於美國股市來看,都失去了支撐。
據加密貨幣投資公司 21Shares 的首席投資策略師 Adrian Fritz 稱,加密貨幣和股票之間的分歧歸根結底是宏觀壓力、投資者情緒以及他所謂的“熊貓市場”——雖然不是全面的加密寒冬,但仍然是熊市行情。
“從技術層面來說,我們已經進入熊市,”弗裡茨在接受CoinDesk採訪時表示。比特幣已從高點下跌超過30%,跌破50周移動平均線——歷史上,這一水平通常預示著市場動能的更大轉變。與此同時,山寨幣的跌幅更大,許多山寨幣的跌幅甚至達到50%或更多。
過去一個月,比特幣下跌了22%,與傳統市場相比跌幅巨大。同期,標普500指數僅下跌了2.5%,而納斯達克指數(比特幣歷來與該指數走勢一致)下跌了4%。
弗裡茨將此歸因於人工智能的巨大影響力。“如果排除‘七巨頭’,標普500指數漲幅並不大,”他說。“但人工智能顯然正在左右市場情緒。它是華爾街炙手可熱的新玩具。”
這種“新玩意兒”可能也在吸走原本可以投入加密貨幣的資金。弗裡茨認為,儘管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的融合早已被人們預期——例如在深度偽造技術盛行的時代利用區塊鏈來驗證內容的真實性——但兩者在實際投資案例中的重疊仍然有限。“人們每天都能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影響。而區塊鏈尚未帶來同樣的體驗,”他說道。
加密貨幣市場面臨的另一個拖累因素是槓桿。最近的市場調整始於10月初,當時有200億美元的資金被清算。此後,每天5億美元的清算已屢見不鮮。弗裡茨認為,這種資金暴跌,再加上沒有出現欺詐或重大黑客攻擊(而這些正是以往加密貨幣市場低迷時期的特徵),表明過度冒險才是根本原因。
此次回調甚至促使一些長期持有者——或者像弗裡茨所說的“富有的比特幣投資者”——鎖定利潤。“如果你在2011年買入,現在已經賺了數十億美元,那麼現在賣掉幾億美元並不會改變你的生活,”他說道。
與此同時,黃金再次證明其在不確定時期是首選資產,今年早些時候曾創下週線新高,儘管近期也從歷史高位回落了約10%。弗裡茨表示:“比特幣仍然像風險資產一樣交易。沒錯,它具有類似黃金的特性——固定供應量、預定發行量——但它流動性強,而且全天候交易。這意味著它對市場情緒反應迅速。”
然而,技術指標顯示出喜憂參半的信號。價格可能出現反彈,但如果未能守住10.2萬美元的阻力位,則可能確認進一步下跌,而5.5萬美元附近的200周移動均線則構成最壞情況下的支撐位。
展望未來,弗裡茨依然保持謹慎樂觀。他預計年底前市場波動性會加劇,但認為監管明朗化和利率下降等催化劑將支撐比特幣在2026年反彈。“我不擔心比特幣,”他說,“但更廣泛的競爭幣市場需要成熟。投資者想要的不僅僅是炒作——他們想要的是實際收益或質押回報。基本面已經迴歸。”
至於人工智能代幣或其他區塊鏈-人工智能混合技術,弗裡茨表示,它們最終可能會吸引關注,但目前這種趨勢尚未真正流行起來。在此之前,加密貨幣可能仍會落後於仍在經歷截然不同浪潮的股票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