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ETH)的固有去中心化设计保证了安全性和透明性,但在已发送资产无法撤回这一点上存在严重缺陷。根据最近Coinbase的主管康纳·格罗根(Conor Grogan)的说法,永久丢失的以太坊总量达到91万3,111个ETH,按当前市价计算约为4.71万亿韩元(约3.4亿美元)。这约占总流通量的0.76%,其对市场的实际供应限制效应也不容忽视。
格罗根强调,这个数字仅是最低估计,实际上可能丢失的以太坊数量远远更多。他在推特上表示:"由于用户错误或技术漏洞导致不可恢复的损失,而区块链上记录的交易无法更改"。区块链的不可变性虽然为资产保存提供了优势,但一旦发生错误就无法撤回,反而成为了一种"陷阱"。
以太坊丢失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三大类。首先是转账至错误地址。由于日常性错字或发送至不可能交易的智能合约地址,导致资产无法恢复的情况屡见不鲜。其次是智能合约安全缺陷。由于代码错误或设计不足,资金被锁定或遭受外部攻击导致资产被盗的案例持续发生。第三是多重签名钱包配置错误。如果签名参与者中有一人以上丢失认证密钥,或系统本身被删除,存储在其中的ETH将永远无法访问。
典型案例包括:由于Parity钱包漏洞造成30万6,000个ETH(约1.58万亿韩元)损失,加密资产交易所QuadrigaCX无法访问钱包导致6万个ETH(约3,102亿韩元)丢失,NFT项目Akutars中的智能合约错误造成3,400万美元(约4,726亿韩元)损失等。此外,仅因地址输入错误而转入销毁地址的ETH就达2万5,000个(约1,294亿韩元)。
问题在于,这些丢失的ETH大多数由于结构性限制而绝对无法恢复。由于以太坊区块链的特性,不存在中央控制机构,交易一经验证即永久记录在区块中。格罗根补充道:"许多损失因普通用户或项目方未公开而甚至无法统计"。
此外,自以太坊通过以太坊改进提案(EIP)-1559引入自动销毁功能以来,已销毁约530万个ETH(约27.48万亿韩元),从而减少了流通量。如果将此计算在内,超过5%的总供应量已从市场中消失。
以太坊的损失问题不仅仅是简单的用户错误,更是揭示了生态系统基础设施安全性和设计缺陷的信号。以太坊持有者必须加强个人密钥管理和转账时的审核程序,开发者则应通过更安全的智能合约设计来减少此类情况。
实时新闻...前往Token Post电报
<版权所有 ⓒ TokenPost,禁止未经授权转载和重新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