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合夥人:為什麼模塊化會帶來Web3創新的黃金時代?

avatar
PANews
11-24

作者:Joel Monegro,Placeholder 合夥人

編譯:Luffy,Foresight News

新技術的先驅必須籌集大量資金來建設基礎設施,這可能會導致過度投資和投機泡沫。當這些泡沫破裂時,實力薄弱的企業就會倒閉,市場的力量就會圍繞行業領導者及其範式進行鞏固。通過這個整合過程,我們可以識別應用程序中的通用元素,並將它們分離出來成為標準的模塊化組件,這些組件可以開源或作為單獨的服務出售。這些抽象出的組件使構建更復雜的應用程序變得更加容易,並實現從資本支出主導到運營支出驅動的成本結構轉變,從而使新產品能夠更快地推出並降低了啟動成本。這種模式現在正在新興的 Web3 中展開,新的「模塊化」技術(例如 Rollups)加速了技術開發並開啟了精益創業創新的時代。

資本支出與運營支出

隨著技術基礎設施變得更加標準化和廣泛可用,它變得更加強大和易於使用。但在此之前,早期企業家必須大力投資建設自己的基礎設施,然後才能構建和分發自己的應用程序,例如愛迪生髮明電網來幫助銷售燈泡或早期互聯網初創公司部署數據中心來運行網頁。隨著市場的成熟,開放標準和按需基礎設施服務的出現,為採用它們的公司提供了更高效的商業模式,因為他們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金錢就能將產品推向市場。

例如,2000 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後,互聯網行業從購買服務器和建立數據中心 ( 資本支出 ) 轉變為租用雲服務器 ( 運營支出 )。許多開源框架(例如 LAMP 堆棧、Ruby on Rails、Django 和 NodeJS)的出現都是為了簡化 Web 開發,而 Microsoft、Amazon 和 Google 等行業領導者則利用其規模來建立新標準和低成本基礎設施服務。這與 2000 年代末開始的 API 熱潮一起,通過在即用即付的商業模式下提供專門的後端功能,進一步簡化了互聯網的複雜性。在崩潰發生後的十年內,這些抽象層使小團隊能夠快速、廉價地構建和擴展新應用程序,初創公司加速創新並迎來了黃金年代。

Web2 基礎設施變得如此抽象以至於現代 Web 應用程序甚至不直接在物理服務器上運行,而是在服務器的模擬:虛擬機(通常封裝在容器中,只需最少的重新配置就可以在許多環境中輕鬆移動或複製)中。虛擬機技術允許單個強大的服務器同時運行多個應用程序,從而幫助擴展 Web2,並且可以輕鬆地根據需要嚮應用程序添加或減少計算資源,以滿足需求並控制成本。

虛擬化的概念說明了基礎設施可以變得多麼抽象,但我在這裡強調它是因為 Web3 基礎設施遵循與 Rollup 發明類似的路徑,Rollup 同樣通過允許區塊鏈在頂部支持多個「虛擬區塊鏈」來幫助區塊鏈實現擴展。

抽象層

早期的區塊鏈初創公司必須構建所有的基礎設施,包括自定義區塊鏈協議、前端、錢包、SDK、API 等,然後才能開始搭建應用。像以太坊這樣的智能合約網絡減少了為許多應用程序構建專有區塊鏈的需要,但它們對成本、編程約定和可擴展性施加了重大限制,限制了可能的應用程序的範圍。更雄心勃勃的想法需要一定程度的靈活性和吞吐量,這在公共鏈上通常是難以實現的,因此許多最令人興奮的應用程序無法付諸實踐。

像 Cosmos 和 Polkadot 這樣的平臺後來提供了工具用以創建具有共享安全性和互操作性功能的自定義區塊鏈,從而更輕鬆、安全地啟動區塊鏈。然而,要想使用它們,仍然需要大量的資源和專業知識,因此對於大多數開發人員來說仍然遙不可及。但正如更多的抽象層簡化了雲服務一樣,新興的 Layer 2 (L2) 標準(例如 Rollup)允許開發人員快速且廉價地部署區塊鏈環境。

Rollup 在鏈下執行交易和智能合約,並將多個操作的結果捆綁打包到主區塊鏈上的定期、可加密驗證的交易中,從而繼承底層網絡的安全性。這類似於信用卡網絡處理許多付款並通過每週批量電匯向商家進行結算的方式。通過這項技術,單個區塊鏈可以同時保護許多高性能虛擬區塊鏈,從而大幅提高網絡吞吐能力,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費用。

重要的是,Rollup 不是區塊鏈,至少與虛擬機一樣,它們不是實際的機器。 Rollup 是虛擬區塊鏈,是模擬環境,如果忽略了抽象,Rollup 中智能合約就像在真實區塊鏈上一樣運行。只要運營者定期將輸出結算在可信的區塊鏈上並且不會破壞數據,Rollup 就可以根據性能、控制或合規性的需求進行中心化運營。但它也可以通過使用「共享排序器」技術來實現去中心化。

