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半山俱樂部發起的X Space:「TON向左,SOLANA向右:解鎖TON和SOLANA生熊下的機遇」活動中,主辦方邀請到30餘位行業專家、資深投資人與項目創始人共同探討TON和Solana生態下的機遇。
本次活動的第二場主要討論了TON 的基礎設施建設、潛在爆發賽道與投資機會。以下內容根據X Space的討論進行精簡:
月光Moonlight,Nimble Network社區負責人/KOL(主持人):有消息稱 TON 計劃推出 EVM L2,也有項目在探索Solana的L2解決方案。Solana和TON是否需要做二層?
John TON APAC負責人
最近出現了很多新聞,也有很多人來問我們這個問題,我們內部其實也做了一些激烈的討論,特別是與我們的核心開發團隊進行了交流。到目前為止,我們的結論是TON並沒有看到特別適合的L2的真正場景,所以我們並不會官方去做一條L2。但我們不排除未來如果有L2確實是有需求的,或者說它有真實的商業邏輯,或者說它在技術上能夠實現一些項目目標,我們不排除這種未來的可能性。
如果大家仔細讀過我們的白皮書,應該也知道我們白皮書裡有一個部分叫working chain。因為我們的整個分片架構是一個動態無限分片的架構,理論上我們可以轉做一個多鏈網絡,是有這種架構存在的。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條額外的working chain,而且要做一條額外的working chain是需要我們所有節點進行同意投票的,所以今天並沒有這麼一件事情。有不同的機構、不同背景的投資人,他們可能會投一些所謂的TON L2項目,但坦率說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一個特別能算是被我們官方認可的L2。
我鼓勵大家去做各種探索,並鼓勵與我們官方進行各種溝通。但我們坦率地說,L2很多概念是因為當年以太坊的L1不行,尤其是TPS不行,所以出了很多L2方案。隨之而來的就是整個資本市場的概念,說我做一個L2,有上幣,上所的可能性,然後投資人就會來投。很多最後是為了賺錢。我們其實還是秉持一個態度,如果有真正的商業邏輯或技術需求,而不是為了資本蓄勢,或者為了項目方隨便做個項目賺個錢,這是我們的基本態度。
Charles Liu (Collinstar Capital Director)
就像剛才John所說,他們可能不一定會官方去支持一條EVM的L2。但是,我覺得其實用戶層面還是會有這種路徑依賴,如果大家都去做了EVM的L2,那TON上面可能也有必要去做一條。我認為這件事情可以從兩個方向來看,一個是市場需求,一個是資本需求。所以,我覺得從這兩個方向上,市場推動這件事情的可能性更大。如果用戶有這種路徑依賴,覺得說你有L2才是完整的,那我覺得未來一定會有更好的EVM L2在TON上面出現。但是,這個L2能不能做好,或者是否真的需要,我覺得還是需要經過驗證的。
Zac (TonGifts Co-founder)
我們是來自TonGifts團隊的,我們在TON生態下基於Telegram開發了一個簡單的紅包應用,支持多種TON鏈資產的直接分發,包括數據分析和用戶導流服務。我們已經和100多家項目方合作,包括交易所、DeFi、遊戲等。今天RONA也和我們合作,可能已經體驗到了我們的服務。
關於L2的問題,我想說一下我個人的觀點。因為我們在做應用層,服務了很多應用開發者,我們注意到了一些現實問題。首先,TON本身的技術開發難度還是比較高的,包括智能合約開發和資產分發,例如代幣轉賬可能還有難度,鏈上也可能有各種需要處理的情況。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我們也注意到很多之前在BSC或其他鏈上的EVM項目,他們想快速和我們合作,快速進入TON生態,但技術轉移實際上也面臨較大阻力。第三,我們基於Telegram做資產服務,不只是TON鏈資產。我們注意到,例如像BUSD這樣的資產,以及有些項目方需要做自己代幣的空投分發等,在跨鏈橋這一塊目前還沒有看到特別好的解決方案。
所以從我們的角度來看,無論是應用層還是我們眾多合作伙伴,我們都希望有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可能不一定是L2,但希望能儘快出一個快速落地的技術支持和應用接入服務。雖然我們知道官方可能不一定會做這個事情,但我覺得這一塊對於第三方的機會還是有的,包括我們自己也在考慮做一些多鏈資產的繼承。
Andy (Legend of Arcadia Executive Product & CEO )
Legend of Arcadia的的產品是一款多鏈遊戲,屬於放置類卡牌遊戲,玩法非常簡單。在手游上,你只需要將五個角色放在一起點一下,大概30秒就能完成一局,玩起來非常快速。
