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以太坊基金會賣幣成為了ETH價格萎靡不振情緒宣洩的靶子,但我們還是要認真的看一下到底這些錢花在哪裡了,花的值不值。首先就在昨天以太坊基金會剛公佈了其Q2季度的撥款明細 ,鏈接如下blog.ethereum.org/2024/08/30/e...… 共計給90個項目撥款800萬美金,Q1則撥款1100萬美金,所以在上半年共撥款1900萬美金用於資助項目。 而在23年公佈的四次報告中共計6010萬美金,所以每年1億美金的預算中過半都會通過撥款的方式給到超過500個項目。 這些項目大約50%都和開發者教育相關,如各個學校舉辦的課程會議、黑客松等,剩下一半則是與具體的項目有關,其中幾乎全部都是底層研究,圍繞如何讓以太坊更健壯、穩固和隱私,這些項目全部都是非營利性質的,就是純粹的技術研究,並且我之前曾經申請過,在申請表單中明確告知不資助以盈利為目的的項目。 所以總結一下,每年超過一半的預算全部投入了兩個目標 1.如何讓更多的人瞭解、學習和開發以太坊 2.如何讓以太坊的底層變得更加牢固 這兩個目標我都有所參與和感觸,第一個,我曾經為舉辦的以太坊開發者社區自己去申報面試過以太坊的Grant,並且參與了兩個以太坊學習網站的開發也均得到了資助,彙集更多的人去學習瞭解以太坊,並得到資助分配給項目小組的成員去激勵大家,這個過程真的很有成就感。 第二個,以太坊資助了很多早期純粹的技術研究團隊,比如我支持並參與的@puffer_finance在最早是研究如何讓以太坊節點可以單獨質押而不通過Lido,以及通過物理隔離的方式保護質押者資金安全性避免被罰沒的,因為得到了以太坊基金會最早的支持才一步步做到了現在的階段。 所以以太坊基金會的這些投入你很難通過類似於VC投資回報率的方式去計算到底“值不值”,因為都是屬於“潤物細無聲”的類型,其實不論從以太坊基金會資助項目的風格,還是以太坊本身從Layer1到Layer2的發展,都能看出來整體都是以“好土長好樹,好樹結好果”的精神,以太坊認為自己作為萬鏈之母,做好科普,打好根基,讓自己這片土壤更肥沃,築巢引鳳,上層應用的事情自然會由Layer2和開發者演變出來。 這個邏輯一點問題都沒有,如果是我,我也一定會是這樣的思路,只有這樣才可以讓自己活得更久,才可以讓更多創新的空間產生,而如果以太坊自己親自去逐利,去追熱點,去造勢喊單,也許能抓住那麼幾次機會,但遲早有一天會跟不上熱點被時代拋棄,那些曾經來勢洶洶的以太坊殺手們的案例已經夠多了。 只是目前以太坊面臨陣痛,這個陣痛是多方面因素綜合產生的,可能是Layer2讓以太坊不再團結互相競爭,也可能是Layer2降低了ETH的使用需求,當然也許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類似於Defi、NFT、GameFi這些結構性的範式創新,這個問題如何解?我也很困惑,經常一遍遍的瀏覽以太坊論壇試圖從大家的討論中尋找答案。 以太坊也在嘗試尋找答案,所以還有另一個專門面嚮應用層的資助計劃叫Next Billion計劃,目前也已經做了四期了,主要的目標是去資助可能會讓10億人參與區塊鏈的項目,最新的資助明細如下blog.ethereum.org/2024/06/24/n...…,其實你能看到風格基本上圍繞“人文”展開,“清真風”滿滿,如版權、農業、政治、公益等,讓區塊鏈使得這些涉及民生的領域更加高效透明,也沒有資助如大家所常理解的CX盤拉人頭的Mass Adoption。 你可以說以太坊不接地氣,也可以說以太坊保持初心,不論是以太坊基金會的花費明細披露,至少目前還沒有看到如其他那些奇怪的公鏈拿去遊艇嫩模或者讓媒體KOL寫口水文。 不論如何,作為以太坊的支持者,我很欣賞這幫人的行事風格,還是有那麼一小撮人,在幣圈這樣的大染缸裡,在區塊鏈與賭場劃等號的時代下,堅持用技術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理念,但作為以太坊的投資者,不說焦慮那是假的。 我其實希望以太坊基金會能夠進行一次組織架構的改造,比如重新成立一個以商業為導向的部門,這個部門的核心目標是如何在不違背以太坊核心價值理念框架的前提下讓以太坊產生更符合廣大人民群眾所理解的“Mass Adoption”,也就是漲。 @VitalikButerin @ethereum @ethdotorg
出手闊綽,以太基金會把錢花在了哪裡?
來自推特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