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Shanghai 2025圆满落幕,Vitalik、肖风等大咖畅谈以太坊未来

10月22日,ETHShanghai 2025主峰会在上海圆满落幕。本届大会以“拓展以太坊,塑造开放未来”为主题,由华语建设者社区ETHPanda联合万向区块链实验室、PANews与TinTinLand共同主办。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的40余位行业领袖,围绕以太坊扩容、模块化生态、开发者增长及长期安全等核心话题进行了精彩分享与深度讨论,并在大会上正式公布了ETHShanghai 2025黑客松的获奖者。

Vitalik Buterin:预测市场正成新型信息媒介,安全仍是AI Agent发展的关键问题

以太坊

万向控股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万向区块链董事长、HashKey Group董事长兼CEO肖风和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围绕 AI、预测市场和ZK ID三个话题在线上进行了深度对话。

Vitalik表示,美国大选期间,许多人通过Polymarket参与预测,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可能无法判断事件的重要性,而预测市场通过价格信号更快反映现实,它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信息媒介。预测市场不仅适用于大型事件,在AI加持下,也能对小事件进行精准预测。未来AI与预测市场结合,将使预测更主流、更智能化。

对于AI赛道,Vitalik提出,区块链定义了游戏规则,AI可以成为参与者。随着AI Agent的兴起,它们能自主发币、参与应用与治理,开启大量实验空间,未来应进一步思考如何赋能生态发展。但他强调,AI不应替代人,而应成为人的工具。安全性仍是关键问题,包括Agent的黑客风险。

他进一步提到 ZK ID(零知识身份)在防范AI滥用方面的潜力。ZK ID可以帮助区分真人与机器人,在保护隐私的同时,可以支持例如低风险DeFi等赛道的发展。

肖风:以太坊依旧是应用核心,凭先发优势和持续优化难以取代

以太坊

肖风表示,区块链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以比特币为代表,主要是货币发行系统,通过简单的数学公式实现高速运算,不允许进行复杂的外部部署,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达成共识,因此被视为“数字黄金”;另一类以以太坊为代表,以应用为中心,沿着白皮书初衷逐步发展,目前占据了60%-70%的应用市场份额。肖风指出,不必试图取代以太坊,因为它具有先发优势并在持续改进,其他区块链项目需要证明自身战略定位与以太坊不同并提供差异化价值,挑战以太坊的可能性非常低。

肖风还强调,DeFi发展不可忽视,但需要兼顾KYC和反洗钱要求,其理念与传统金融不同。通过零知识身份认证(ZK ID),用户可以凭借证书、证明、工作经历等信息确认自身合格投资者身份,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安全交易,让去中心化金融更好地服务全球金融体系。

以太坊基金会联合执行董事Hsiao-Wei Wang:以太坊大规模采用需跨越扩容、体验与信任三大鸿沟

以太坊

以太坊基金会联合执行董事Hsiao-Wei Wang在“以太坊的大规模采用:跨越鸿沟”的主题演讲中表示,以太坊实现大规模采用的愿景可以通过三个方面体现:一是自主掌控,让用户真正拥有自己的资产;二是全球结算能力,使价值能够跨越地域限制,提高整体效率,并具备全球范围验证的能力;三是日常效用,让区块链和以太坊像互联网一样,自然而顺畅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在日常转账中。

同时她指出,以太坊在跨越鸿沟前面临着扩容性与成本高墙、体验鸿沟和信任差距三大挑战。在扩容方面,以太坊的路线是L1 + L2,核心策略是通过L2 Rollups实现高吞吐量、低成本交易。比如关键升级包括Dencun (EIP-4844)、Pectra (2025 Q1)和Fusaka (2025 Q4)。在账户与用户体验方面,提出了账户抽象概念,通过ERC-4337、EIP-7701、EIP-7702等提案引入智能账户,将用户账户变为可编程合约,并支持社交恢复钱包、Gas代付和批量交易功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强调安全稳定的主链设施和金融日常化。