從我們項目的角度來看,無論是L1還是L2,本質上對我們來說差別不大。因為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用戶。所以即便效率有所提高,即便存在L2,對於我們項目方來說,我們並不關心。我們關心的是項目在哪裡,用戶在哪裡,以及我們如何找到用戶,以及生態中有哪些項目在構建。所以如果一條鏈上有足夠的生態支持,有足夠的項目,有足夠的人在活動,那才是我們選擇一條鏈的決定因素。回到生態層面,無論是TON還是Solana,我認為核心問題在於你是要做一條公鏈,還是做一個L2。我覺得這並不是最重要的,我更希望他們能夠提供一些基礎設施,讓一些項目,讓一些APP能夠直接在上面搭建,這樣才更有趣。舉個例子,如果TON鏈突然變成了一個紅包鏈,我覺得大家都會非常開心。
YZ Rona Co-founder
RONA是一個類似於Solana的做遊戲和DePIN的一個硬件網絡。針對這個問題,實際上我們從去年開始就一直在關注TON的生態,因為我們團隊在Web3遊戲行業紮根了很多年。這波TON的遊戲Tap to earn邏輯與上一輪GameFi的邏輯有所不同,主要是因為基於Telegram本身龐大的用戶體量,通過這種低門檻、偏社交的遊戲玩法,可以吸引大量用戶。這些用戶通過遊戲後,有多少能轉化成新的鏈上用戶,這也是用戶、交易所、VC都非常期待的一個點。頭部項目如Hamster、Catizen等可能在接下來的兩到三個月內代幣會上交易所,我們就可以很直觀地看到用戶轉化的情況。我認為接下來TON的生態紅利將進入第二階段,即針對已經轉化出來的這些新用戶,他們已經開始使用TON錢包,對TON的整個流程已經熟悉的這些用戶,他們下一步在TON生態以及Web3的參與會是怎樣。
我比較看好的是TON本身具有的社交屬性,我對SocialFi的方向非常看好。其次,剛才第一場也講到了PayFi,Telegram在這方面與微信有很多相似性,我認為PayFi以及類似的SocialFi在這裡也會有比較大的前景。再針對TON本身鏈的特點,雖然它基於智能合約的研發相對於Solana和EVM會更難一些,因為它本身鏈的特性和語言對於一般的小型項目團隊可能會比較難,但它本身的上限包括併發、性能這些基本面有它的特點,我認為一些大型的企業級的去中心化應用可能比較適合在TON上進行部署。
月光Moonlight,Nimble Network社區負責人/KOL(主持人):除了小遊戲之外,你最看好 TON 生態的哪些賽道?支付、社交、NFT,其他?
John TON APAC負責人
大家都說這個TON賽道會映射當年微信小程序發展的過程。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對微信從2016、2017年Web2開始,甚至在小程序之前就有H5的時候,這個賽道里的玩家有多少了解。當年微信生態裡出現了很多上市公司,比如拼多多,如果沒有微信,就不可能有拼多多,更不用說它今天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電商公司之一。還有像水滴籌這樣的公司,後來在納斯達克上市。我相信這些公司大家在微信上都看到過,也都用過。還有一些可能不那麼知名,但在垂直領域規模也很大。比如電商公司雲集,它在微信裡做裂變然後賣貨,最後也去了納斯達克上市,雖然結果不好,但當時也是現象級的產品。不知他自己,它的對手環球捕手、備店等公司,都是一個創業模式。還有微拍堂,它最早只是一個微信群裡的文玩拍賣工具,後來變成了中國最大的文玩電商平臺。還有群接龍,最初是群裡的接單工具,後來變成了社區生鮮團購電商平臺。還有美篇這樣的老年人相冊分享工具,後來變成了老年人圖片社交平臺。還有小年糕,它類似於微信裡的抖音快手,擁有超過1億用戶。所以,Web2時代有太多想象力在這個生態裡得到實現。
我個人認為TON的生態,一方面是Web3的革命,用TON做支付、資產發行金融網絡;另一方面,也是Telegram社交生態裡的一場革命,社交生態裡會長出很多新物種。這兩者結合起來,它爆發出來的力量應該是前所未有的大,會出現很多我們從未見過的新物種。甚至我覺得還有一個大家可能忽略的因素,Telegram是AI大模型的最好應用場景。今天我們的生態裡出現了大量的項目團隊,他們專注於AI。可能第一個月就吸引了10萬、20萬用戶,而且沒有依賴官方推廣,而是自己投做AI機器人。
所以當AI、Web3加上還未貨幣化的社交生態三者結合時,可能會創造出這個星球上最難以想象的一種新的巨大的物種,就像當年拼多多橫空出世一樣。我當年在大廠裡做電商,當拼多多出現時,所有電商平臺都不看好它。當時認為中國的電商戰爭已經結束,是阿里和京東的天下。誰能想到不到十年,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成了拼多多。TON的玩法有點像支付寶。我記得支付寶剛出來時,傳統金融機構也不看好它,認為支付寶的用戶質量不高。但當支付寶推出理財產品餘額寶後,很快就成為中國最大的理財產品,馬雲有句話說“銀行不改變,我們就去改變銀行”。所以今天我覺得所有傳統Crypto圈的人看我們,就像當年傳統銀行看支付寶一樣。如果沒有經過當年移動互聯網的洗禮,大部分人其實看不懂這種模式的潛力。
