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rypto投資人的盡頭不是網紅
我覺得投資人的盡頭不是網紅,就像餐飲行業的盡頭不是網紅店。投資要賺錢,要管理風險,要給創始人幫忙。Twitter關注數量當然很重要,但是這畢竟不是投資人的主要KPI,可能融資有用。網紅是路徑,不是盡頭。
2. 別光嘲笑Crypto VC,他們有很重要的作用
Crypto VC被人嘲笑挺好的,提供娛樂價值也很有價值。但是,投資人這個群體的真正作用是:價值發現、配置資本、價格發現。雖然投資人被詬病“門檻太低了,一個磚頭砸下來拍死十個”。但是我認為投資人越多越好,只有投資人足夠多而分散,市場才足夠公允,覆蓋的細分賽道才夠多,創始人才能拿到錢。難道一個行業只能相信唯一的幾個大佬?還是允許有的新人出現,供人調侃之外,還能一起來參與價值發現和定價?
3.投資人的價值觀
投資的工作讓人重新整理自己的價值觀。相信最簡單最笨拙的世俗道理,就會很快找到你的價值觀。價值觀如果不清晰,可以問問,這是賺的誰的錢,還可以賺多久?
這個行業最大的特點是泡沫,如果泡沫難以避免,至少參與推動使用者體驗創新的泡沫中去;而不是無限高收益率的泡沫中去,那是資金盤。我們犯過錯,將來也會被誘惑,我會堅持提醒自己價值觀的問題。4.剋制“過度金融化”,別上頭掉進坑裡今天的Web3是過度金融化的,變現很容易,尤其通過金融手段變現很容易,但是過於短期和著急的金融行為,常常傷害使用者,最終傷害股東和團隊自己。
在決定投不投和投多少的過程中,我覺得一家公司應該少做“金融化變現”的業務。我希望我選擇的公司,他的收入最好少依賴於投融資性收入。Defi也好Gamefi也罷,創業公司自己別做太多的“fi”(金融)行為,這樣干擾和操縱市場的結果,長期期望值肯定是負的; 應該提供設施和場所讓別人來做金融,自己只收服務費。當然,這肯定很難,能投的一下子就不多了,靠自己把握灰度。5.一級投資中,不過度糾結賽道和名氣,而是專注價值發現我希望我們可以堅持,在一級投資中,專注和完善我們價值發現的邏輯。什麼是使用者行為變化的必然趨勢?什麼是新物種崛起的寒武紀?什麼是年輕人可以參與Web3又不內卷的機會?
說到內卷,如果年輕人(00後)都沒有機會,只有大佬和大機構包場賺錢的份兒,這本身就很不Web3。因此,我希望我們少關注,XXX大機構領投,XXX賽道火熱等等字眼,去接盤資本扎堆的項目。6. 二級投資中,希望重倉押對第三名,做好價格發現定投BTC和ETH是都知道的了,最難的是未來第三名是誰?這才是優秀的投資人的標杆。它應該有這些特徵:1)產品好用,使用者數量多且粘性大;2)代表一種全新的使用者心智定位;3)有強勢,可持續,和可擴張的收入模式;
4)代幣token本身承載很大的實用價值。
從價格發現的角度來說,我覺得第三名到第六名都有機會,在下個週期達到千億美金的市值。沒有這個潛力的資產,都應該減倉甚至賣出。7. 最有價值的不是錢,而是背後的團隊Web3離錢太近,團隊最難安心做事。沒錢不怕,有團隊,就有錢掙。我相信能量守恆定律,當一夥人可以耐得住寂寞,付出專注和努力,在一段時間後這股能量一定會變成一件作品。當另一夥人聒聒噪噪,四處投機,最終能量也耗散掉了。第一好的團隊是,自我驅動,就是想幹,也許沒有財務負擔,也許就是熱愛和偏執。他們有時候挺不理性的,團隊領袖一定有巨大的魅力和專注力。比如2014年的Brian Armstrong(Coinbase的創始人),打野創業者。
第二好的團隊是,是有高等教育和技能,在巨大的短期財務刺激下,走上創新道路的職業創業者。比如矽谷的團隊大部分都有這個特點,讓A16Z給培養了“不創新就拿不到錢”的思維模式,他們是職業化的冒險家,自帶人設敘事。他們很好,但是他們離錢太近,有的人沒有紮實的業務支撐(比如Thera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