她还表示,以太坊未来的目标是不再被“看见”,而是像互联网一样被默默依赖和信任。真正的大规模采用,不是因为以太坊本身巨大,而是因为它无处不在、透明、可靠,当它像空气一样自然存在时,才是区块链真正实现价值的时刻。

以太坊基金会联合执行董事Tomasz Stanczak:ERC-8004和x402是以太坊AI代理经济的关键基石

以太坊

ETHPanda联合发起人Bruce Xu和以太坊基金会联合执行董事Tomasz Stanczak展开了炉边对话。Tomasz Stanczak表示,如果以太坊成为AI Agent的协调层,在以太坊未来主导的经济生态中,系统将更加无需许可。每个人都可以部署AI代理,通过建立信誉和信任参与本地经济并进行支付,从而大幅减少对传统金融体系的依赖。代理可以为用户提供一套连接全球基础设施的标准,促进项目建设、学校和建筑工作支持,并通过协调改进全球基础设施。若没有以太坊中介层,Agent仍需依赖传统支付体系和机构验证,过程繁琐,且控制权集中。

他透露,目前,新兴标准如ERC-8004和x402已得到部分大型机构关注。其中,ERC-8004是代理功能标准,涵盖身份、信誉及声明验证,也是代理核心功能的基础;x402是支付标准,定义了代理如何请求其他代理完成支付。这些标准仍处于早期阶段,但意味着巨大机会,探索代理功能、信誉系统及验证机制,未来可以扩展和优化应用。与此同时,支付可靠性和现有系统整合仍是挑战。未来一两年,将出现更多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使机构轻松部署代理并连接支付系统,从而显著提升用户体验。

在社区支持方面,以太坊基金会通过去中心化团队推动标准制定,并连接数据、企业和开发者社区。基金会还通过暑期学校和全球倡议支持开发者,尤其关注AI和代理方向,帮助创始人、开发者、学者和企业建立联系、进行市场推广和社区协调。

针对中国社区,Tomasz Stanczak还表示,西方非常重视该地区的创新潜力,这是全球合作的重要机会。他鼓励对AI和以太坊感兴趣的开发者加入社区讨论,共同推动技术发展。

ETHShanghai 2025黑客松主赛道获奖名单揭晓

以太坊

在为期四天的现场创作和专业评审之后,ETHShanghai 2025黑客松主赛道的获奖名单在本次主论坛上正式揭晓。本次一等奖由Yield Market(DeFi x Infra赛道)获得,奖金2000美元。二等奖分别由VRF using EIP 2537(Chain for Good赛道)和Wandfi(DeFi x Infra赛道)获得,奖金各为1500美元。三等奖则由Ponymarket(DeFi x Infra赛道)和Foxhole(AI × ETH赛道)获得,奖金各1000美元。这些获奖团队展示了DeFi、AI等赛道最新创新成果,将为以太坊生态注入新的活力。

李国权教授:以太坊是企业面向全球市场的必选项

以太坊

在万向区块链执行董事/万向区块链实验室总经理杜宇和全球金融科技学院主席/新加坡社科大学金融科技与区块链教授李国权的深度对话环节,主要聚焦了以太坊的应用实践及发展趋势。

李国权教授详细分析了以太坊在全球金融、政府与监管中的领先地位,并探讨其未来发展。李教授指出,以太坊不仅在技术层面处于领先地位,还在监管合规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已成为全球多个金融机构和政府的首选基础设施。尤其在稳定币、债券等金融产品的应用中,以太坊的强大技术支撑赢得了监管机构的广泛认可。

他特别提到,新加坡政府已将以太坊应用于文凭认证和国际贸易凭证等公共服务领域,确保了交易的透明性和安全性,降低了成本,并为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力的示范。李国权教授认为,以太坊的去中心化特性,确保了金融透明度和反洗钱合规,同时保持地缘政治中立,利于企业跨境业务。