中國有個傳統的戰略叫農村包圍城市,只不過今天這個農村不是中國的,這個農村是全世界的農村,大家也知道 TG 的這個用戶其實大部分是第三世界的用戶比較多,沒有中國用戶,美國用戶也非常少,美國用戶因為監管也用不了我們這個錢包。所以除了中美之外的用戶在Telegram上瘋狂增長,所以這又是一場“農村包圍城市”。很多人可能看不懂這場革命就已經完成了一次巨大的機會已經來了,誰先進來,誰先all in,誰就能賺到錢。像Catizen、TON gifts等項目,都是我去年親自接觸和聊過的。去年我大概聊過兩三百個項目,真正來構建的可能就那麼幾個,但今天所有這些build的項目方都賺到錢了,可能即使他們沒有發幣,他們也賺到了錢。我們甚至創造了幣圈第四種商業模式。前三種商業模式也有人說是邪教,比特幣、以太坊這種,交易所都是賭場,在裡面抽水。要麼就是盤子,今年其實大部分項目在幣圈我看來都是盤子。我們是低層傳播模式,就是生態項目方可能連發幣都不需要,賺支付的手續費,賣NFT,或者做虛擬道具的購買就能賺很多錢。而且甚至我據我所知,像Catizen這種我們頭部的華人項目都已經一直在回購投資人。所以坦率來說我們正在改變整個幣圈的遊戲規則,我們也沒有覺得我們是誰的對手,我們是想要把至少10億的Telegram用戶帶到這個新世界。這些用戶大部分都不是幣圈用戶,或者是瞭解區塊鏈,但可能沒有加密貨幣錢包。我們要把他們帶到Web3的世界來,當他們成為Web3用戶後,他們可能會選擇使用各種區塊鏈網絡。因為每條鏈都有自己的擅長的部分,TON也不可能所有都擅長,所以我認為我們是能給項目方、L1、交易所帶來新增量的巨大的機會。
你要問我看好哪些賽道,我覺得今天的TON仍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小遊戲只是冰山一角。小遊戲賽道也會繼續發展。你看微信小程序出來這麼多年後,還有羊了個羊這樣新的遊戲能火起來。小遊戲不只是簡單的點點點,也有很多人質疑這些遊戲裡有多少真實用戶。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但無論是官方還是生態裡的第三方項目,都在推動一些驗證用戶的解決方案,比如發放SBT、做鏈上數據分析,甚至有做這種KYC的。所以這個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大家可以期待一下3個月後,我相信我們的生態會有物種大爆發。今天還有一個華人團隊給我看了一個陌生人社交項目,讓我想起了當年微信裡的TA說,當年是微信裡的小程序,最後變成了中國頭部的陌生人社交平臺。
Chris Lee (Merkle 3s & TKX Co-Founder):
我覺得以TON的量級來講,支付和金融兩個基礎領域我挺看好的。另外一點,我覺得TON導流的解決供應商也是個比較大的機會。剛才說的是微信小程序發展歷史的回顧,其實還有另外一家香港的公司當時做導流的,而且市值做到兩三百億港幣,也是非常成功的小程序服務商,所以我覺得這些都有機會。
但總體來講,我覺得TON現在可能比較大的問題,可能是TVL還不如現在Arb、OP這些L2的解決方案,TVL還是比較大的重要指標。所以需要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把TVL提升,以實現生態項目市值的增長,這個是比較重要的循環。
然後另外一個就是DeFi方面。每個公鏈DeFi三件套,Stable Coin、Dex和Landing都很重要。所以一個比較好的Dex,提供的服務比如微金融、存幣生息、商家結算、日常生活支付,還有People Lending這些,這種服務很可能填補支付市場的空缺,這個我覺得也可以去期待的。
另外當然就是SocialFi這一塊,包括去中心化身份認證這一塊。我覺得這三點很可能形成他們對未來發展的正向飛輪。我也希望TON其實有使命要帶領加密貨幣走向主流。
Lewis (Chainbase CPO)
關於DePIN和Solana的結合,從我的角度來看,DePIN項目選擇Solana的理由非常非常多。其中有一點可以補充,就是很多DePIN項目會對設備數有特定的需求或要求。設備數可能成百、上萬、甚至成百萬,這些設備都需要接入整個DePIN網絡,併產生交易。需要一個怎樣的網絡來承接它們呢?Solana能夠被選擇,其實是一個非常自然或者說是必然的事情,因為它有非常高的TPS、很快的速度,以及非常低的成本。