除了擴展性之外,將「執行」層與「數據可用性」、「結算」、共識層分離之後,開發人員在利用主鏈的安全性的同時又獲得了靈活性。例如,如果開發者不喜歡 Solidity 但想利用以太坊的安全性或生態系統,他可以選擇使用 Python 作為編程語言的 Rollup 來將應用程序部署到以太坊。開源框架,例如 OP Stack、ZK Stack、Polygon CDK、Arbitrum Orbit 或 Rollkit 已經使開發人員能夠輕鬆部署具有不同信任級別的自定義 Rollup ,而像 Espresso 和 Astria 這樣的去中心化排序器項目則提供了執行層去中心化的選項,前提是如果你需要的話。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低代碼「Rollup as a Service」 (RaaS) 產品,例如 Dymension、Conduit、Caldera 和 Gelato,允許任何人在幾分鐘內啟動一條自定義虛擬區塊鏈。

更廣泛的「模塊化運動」進一步為開發人員提供了涵蓋堆棧其他領域的標準和服務,從而進一步降低了構建和擴展區塊鏈應用程序的成本。以太坊的 EVM 作為智能合約的「操作系統」佔據主導地位,而 Solana 的 SVM 作為高性能替代方案正在迅速崛起(兩者都可以在獨立的 Rollup 中使用)。 POKT 等協議標準化了跨網絡的 RPC/API 層,而 SyndicatePolywrap 等框架將多個協議抽象為單個前端 SDK; Across 等跨鏈橋使流動性能夠在不同區塊鏈網絡之間流動,而 SAFE 或 Squads 加上「錢包即服務」(WaaS) 公司,例如 Magic,讓任何鏈上的用戶可以輕鬆創建自定義錢包。甚至還有像 Celestia 這樣專為虛擬區塊鏈環境構建的新型 L1。

數以百萬計的虛擬區塊鏈

Web3 初創公司當前的策略是首先在高性能、低成本網絡(如以太坊 L2 或 Solana)上啟動,如果需要擴大規模,則開始計劃遷移到自定義的、特定於應用程序的運行環境。即使是已經構建了自己的鏈的現有協議,例如 Celo 或 POKT 正在過渡到 L2 架構以簡化基礎設施成本,這與擁有數據中心的互聯網公司不得不採用雲服務的時代相呼應。如果你不擁抱新事物,你就很容易被擁抱新事物的競爭對手所擊敗。

許多人認為,在 Solana 等高吞吐量區塊鏈上運行的應用程序無需 L2 即可實現「網絡規模」,但人們大大低估了網絡規模的含義,因為互聯網上的大部分活動都發生在後臺。你的每次點擊都會觸發數百個隱藏的 HTTP 請求;僅加載 Twitter.com 就會在 2 秒內觸發對不同 API 和服務提供商的 300 多個後臺請求,而這只是一個用戶的單個操作。實現網絡規模可能意味著每個應用程序每秒處理數百萬筆交易,但如果互聯網端的需求增加一百萬,這還遠遠不夠。要達到這種規模水平,虛擬化是必要的,但我們還需要底層的超高性能 L1 來實現它。除了針對數據可用性吞吐量進行優化的區塊鏈(如 Celestia)之外,高性能區塊鏈(如 Solana 和 Monad)是潛在有趣的 Rollup 遊樂場。

也就是說,可擴展性並不是虛擬區塊鏈重要的唯一原因。虛擬區塊鏈是 Web3 時代在線服務的強大標準。 第一波 Rollup 主要由「更快的以太坊」服務組成。然而,模塊化架構提供的靈活性使得虛擬區塊鏈對於創建特定於應用程序的運行環境或為特定生態系統、行業或地理位置量身定製的網絡特別有用。你還可以為具有嚴格訪問控制或合規性要求的用例創建「虛擬私有區塊鏈」。更偉大的想法是,隨著區塊鏈和智能合約接口取代 Web2 的「雲服務和 API」範式,虛擬區塊鏈可能成為所有在線應用程序的默認後端基礎設施。

我們將在以後的文章中更深入地探討這些想法,但我想從商業角度強調的最重要的一點是,模塊化代表了 Web3 從資本支出到運營支出的轉變,因此,我們可以預期下一代區塊鏈應用程序的快速擴展。運營支出意味著成本隨著增長而擴大,而不是在推出前通過大規模融資來預先承擔。這意味著企業家可以更快地迭代,應用程序可以廉價地擴展,投資者可以以更低的風險為企業提供融資。就像互聯網泡沫破滅後的 Web2 一樣,這些是 Web3 初創企業創新黃金時代的首要條件。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1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