关于中国市场,李国权教授指出,虽然联盟链在国内可能更具稳妥性,但对于打算拓展国际市场的企业而言,以太坊是企业面向全球市场的必选项。他还展望未来去中心化硬件和云计算技术的突破,认为这些创新将进一步完善区块链基础设施并增强抗风险能力,尤其在芯片设计等硬件领域的进展,将为区块链的普及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李国权教授强调教育与政府合作在区块链技术普及中的重要性,建议国内开发者积极利用以太坊测试网进行实验,推动高校与科研机构合作,并看好以太坊在绿色金融、碳交易等新兴领域的潜力,预示其将为全球经济带来深远影响。

Audrey Tang:基建已逐步完善,未来十年以太坊应聚焦应用落地

以太坊

以太坊应用联盟 (筹) /山海坞发起人Audrey Tang表示介绍,山海坞旨在打造跨领域、快闪式建设的建设者村落,汇聚技术开发者、AI研究者、组织行为学专家及治理从业者,通过资源链接、教育体系及跨领域生态协同推动以太坊创新。每年固定地点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建设,既促进东西方区块链社区交流,也孵化真实应用场景,帮助初创团队从原型阶段走向市场成熟,提升华语区在全球以太坊生态中的影响力。

同时,Audrey Tang还表示,以太坊生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逐步完善,但在应用落地和社区可持续发展上仍面临挑战。过去三年,我们通过社区教育、开发者支持及公共开源项目推动了生态发展,但整体业务密度仍未完全打通,多数社区仍依赖捐赠维持运作,开发者在融资、商业化和团队管理方面经验不足。 应用联盟作为非盈利组织,以公共物品组织形式运行,旨在通过结构化融资和全球会员体系汇集社区、基金会、机构和企业的力量,建立长期可持续的资金池,支持公共物品建设、开源工具开发及全球范围的应用实验。联盟不仅为初创团队提供从创意到市场落地的支持,还通过教育培训、开发者社区建设和跨领域协作,推动新兴应用在真实世界中的实践与落地。联盟旨在推动打造可持续、具有长期影响力的以太坊应用生态,加速区块链从基础设施建设向应用繁荣的转型。她最后强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下一个十年以太坊应聚焦应用落地。

BitSeek联合创始人:去中心化AI有助于降低成本并实现开放部署

以太坊

BitSeek联合创始人Gordon在“全球首个原子化AI模型提供商”主题演讲中介绍了项目的运作模式和核心优势。Gordon表示,BitSeek无需依赖中心化服务即可在近万亿规模下执行AI模型的分布式部署、执行和治理。该项目通过专有协议DeLLM将大型语言模型(LLM)拆分为可在各开发者节点上独立运行的“智能原子”,构建开放、可验证且用户自主掌控的智能范式。

Gordon表示,BitSeek的目标是降低AI使用成本,预计网络扩展后可将费用降低80%以上,让开发者和用户都能享受高性能AI服务。同时,该方案通过前沿隐私保护设计,保障数据安全和匿名性,将AI的控制权从少数大型科技公司手中释放给全球开发者和用户,为AI生态带来新的开放与共享模式。

以太坊扩容现状与生态发展趋势

在ETHShanghai 2025主论坛上,主题为“以太坊扩容与未来展望”的圆桌讨论精彩纷呈。参与讨论的嘉宾包括ETHPanda核心贡献者兼Plutos VC管理合伙人Vaelyn、HashKey Chain技术开发Leo、Enlight Capital创始合伙人唐弈、PicWe高级顾问北海,以及EthStorage联合创始人Anthurine。

以太坊

Leo认为以太坊在过去几年通过分片和Layer 2等技术实现了显著扩容,提高了TPS(交易处理能力),取得了可观成果。然而,随着网络规模扩大,问题已经从“能否扩容”转向“扩容后如何保持一致性与信任”。扩容带来的碎片化和分散化影响了用户体验、资产流动及企业运营逻辑,使得不同链和Layer之间的协调、数据一致性及用户体验仍有提升空间。同时,当前跨链更多是资产搬运,底层信任与合规逻辑尚未完全解决,这是生态亟待突破的瓶颈。