另外,我聽到有嘉賓提到Dimo,它是在Polkadot網絡上。Polkadot也有類似的特性,所以DePIN類項目與Solana和Polkadot這樣的公鏈結合,我覺得是一個非常正常和自然的事情。甚至如果以太坊的一些基礎設施更加完善了,我覺得在以太坊上也會發生類似的DePIN項目。從項目方的角度來看,項目方會選擇一個怎樣的生態去做他們自己的項目,可能還有資本的考量,比如美國的很多資本可能會支持Solana系的項目。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角度,就是從開發者的角度來看,他們能夠通過這個生態系統裡面的工具包實現什麼樣的功能,以及帶給用戶什麼樣的體驗。綜合來看,在Polkadot、以太坊、Solana這三個裡面,我認為Solana是最好的。所以如果我是一個DePIN項目方,我大概也會選擇Solana。因此,從我的角度來看,Solana很大概率會成為DePIN的主流,並且短期內不會有其他生態系統能夠超過它。
Patrick(KOL)
我們是華南地區最大的做海外資產配置的公司。我們現在員工一共有1,300多人,今年業務量差不多80多億美金,我們也在尋求跟Web3結合的一些機會。
我覺得Restaking是一個很重要的賽道,它是一個非常大的趨勢,而且如果我來看,這個賽道特別適合北美核心圈,像Delphi、Pantera這種大機構,這些大機構去做這種Restaking的佈局。Restaking項目一旦出來之後,它能夠帶動最基礎的DeFi三件套:lending、Dex。所以我覺得Restaking是一個很重要的賽道。
Andy (Legend of Arcadia Executive Product & CEO )
我覺得這個回到一個本質的點,就是我們在討論賽道之前應該思考怎麼去利用流量,因為流量在Web3裡面是最稀缺的資源。如果我們回顧過去30年互聯網週期的發展,流量一直都是最稀缺的資源,無論是早期的1.0時代還是2.0時代。所以我認為第一個思考點是,哪個賽道可以最有效地利用流量,並將其放大、最大化利用。
實際上,篩選下來大概就剩下三個領域:社交、廣告和支付。這三者能吸引流量,因為人總是需要社交,對金錢總有需求。所以任何與支付相關的事情,流量都是非常接受並具有價值的。內容賽道也是一樣,從我們遊戲的角度來看,我們在做Web3遊戲時,最缺的就是用戶。如果我們能找到一個大量用戶的入口,並將用戶帶入,這對遊戲來說是最大的價值。社交也是如此,你需要去認識更多的人,與人交流。
所以剛才提到的三件事情,只要能夠利用流量,那就是最大的機會。至於我們現在的疑惑,我們在TG上做小遊戲是否都要上TON。但在做項目時,這是我們遇到的最大思考問題,因為TON上的基礎設施確實還不夠成熟,包括提到的Tonsactor簡報,與市面上其他生態錢包相比,還處於較早階段。很多項目,包括一段時間以來所有的TG項目驗證的事情,他們不見得100%要上TON,他們利用的是TG的流量。如果說我今天做這個事情,我會思考,現在是Web3的話,我怎麼去利用TON,它有什麼特性,怎麼去利用TON上的TV,而不僅僅是TG的流量。所以對我們而言,這是一個糾結,我們沒有很好的答案,這是一個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猶太趙主任 (KOL)
我覺得在Telegram生態裡,現在大家基本上都已經把Bot當成基建類產品了。大家在衝土狗的時候基本都在用幾個常用的Bot,我覺得Bot在未來也是非常有潛力的。就像剛剛跟Andy說的差不多,現在看來Telegram是Telegram,TON是TON,TG的bot暫時還跟TON的實際關係沒有特別的大。但是不可否認的是,Telegram的bot本身也能產生很好的現金流,並且能給大家提供很多價值性服務。
Collinstar Capital Director
項目方面,我們先談談整個賽道的機會。我們認為核心是支付和遊戲這兩個領域,它們相輔相成。很多人會把TON與微信生態相比,我們認為遊戲是流量的來源,能提高用戶在生態中的留存時間。現在有這麼多鏈,但遊戲領域仍然有很多機會。此外,跨遊戲的 marketplace 也值得關注,因為只有更好的跨遊戲 marketplace,整個生態的流動性才足夠高。
第二個領域是支付。有了遊戲,自然就有資金的流入和流出。實際上,對於TON生態上的許多項目用戶來說,他們對錢包的概念還是比較模糊,或者錢包的使用頻次相對較低。因此,我們也看到許多中心化的錢包在進行用戶轉化,從中心化到去中心化的優化,再到交易所的路徑。所以,這類錢包實際上與前面提到的遊戲賽道有結合之處,關鍵看哪些項目能跑出來。
至於項目推薦,我們最近對Rona項目關注較多,如果要推薦一個項目,我們會重點關注Rona,暫時沒有其他項目推薦。
月光Moonlight,Nimble Network社區負責人/KOL(主持人):從一級市場看,TON 生態,為什麼大多數 VC 看得多、投的少?大型VC是否適合投資TON生態項目?
