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连结:https://www.blocktempo.com/wiselink-taiwan-first-strategy-like-enterprise-is-born/
一场撼动台湾资本市场的董事会决议
2025年8月8日,智通科创股份有限公司(台股代码:8932)董事会决议内容在台湾资本市场投下了一颗震撼弹:决议通过两项惊人决策:第一,成为台湾首家导入「比特币储备策略」的上市企业,另一方面透过收购 Letul Investments 全数股权,拿下印度非银行金融公司(NBFC)执照。此举不仅震撼台北股市,也让区域资本圈重新思考「数位资产+跨境金融」的可行路径。
这两个决议让智通成为台湾首家公开采用「比特币储备策略」的上市公司,同时将营运触角伸向了全球最具潜力、也最为复杂的新兴市场之一。这并非源于经营困境下的绝地求生,恰恰相反,它是该公司在巅峰时期的主动出击。
宣告这项重大转型之前,智通科创体质堪称强健。检视 25 年上半年财务报表,高达64%的毛利率与50%的营业利益率,证明了其强大的获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公司帐上现金及约当现金余额充裕,资产负债表健康,为战略扩张提供了资本后盾 。过去数年间,其股价的强势表现也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其既有业务的高度认可 。
- 营收表现2025年上半年累计营收年增长率超过60%
- 获利能力毛利率约 64.70%,营业利益率约 50.25%
- 每股盈余 (EPS)2025年第二季达 0.96元,创下新高
- 现金部位期末现金及约当现金余额近 9 亿新台币
- 市场表现股价近一年涨幅超过30%,近三年涨幅超过600%
- 现市值约 341 亿新台币
*表格数据截至2025年8月,部分数据可能因股价或财报更新而变动。
双引擎启动:比特币储备与跨境金融
智通的转型计划,由两个看似独立却内在关联的引擎共同驱动。瞄准数位世界的价值储存资产「比特币」,另一个则接壤新兴市场的金融需求。
携手SORA,加入比特币资产布局
智通并未像市场预期的那样直接冲入加密货币市场购买比特币,而是选择了更为迂回精巧的路径。公司宣布认购由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Top Win International Limited(现更名 AsiaStrategy, 交易代码:SORA)发行的 200 万美元、三年期可转换公司债(Convertible Bond, CB)。
这项金融工具的选择本身就极具策略性:可转债兼具债券的保本特性与股票的增值潜力,若SORA股价上涨,智通可将其转换为股权,享受资本利得;若表现不如预期,则仍可作为债权人要求还本付息,为前瞻性投资提供了安全空间。
SORA 的战略合作伙伴也是知名的 Web3 投资基金 Sora Ventures,该公司前身为 Top Win ,近期更名为「AsiaStrategy」,宗旨在于成为亚洲版的「微策略(Strategy)」,专注于推动亚洲上市公司的比特币储备策略 。
SORA已在日本与知名比特币持仓上市公司Metaplanet、以及在韩国与当地金融集团建立合作关系,在协助企业处理比特币相关的合规、会计准则与监管应对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
根据智通内部人士说明,此次合作具有双重目标:资本层面上,透过SORA的专业操作,间接参与比特币的价格上行潜力;战略层面上,更重要的是「拜师学艺」,借助 SORA 在日本、香港、韩国等地的合规、会计准则、国际网路资源,帮助智通未来更快落地自己的比特币与数位资产业务。
取得印度NBFC金融牌照
布局数位资产的同时,智通另份心神已踏上南亚大陆的土地。公司宣布全数收购位于新德里的Letul Investments Private Limited,其核心资产是一张由印度储备银行(RBI)核发的非银行金融公司(NBFC)执照 。
这张执照是智通进军印度市场的入场券与通行证。拥有NBFC牌照,意味著智通获准在印度合法从事放款、支付及其他数位金融服务 。相较于从零开始申请,直接收购一家持有牌照的公司,无疑是进入这个高度监管市场最快、最有效率的方式。此举不仅是财务投资,而是智通建立海外实体营运据点、获取关键金融资产的关键,为其「跨境金融」业务拉开序幕。
为何智通在此刻选择比特币?
