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川普今(3)晨在白宫玫瑰园正式公布其最新关税政策,根据白宫发表的声明,此次关税计划包括对所有进口商品设立 10% 的基准关税,并针对特定国家实施更高的对等关税,影响波及全球 180 多个国家。
就在昨(2)日,美国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办人达利欧(Ray Dalio)在 X 平台发表文章,系统分析了关税的多重影响机制:基础层面包括财政收入、效率损失、通膨分化、产业保护等六大效应;深层影响则取决于各国政策反制、汇率及货币财政政策的动态调整。
文章指出全球失衡必须通过剧烈调整来化解,长期效果取决于市场信任度与国家竞争力,并特别探讨了美元特权带来的债务依赖问题。以下为达里欧原文内容(为便于阅读理解,原内容有所整编):
关税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税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基础层面:
- 创收功能:由外国生产商和本国消费者共同承担(具体分担比例取决于双方需求弹性),这种双重税基特性使其成为颇具吸引力的财政工具
- 效率损失:降低全球生产效率
- 通膨分化:对全球经济产生滞胀压力,对被征税国形成通缩效应,对征税国则加剧通膨
- 产业保护:增强征税国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虽导致效率损失,但在货币与财政政策维持总需求时能提高企业生存率
- 战略价值:大国博弈时期保障本国产能的关键手段
- 平衡作用:同步改善经常帐户与资本帐户失衡,通俗而言即降低对外国产能和资本的依赖度 —— 这在全球地缘冲突时期尤为重要
上述属于第一层级影响。
后续发展则取决于四大变数:
- 被征税国的反制措施
- 汇率波动情况
- 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与利率调整
- 中央政府的财政政策应对
这些构成第二层级影响。
具体传导路径包括:
- 若引发报复性关税,将导致更广泛的滞胀
- 通缩压力国通常会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实际利率下降与本币贬值;通膨压力国则倾向于紧缩政策,推高实际利率与本币汇率
- 财政政策将针对性地在通缩区域实施刺激,在通膨区域进行收缩,以此对冲部分价格波动效应
因此评估大规模关税的市场影响需考量众多动态因素,这已超出前述六个基础层面,需结合第二层级的政策回馈机制综合分析。
有三项基本判断始终成立:
- 生产、贸易与资本失衡(尤其是债务问题)必须化解,因其在货币、经济与地缘维度均不可持续 —— 现行国际秩序必将重塑
- 调整过程很可能伴随剧烈且非常规变革(如拙著《国家破产之路:大周期回圈》所述)
- 长期货币、政治与地缘影响最终取决于:债务及资本市场的财富储存可信度、各国生产率水平、以及政治体制的吸引力
当前关于美元地位的讨论值得关注:
- 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优势在于能创造超额债务需求(尽管这种特权常导致过度举债)
- 美元走强虽有利,但市场机制必然诱发特权滥用,最终迫使我们采取极端措施解决债务依赖
我将持续追踪事态发展,及时解析各层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