Kevin Ren (CGV Co-founder)
CGV是我們在東京的總部成立的一個Crypto基金。實際上,CGV及其前序基金從2017年就開始從事這樣的投資,陸續投資了將近兩三百個項目。CGV在2022年左右重新組織了一個新的基金。在日本,我們也相對活躍,擁有一個持牌的穩定幣,這是日本唯二的穩定幣之一。我們也在佈局更多的生態,包括持牌交易所等,都在積極地探索和開發。CGV致力於發掘全球更好的項目,並將它們帶到日本市場。同時,我們也發掘日本的優秀社區和IP,提供給我們全球的項目。
我們剛剛發佈了一份關於TON的研究報告,我們講到的是,TON的生態遠遠不止於小遊戲。我們重點提到的是TON的支付賽道。我們可以看到,TON依託於Telegram大型生態系統,首先引爆點可能是小遊戲。從TON的官網可以看到,Mini Apps是放在最前面的選項,當然後面還有其他的選項,比如DeFi、GameFi等。Mini Apps加上GameFi實際上就是小遊戲。包括NotCoin、Hamster、Catizen等項目,實際上都是點燃了整個TON生態,讓大家更多地看到TON的生態。至少大家會看到一點,就是TON有流量。我們可以看到NOT的代幣和TON的代幣,並沒有完全跟隨Web3的行情,相對來說更加破圈,這也是一個有趣的地方。
我們認為TON會有更多的生態出現,現在還來得及佈局。今天在Space上的兩個項目,我看到的TON Gifts和RONA,都是結合了TON的兩個賽道,一個是小紅包支付,另一個是TON加遊戲機,包括TON的小遊戲等相關的DePIN項目。會出現很多項目結合了流量,但也很有意思。我們期待主鏈在這方面做得更好。比如要做支付,需要有一些DeFI的場景,這種情況下是否能夠吸引更多BTC、以太坊的資產過來。另外,USDT在TON上的市值目前7億多,是否有可能進一步提升。這當然是我們最期待的點,因為向上的空間是巨大的,在Tron有高達600億美元的USDT穩定幣體量,而在TON上僅有7億。我們使用Telegram進行轉賬實際上非常方便,在這一點上,可能通過引入穩定幣或相關資產,可能會激發TON的潛力。包括支付的點,支付和打賞,以及剛才提到的一些項目,會變得很有意思。我們肯定會持續關注TON的遊戲、支付、DePIN的生態。
John TON APAC負責人
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可能兩個禮拜前還是問題,但現在應該是大部分VC投不進去吧。一些頭部的項目,像紅杉這種知名基金其實可能也很難進,像Catizen這種項目,遲了就是遲了。所以VC也不是每次都對的,尤其是上一個賽季特別成功的VC,往往下一個賽季會有路徑依賴。
而且我剛才說了,因為以前的Web2投資只能去納斯達克或者港交所上市,但有Crypto之後它上市的這個門檻變得非常的低,它其實是也是一種上市的民主化。那其實以前像這種小遊戲公司在微信裡頭的可能火過以後,很難長期火。所以你今天可以看到微信上有大量的小遊戲公司,但是用戶量最大的公司都不是遊戲,都是一些交易平臺。今天Web3 Crypto這個資本市場其實是比較適合這種小市值的資產的,尤其這種小遊戲,所以我依然非常看好,我覺得小遊戲還是會出很多很多的新的這個種類,只是可能它的生命週期不一定有那麼長,所以可能反而去投它背後的有生產發行能力的這種是更加有價值的。
再回復一下,剛才前面幾位嘉賓上一輪的那個問題,首先TON肯定不做黃賭毒,不推廣黃賭毒,這是我們的一個價值觀。我們沒有必要靠黃賭毒成功,我也知道黃賭毒那東西很容易成功,但很多大部分的L1其實都是靠這個成功的。但我們還是想走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你可以做,但我們肯定不推廣。
然後第二就是TG跟TON它的綁定其實沒有這麼緊密。因為TON在2020年被SEC起訴了TG之後就獨立了。所以我們今天TG裡面的這個接口,就像微信支付的接口,其實也是每年要花錢向TG去買的,我們之間是一個商業夥伴關係,並不是一家公司,在法律實體上沒有任何聯繫。所以在TG裡面做bot、做小程序,你可以用別的鏈,沒有問題。我們可能給大家只是提供一個其中的解決方案,如果你想快速地創建一個讓用戶從來沒有用過Web3的用戶創建一個錢包的話,那我們可能是每個用戶都可以快速的不需要下載任何APP,然後就可以有一個TON鏈上的錢包。