智通董事会向动区表示,为何选择比特币间接投资?主因是基于全球宏观经济趋势、与比特币资产特性的深入研究。
在进入投资决策前,我们董事会与研究团队对比特币进行了深入研究,历史数据上,比特币自 2009 年以来,历经四次减半周期,价格中长期趋势始终向上。当下的宏观环境,全球货币宽松与法币贬值趋势下,比特币的『稀缺性』与『去中心化』优势越来越凸显。
而美国比特币 ETF 通过后,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将比特币视为战略储备资产,彻底打开资本市场接受度。
智通对于比特币进行了长年透彻研究,对于未来比特币走势看发,智通董事会初步透露研究的观测预测:
- 短期(1 年内):价格仍会有高波动,但市场接受度与 ETF 资金流入将持续支撑需求;
- 中期(1–3 年):若宏观环境维持目前趋势,我们认为比特币仍有望突破前高;
- 长期(3–5 年以上):比特币可能成为「数位黄金」,其市值潜力仍有数倍空间。
基于研究结论基调,智通决定采取「长期持有+资本杠杆策略」,而非短期投机。
智通的观点,在全球机构投资者中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自从 2024 年初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比特币现货 ETF 以来,大量传统资本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涌入比特币市场 。主力由贝莱德(BlackRock)和富达(Fidelity)等巨头发行的比特币 ETF,持续录得庞大的资金净流入,显示机构对比特币的定位已从投机性资产转变为可纳入长期资产配置的战略储备 。
富达与方舟投资(ARK Invest)等机构的研究报告也反复论证,将比特币作为投资组合的一部分,有助于提升长期回报并分散风险 。智通决策,也建立在此类全球性的典范转移之上。
台湾版「微策略效应」的诞生
智通的策略,显然是受到了美国上市公司微策略(MicroStrategy)的启发。微策略自 2020 年起,将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大规模转换为比特币,开创了「上市公司比特币储备」的先河。其股价也因此与比特币价格高度连动,成为资本市场上带有杠杆效应的比特币投资代理(proxy)。
这种模式形成了正向的「飞轮效应」:比特币价格上涨推高公司股价,公司便能利用更高的股价进行增发或发行可转债等方式募集更多资金,再用这些资金购入更多比特币,进一步增加每股的比特币含量,从而吸引更多看好比特币的投资者 。
这种全新的公司理财与资本运作模型,智通透过与SORA合作,意图在台湾复制这种模式,将自身打造成融合软体业务与数位资产价值的复合型投资标的。
策略比较:智通与大丰电路径之差
在台湾,智通并非唯一家拥抱比特币的上市公司。有线电视运营商大丰电(6184)稍早也宣布将直接购买比特币作为公司长期储备资产,股价应声涨停,引发市场热议。但智通与大丰电的策略选择,恰好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险管理哲学。
大丰电的「直接买币」策略简单直接,但也暴露在台湾当前未明的监管与会计规则之下。根据台湾会计研究发展基金会于2022年底发布的《加密货币交易会计处理之指引》,该指引主要依循现行国际财务报导准则(IFRS),但对于上市公司如何具体认列虚拟资产,并未提供如美国新FASB规则那样清晰的「公允价值会计」 。
这意味著,大丰电可能需要将比特币列为「无形资产」,当比特币价格下跌时必须认列减损损失,侵蚀获利;但比特币价格上涨时,未实现的收益却不能反映在损益表上,直到出售为止。
智通管理层洞悉这点,选择了间接路径投资SORA的可转债,让公司在享受比特币潜在升值效益的同时,更能规避了国内会计准则的灰色地带。
双引擎转型:在金融科技蓝海里掘金
如果说比特币策略是为了强化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那么印度金融科技业务则是为了打造一个强劲的现金流引擎。
智通选择印度作为出海第一站,是看中了其巨大市场潜力。印度拥有14亿人口,能迅速操作数位科技商品的年轻人为数众多,这为金融科技的普及提供了肥沃土壤。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Mordor Intelligence的报告,印度金融科技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5年的441.2亿美元,以16.65%的年复合增长率,成长至 2030 年的 953 亿美元 。
印度政府推动的统一支付接口(UPI)、Aadhaar生物识别身份系统等数位基础设施,极大地促进了金融服务的普及 。然而,当地中小微企业(MSME)的信贷缺口依然巨大,估计高达3,600亿美元,这为提供小额信贷、供应链金融等服务的金融科技公司留下了广阔的蓝海 。
智通取得NBFC牌照,正在这条黄金航道上抢占了绝妙扬帆起点。
双引擎的协同效应
综观智通的比特币战略与印度金融科技业务,绝不是两条平行线,我们能猜测出能够相互赋能的闭环商模。
第一面向,印度金融科技业务能被定位为稳定的现金流产生器。在高成长的市场中,透过支付与小额信贷业务获取的利润,可以为整个集团提供持续且健康的营运现金流。
这些现金流不仅能支撑公司日常运营,更可以被用来偿还为获取比特币资产而产生的融资成本(例如SORA可转债的利息),甚至能直接增持比特币,实现不依赖股权稀释的资产积累。
第二回面,比特币储备策略则是强大的资产负债表放大器。假设比特币储备价值的增长,公司的总资产规模将显著提升,净值也会随之水涨船高。拥有潜力成长的资产负债表,意味著公司可能拥有更高信用评级和更强的融资能力。
升值的比特币更能成为优质抵押品,从国际市场上获取更低成本的资金,再将这些资金投入到需要大量资本支持的印度信贷业务中,以加速市场份额的扩张。
这是很不错的的对应双杠杆,印度业务的成功运营为比特币储备提供资金,而比特币储备的增值则为印度业务的扩张提供杠杆。
智通董事会与动区说明,未来计划将两者深度融合,利用其NBFC牌照,在印度探索加密资产抵押贷款、基于稳定币的跨境支付与结算、以及Web3钱包整合等创新金融服务,驱动公司的长期价值成长。
小结:台湾金融科技的带头队伍,谁跟风?
智通科创此次重大转型,为保守的台湾资本市场带来了全新的想像。不仅是一间跨国业务公司的个案,更像是台湾资本圈里的实验,美国市场已经很多企业拉著 Bitcoin 的橘色战旗往前冲锋,台湾也拉起队伍,测试著传统股市资金,与前沿数位金融、虚拟数位资产结合的可能性。
智通是支独特的领队车马,还是放出台湾企业资产「比特币化」的第一炮?在面对核心业务成长放缓的挑战时,台湾众多现金充裕的科技公司,是否会效仿这种新模式?将比特币纳入其资产负债表、或间接曝险,以寻求新的企业价值增长点。
〈智通科创:台湾首家「类微策略」企业诞生,比特币+新兴市场金融双引擎能爆发成长?〉这篇文章最早发布于《NONE LAND 浪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