唐弈指出,平台不仅在技术和产品上持续迭代,也在用户增长、应用拓展和服务体验等方面展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在投资层面,我们同样观察到这一趋势:越来越多的用户和企业,尤其是B端客户,正从原本聚焦单一领域,转向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如OTC业务和C端相关服务等,充分体现出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与行为的变化。同时,稳定币以及更复杂的金融协议在市场中的表现稳健,各类产品不断成熟,用户体验也持续优化。公司在人才培养与创业支持方面持续发力,通过深度理解并满足不同用户的真实需求,可进一步推动创新型应用的落地与生态的繁荣发展。他还表示,希望未来十年内,以太坊能够发展成为一个中立、安全、可供全球共同使用的结算层。

“以太坊扩容面临的核心问题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吞吐量提升,而在于整个网络共识和流动性结构。”在北海看来,早期白皮书和升级设计中虽然明确了扩容目标,但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挑战,例如个人想参与节点共识时,可能因费用或激励机制限制无法真正生效,而少量节点掌握大量资产和共识权力导致系统流动性过于分散,形成潜在风险。分片等扩容方案尚未完全落地,网络扩展的预期与现实仍存在差距,需要依靠开发者持续贡献来补全生态。以太坊早期设计如中本聪设定的节点容量是为了让任何一台计算机都能加入共识,但随着网络规模和复杂性大幅增加,快速扩张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因此他认为,在推进扩容的同时,需要重新审视哪些部分扩展过度,重点解决共识安全和流动性问题,确保在大规模网络下维持去中心化、安全和系统稳定,实现技术方案与生态设计的协同发展。

Anthurine表示,目前以太坊扩容并没有完全解决体验问题,以太坊在与其他链或应用的结合上仍有提升空间。同时,她认为技术优化不能孤立,要兼顾碎片化、L1/L2协作和生态多样性。EthStorage正在通过贡献代码和模块化开发,帮助以太坊自身性能和生态进一步完善。同时也针对AI与链上计算的探索,通过在链上直接运行中小型AI模型,实现计算和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同时降低节点准入门槛,以及重视前端的去中心化问题,从而有效提升抗攻击性和抗审查能力。

从TradFi到Web3:搭建信任与价值的桥梁

在“从TradFi到Web3:搭建信任与价值的桥梁”圆桌讨论中,汇聚了HashKey Capital投资合伙人Xiao Xiao、HashKey Capital业务增长人Z、Synbo Labs社区负责人Nora、GSR Markets亚太区总经理CJ Fong和DigiFT研究与创新负责人Ryan Chen。

以太坊

Z指出,可以把现在的Web3发展阶段比作早期的互联网,就像亚马逊和阿里巴巴早期的情况。大概在2000年到2010年之间,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初期的发展,而大约十年后,电子商务平台开始成熟。它们全面合规、值得信任,到2047年,你可以在全球任何主要平台购买商品,并信任平台背后的支付和银行体系,同时风险被合理控制。他认为Web3也需要类似的发展路径,大约需要十年左右,重点是合规和培训,帮助金融机构(比如大型品牌或企业)进入这个领域。而在从用户覆盖来看,我们确实看到两方面的增长。一方面是零售用户的覆盖,另一方面是机构投资者的参与。目前,我们已经处于所谓的数字银行阶段,通过数据透明化,让用户可以更方便地访问金融服务,其中机构用户正在逐渐从传统产品转向新的数字化金融产品。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这不仅是“是否要改变”,而是“如何在合规框架下进行改变”

