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清算銀行(BIS)對穩定幣和法定貨幣進行了比較分析,得出的結論是,穩定幣市場需要由中央銀行或類似機構自行建立統一的賬本和全球監管。
國際清算銀行的分析發表在一份名為“同等:穩定幣的貨幣觀點”的報告中,旨在識別穩定幣支付機制與法定貨幣相比的弱點。該研究的主要發現是,其中中央銀行處理監管的運營模式優於依賴私人貸款機構的模式。
分析師表示,穩定幣缺乏確保貨幣市場穩定的重要機制。特別是,這是一個有關央行在金融不穩定時期向私人銀行發放貸款的問題。
報告以2008年財務危機的情況為例。當時,美聯儲與其他央行注入了6000億美元的流動性交換,滿足了提取需求並支撐了美元的名義價值。
相比之下,穩定幣則得到法定儲備和證券、數字資產和算法交易協議的支持。但該系統的主要缺點是錯誤地認為穩定幣發行者的流動性(滿足長期需求的能力)來自流動性成本(滿足長期需求的能力、短期需求)為代價的。 。
此外,為穩定幣提供價值的大部分儲備代表了“短期安全美元資產的等值價值”,不可避免地與現金市場掛鉤。因此,穩定幣的穩定性與當前的經濟狀況密切相關。然而,雖然傳統金融體系有在經濟危機期間幫助維持銀行流動性的機制,穩定幣卻缺乏這樣的機制。
總而言之,BIS 分析師建議使用監管責任網絡(RLN)為基於單一分類賬的穩定幣制作一個“官方的銀行系統”,其中以央行作為監管者。這將使穩定幣獲得機構投資者的信任,這是私人穩定幣所缺乏的。
今年 7 月,紐約聯儲紐約創新中心 (NYIC) 的專家在 SWIFT 和 SWIFT 的參與下成功完成了監管責任網絡 (RLN) 的概念驗證階段工作。九大金融機構。 9 月,英國當局還宣佈計劃開始在 RLN 基礎設施上進行數字英鎊試點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