TON其實是給別的生態帶流量的,甚至是給別的公鏈帶流量的。我們也跟項目方說,你不一定只能用TON這條鏈,我們只是說你必須先用TON這條鏈,你要用別的鏈,我們也不反對,就是區塊鏈時間大家都講的是一個開放。我自己會認為整個出半年世界最後進化的情況會變成可能不同鏈,他會擅長一些不同的領域。可能TON會是最適合C端的一條鏈,前面也說了,TON的鏈開發還是有些難度,這個難度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TON的鏈從第一天設計就是做並行開發異步程序這麼一條鏈,它類似於很多今天Web2這些大平臺,要高併發流量的時候用的一個微服務的概念。所以它的代碼也是因為智能合約開發,也是因為它的異步多片鏈的結構決定的。
當然這個東西確實有好有壞,好的地方就在於TON的上線TPS會非常非常高,我們去年在實驗室環境下,在阿里雲上做了一次實驗,就是可以最高TPS達到10萬的量級。然後去年年底的時候,在生產環境下,當時有一批項目在我們TON鏈上搞,確實把TON鏈也搞崩了兩天,但後來我們就不停的升級設備,然後做一些更多的Slash懲罰,到今天為止那個項目之後,其實TON鏈沒有再崩過,所以我們這條鏈的TPS潛力其實非常之高。
有沒有必要做一條Layer2,L1的我們的潛力都還沒有被完全發掘出來,你去做一條L2的價值到底有沒有?真實價值有沒有這麼大?所以這些問題其實TON鏈上可能大家今天討論了很多的一些困難問題,都是它其實是有互相聯繫的,它背後其實這個聯繫是導向了TON這條鏈最初設計的思想,它就是跟比特幣鏈不一樣的,它最終的目標就是要服務Telegram上億的用戶。所以大家可能不能用老的思維方式來看這個新的問題,有句話叫這個拿的舊地圖找不到新大陸,那我覺得我們就是那個新大陸,而且每次新大陸出來的時候,上一代的既得利益者可能比較難快速看懂。
在我職業生涯裡頭已經發生過至少兩三次這樣的週期了。我覺得今天在TON的生態依然是一樣的,就是我還是那句話,如果今天你還沒看懂,那也沒辦法,今天看懂的人去年來的人他們都已經賺到錢了,就是很實在,而且都是華人團隊。華人團隊確實很適合這個生態,因為做小程序也好,做應用也好,全世界沒有人可以卷得過華人。所以前面上一輪講的是Solana那些,Solana到底有多少華人團隊在裡面賺到錢了?除了那些meme盤子我也不知道。所以我可以說可能TON這條鏈,它就是一個能讓華人更多賺到錢的生態。
猶太趙主任 (KOL)
VC投資TON生態其實還蠻多的。據我所知,一些交易所其實非常看好TON生態,哪怕在那個時候,交易所內部並不是完全認同整個故事。從VC角度來看,2017年的時候,TON的私募就讓很多VC就已經參與或知道了這個項目,雖然現在已經進行了升級,但我覺得過程中VC斷斷續續都有參與。
TON主網上線後感覺還是不如以太坊或BTC那樣開放,這也是回到了最初的問題,TON為什麼不做L2之類的東西。大家會發現只要是強勢基金會都不會做L2的,因為沒有必要。只有利益格局分散,持幣人數多,籌碼結構散的情況下才會做L2。以太坊和BTC做了L2,是因為不同的持幣人有不同的利益,需要用一些形式來劃定競爭格局。但TON本身是一個基金會引導的,相對非常強勢的,發展的方向和strategy也非常明確,所以他沒有必要去搞L2。
多數的好項目或優秀的流量獲取,都是由基金會向下分發的。基金會也不promote一些比如黃賭毒的東西,這個行為是帶有很強的價值觀屬性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產生VC帶來的百花齊放的狀態。VC一旦進入會帶有自己的意識形態和資本屬性。但如果像TON基金會這樣有很強領導性或方向性的,VC在裡面能插足的地方不太多。TON自己可能做一個生態基金,邀請其他VC當LP,可能拿到更好的deal。與其VC作為一般財務投資人在市場上source沒有方向的deal,不如直接合作,共同成立基金,做項目孵化器或加速器。這樣的方式比像無頭蒼蠅一樣找TON項目更經濟。