Nora表示,在Web3世界,我们尝试使用代码和去中心化的方式,而不是依赖大量中心化的机构,来帮助我们建立全球规则。技术只是工具,真正关键的是公众是否能够接受这些理念和规则。也就是说,社会和程序员的参与比技术本身更重要,技术公司只是帮助我们把梦想变为现实。理念与愿景、技术和开发者是三个Web3核心因素。而目前,不管是用户还是企业,他们关心的核心问题都是安全、信任和风险管理,主要原因是金融体系存在长期的法律和监管框架。

“我们需要技术推动Web3的发展,就像传统金融体系依靠机构化的结构、封闭的基金管理、以及大型金融机构(例如瑞银、花旗)所构建的技术体系一样。”CJ Fong指出,Web3需要形成对应的基础设施,这部分技术的意义在于,它将使传统金融体系变得更加高效,因为传统金融目前仍在使用20多年前的技术,比如SWIFT转账系统。通过Web3技术的优化,可以让传统金融基础设施升级,迈向新的阶段。同时,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关注点正转向DATs(加密财库公司),且看到这个领域出现了大量创新性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尽管在某种程度上让人想起了2007年的泡沫阶段,但这也是进步的信号。

对于资产代币化及流动性,在Ryan Chen看来,当我们考虑RWA时,问题回到更根本的层面:如何提供流动性。关键问题在于这些都是证券型代币。要能够触及它们、交易它们并进入市场,从理论上讲,需要在每个司法辖区获得许可。同时,代币转移时,应确保法律上的所有权转移,若代币仅作为收据,则市场可能难以接受,只有真正的资产代币化才能推动市场发展。

链上新范式:Web3与AI的交汇处

“链上新范式:Web3与AI的交汇处”圆桌讨论中,参与讨论的嘉宾包括PANONY & PANews联合创始人毕彤彤、HolmesAl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Ky、Nora CEO Luke、KiteAl市场负责人Cindy Shi和Chainbase品牌总监Renee,共同探讨Web3与AI的未来发展趋势。

以太坊

在Ky看来,个人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数据(行为数据、个人偏好、日程信息等)大部分价值被大平台获取,Web3可提升个人在互联网经济中的自主权和收益能力,而非完全依赖传统平台的分配。对于AI方向,他看好AI Coding、AI Trading、AI预测等赛道。

Luke指出,当前互联网交互依赖传统技术,例如身份验证依赖人的特征,支付动作依赖第三方平台。未来AI Agent将可能代替人类进行交互,形成新的互联网交互范式,而这种交互模式需要一套全新的基础设施来支撑。同时,当AI Agent代替人类进行交互时,需要新的技术来解决身份认证和交易执行等问题,来建立高度信任的AI生态。

Cindy Shi认为,Web3和AI的结合,使更多人能够轻松参与AI项目,即使是个人或小型开发者,也能贡献自己的能力。而区块链可提供确权和透明机制,使参与者能够获得利益反馈,强化社区信任。未来AI可能代替人类完成很多任务,传统系统无法满足新的交易需求,类似于过去从线下支付到VISA等虚拟支付系统的演变,未来交易系统也需要全新的架构来适应AI驱动的操作模式。同时,她认为,Web3和AI的大范围推进离不开用户上手门槛的降低以及强大的支付网络的构建。

“AI Agent将成为未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帮助个人提升效率和创造力。”Renee还指出,在AI或AI Agent的应用过程中,用户会遇到实际问题,例如全球支付和跨境交易,以及个人数据和信息主权的保护。而当这些痛点出现时,用户会真实感受到Web3的价值,如去中心化、数据确权和透明支付机制。

推动以太坊发展的中文社区力量

以太坊

最后,在“推动以太坊发展的中文社区力量”圆桌讨论中,来自各大以太坊开源社区的代表——TinTinLand品牌负责人Ethean、ETHPanda联合发起人Yoyo、GCC核心成员Twone、Nantang DAO贡献者 Hanbai Yan以及LXDAO贡献者Marcus纷纷分享了各自创立社区的初衷以及对以太坊理念的认可,并介绍了他们对以太坊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尤其强调了扩大华语社区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的重要性。

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Followin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
喜欢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