所以從VC角度來講,跟強基金會合作,就是搶官方坑位。公鏈官方坑位就那麼幾個,官方Dex、借貸、穩定幣,可能還有NFT交易所,合約交易的Perdex,基本上就這幾個。官方坑位佔完了就沒了,之後流量引導也難說再跑出來第二家第三家,所以有點國企或特許經營的感覺,VC想進官方坑位。這些官方坑位一般也不需要VC的錢,VC想進去都是別人給機會,所以進入了博弈關係。我建議TON做個生態基金,讓VC們都投進去當(LP)。
Warren Fang(ArkStream Capital Partner)
ArkStream Capital是一家Crypto基金。我們有一級市場投資和流動性策略,主要投資VC領域的一些原生或前沿的創新。從2020年到現在,我們已經投資了100多個VC項目。最近,我們特別關注TON生態,從去年10月份開始關注和研究,今年6月份隨著一系列應用的爆發和開發者的湧入,我們開始了更深入的研究和交流。
關於VC看得多投得少的原因,我們自己就是這樣,但正如剛才有嘉賓提到的,很多機構像我們這樣都錯過了像Catizen這樣的項目。只能說做個覆盤或檢討。我們之前交流下來,大家之前顧慮的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點:
第一個是大家之前對TON公鏈的生態長期發展的確定性有所顧慮。一方面是由於籌碼結構的原因,TON代幣本身市值高,但籌碼分配不太透明,也沒有上線最頭部的交易所,比如幣安,相對來說拋壓比較大。
第二個是TON公鏈的開發語言和基礎設施仍然不太完備,推進相對緩慢。去年10月份的時候,我們看到很多時候是這樣,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開發者的進入。這導致了儘管有像Telegram這樣擁有9億用戶的平臺做支撐,但這些不確定性會讓很多VC在做了比較數據化的研究之後,在投資決策上做得相對緩慢。鏈上流動性不足也是一個原因,包括跨鏈橋的缺失和鏈上資產交易量與活躍性不足,這些都可能導致TON上的資產估值偏低。當然,隨著USDT體量的增加,這種情況已經有所改善。但你去看像Dex這樣的平臺,除了上頭部交易所的大項目,其他項目的FTV和MC其實不太高,而且這些頭部項目在鏈上的交易數據也沒有特別活躍。這會導致在TON上發幣的估值可能相對於以太坊主網或Solana來說天花板沒有那麼高。
第三個問題是TON上的各個細分賽道,包括遊戲、DeFi、社交、NFT等,我們發現這些其實大多是應用層。應用層本身的高爆發性和較短的生命週期是相輔相成的。在一個行業週期裡可以看到很多應用起來然後又歸零。投資機構在投的時候,不僅要考慮賠率問題,還要考慮成功率和最終退出的問題。現在VC普遍有較長的鎖定期,如果項目生命週期短,即使早期能起來,但長時間的運營和市場週期變化,最終基金可能都無法退出,這樣的投資就比較難。但隨著最近開發者的湧入,技術設施的逐漸完善,包括鏈上流動性的提高,最關鍵的是頭部項目的示範效應,都會讓VC願意花更多時間和資金在TON生態上。目前看來趨勢性還是比較明顯,有點像Solana早期,技術設施欠缺,錢包只有網頁錢包,RPC節點天天宕機,跟之前TON的情況很像。但只要方向選對了,後面的崛起還是板上釘釘的。所以我們現在還是非常看好TON整個生態的發展。我認為現在和半年、一年之前進沒有特別大的區別,如果TON整個生態能起來,它可能是一個長達5年、10年甚至更久的週期,而不是說錯過了去年或早期的一波,後面就沒辦法投了。現在看來確定性更強。
第四個問題是關於2級市場,我在TON上看得不多,我覺得可以回到之前的話題,聊聊看好的幾個方向。我個人比較看好兩個細分領域,一個是做微信小程序遊戲的移植或開發類似的遊戲。現在TON上的遊戲有一些產品內購數據非常不錯,但用戶的付費其實不是為了可玩性,而是為了代幣的收益預期。相比之下,微信小程序裡的頭部小遊戲是過往20、30年遊戲行業發展的累積,無論是可玩性還是氪金點,都經過了多年迭代和驗證。TON的優勢是現在已經可以在APP上比較好地調用錢包,而且有一個非常龐大的用戶基礎。如果能夠把這些優秀的遊戲移植過來,可能會讓TON上有更多的真實用戶。
我知道有些團隊已經在做這一塊,我們也在跟他們聊。另外一個方向是廣告投流平臺。雖然TG官方也在做,但目前看下來不夠精細化,轉化率有限。但有了TON的鏈上數據以後,基於TG實現更精準的用戶畫像,再加上mini apps的落地頁面的精準導流,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轉化率。當然還有結合token的更多玩法,這是Crypto獨有的優勢,可以帶來更多想象空間。
Zac (TonGifts Co-founder)
我們的團隊不是一個VC,而是一個項目方。我們在TON上接觸已經有一年多的歷史,想從我們的經驗給大家提供一些觀點。在我們看來,對於想要來到TON的團隊來說,最重要的是它有9億用戶,這樣的用戶基數能帶來什麼,這是非常有意思的。我們認為,所有腳踏實地做C端產品的項目方,在Telegram或TON上都是巨大的機會。具體來說,對於大的VC或希望有更大發展的項目方,我們認為有三個方向值得關注。
第一個方向是社交或流量。有9億用戶,如何幫助項目方獲取這樣的流量?像Hamster或Notcoin這樣的項目在早期就獲得了大量流量。在社交方面,雖然頭部項目方做了很大的流量,但對於新項目方來說,想要快速獲得百萬或千萬流量並不簡單。
緊接著問題是,即使我們看到成千上萬的流量,但下一個階段僅有流量是否足夠?剛才幾位嘉賓提到轉化率和交易能力。我們認為,接下來如何幫助項目方獲得更精準、高質量的流量,才是真正有價值的。這也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
第二大塊是支付能力。TON gifts本身是做資產分發的,我們認為紅包本質上是資產分發工具。比如,我們跟一些項目方清算或上市TON上的代幣後,可以通過紅包直接分發代幣給朋友或群組。這本身就是資產分發。我們集成TON的這個主要的資產之外,我們本身也支持多鏈資產紅包的一個分發。包括目前我們跟一些遊戲項目方也在集成遊戲積分的分發,以及積分到遊戲的一個劃轉。現在在Telegram上,這樣的支付能力變得非常簡單。我們不僅集成了TON的主要資產,還支持多鏈資產的紅包分發,包括與遊戲項目方集成遊戲積分的分發。
接下來我們認為法幣支付能力也很重要。雖然Telegram已經有Telegram Star,但它主要面向虛擬道具購買。我們正在與HashKey和其他全球持牌的法幣加密貨幣承兌商合作,未來將開放用法幣直接購買加密貨幣資產,在Telegram裡進行紅包或資產分發。
我們還關注到,儘管Telegram有9億用戶,但其商業化能力似乎還無法與Facebook或微信相提並論。我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如何幫助項目方獲得精準流量,二是Telegram非常注重用戶隱私,不會做用戶畫像分析。我們可能在這方面有優勢,因為我們的紅包有社交關係圖譜和用戶精準畫像。我們已經幫助100多家項目方,累計導入了3000萬以上用戶到他們的遊戲、交易所或DeFi,成本非常低,用戶質量也高。我們還幫助70多家遊戲項目方獲取流量,通過API服務實現用戶在遊戲中達到一定等級或充值付費才能領取紅包,實現了智能投流平臺和以CPA為導向的投流工具。
最後,我們認為目前Web2用戶的引入還不夠,更長遠的是做Web3用戶的增長。Telegram或TON提供了這樣的機會,因為9億用戶中很多還不是Web3用戶,但有很大的轉化空間。我們用Facebook和谷歌廣告直接投放Telegram紅包,實現了非常低門檻的Web2到Web3用戶轉化過程。我們已經優化到轉化成本低於0.1美金。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如何批量幫助項目方在流量和支付能力上做精準賦能,以及為Web3帶來更多Web2的新流量,可能是Telegram上實現的未來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