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降級,儲蓄升級

avatar
Bitpush
09-13

BTC已連續5日向上修復。美國最近密集釋放的經濟數據,仿若都是在為即將到來的美聯儲議息會議上做出溫和降息的最終決定鋪開紅地毯。這幾年全球經濟被美聯儲忽熱忽冷地調控給折騰的夠嗆,要不是及時裹上中國送去的禦寒衣物,很多國家可能早就感冒發燒甚至送進ICU了。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全球經濟一體化,美元全球流通,所有國家就像是呆在一個屋子裡辦公的同事,而空調的遙控器掌握在美國手裡。美聯儲就像一個只顧自己爽快、不顧他人感受的精緻利己主義者,自己感覺熱了(通脹高企),就猛吹冷風(加息縮表),自己感覺冷了(就業低迷),就猛吹熱風(降息擴表)。忽冷忽熱,折騰地滿屋子人都跟著減衣加衣。稍微節奏慢點兒,或者身體抵抗力不行,或者太窮沒有足夠衣物,就要染上風熱風寒(經濟危機)。

這幾年,很多人感到經濟形勢差的一批,對未來十分迷茫。2014-2019年踩著短期債務週期尾巴逆勢融資、豬突猛進的創業者和老闆們,如今紛紛破產,債務暴雷,進入老賴名單。在這些只能靠輸血存活的企業裡拿高薪的所謂中產打工人們,也隨之紛紛失業下崗,一夜返貧。

2020年教鏈寫《比特幣史話》的時候,就曾以史為鑑,指出2019年或許是又一個1929年(美國大蕭條起點),這一輪康波週期,由此從衰退轉入蕭條。

圖片

教鏈在書中明確寫道,康波蕭條期,個人資產配置要從進攻轉向防禦。主動去槓桿,節衣縮食,熬過寒冬。

寒冬會有多冷?教鏈在書中引述了1929年那個康波蕭條週期的慘狀:白領失業後不敢告訴家人,每天穿起西裝領帶出門裝作去上班,實際上卻是去大街上翻垃圾桶撿吃的。全世界都在痛苦地煎熬,熬了十年終於熬不住了,於是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二戰打到1945年,軍民死傷據估計在7000萬-8500萬之間。待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那一輪康波週期終於迎來了正式的向上復甦。整個康波冬天持續了長達20年之久。

以此觀之,這一輪康波蕭條,若從2019年起算,那麼怎麼著也要做好熬到2039年的準備。至少,也要熬到2035年。

2035年是BTC減半前的復甦之年,依冪律看或在70萬美刀(低軌)-200萬美刀(中軌)之間。這一復甦年,將會和康波復甦疊加共振。

現在是2024年9月,距離2035年還有十年。

而康波大底如果是以1939年二戰起算,那麼對應這一輪康波就會大約在2029年。距今還有4-5年,一輪BTC週期。

BTC具有內生恆定的4年產量減半週期。以減半年為錨點,可以把4年分別命名為“減半年”(0)、“牛市年”(+1)、“熊市年”(+2)和“復甦年”(-1)。

2019是復甦年,2020是減半年,2021是牛市年,2022是熊市年,2023是復甦年,2024是減半年,2025是牛市年,2026是熊市年,2027是復甦年,2028是減半年,2029是牛市年,2030是熊市年,2031是復甦年,2032是減半年,2033是牛市年,2034是熊市年,2035是復甦年,2036是減半年,2037是牛市年,2038是熊市年,2039是復甦年。5個BTC週期。

2029年是BTC減半後的牛市年,冪律區間或在40萬美刀(中軌)-130萬美刀(高軌)。如果這一年恰逢本輪康波蕭條的底部,那麼也許恰好形成一個對沖,對BTC持有者形成一個保護。

如果這一輪康波蕭條果真要熬10年,從2019一直熬到2029的話。那麼對於今天在2024年的寒風中喊冷的人來說,抱歉,接下來5年還會更冷。

每每重溫《比特幣史話》大蕭條這一章節,教鏈就會感到一種特別的幸福,那種窗外閃電交加雷雨天,可以不上班,躲在床上暖暖和和的被窩裡,舒舒服服躺著睡覺的小小幸福。

是的啊,相比於1929-1939年那一波康波蕭條,至少還只是破產、只是失業,至少還可以送外賣、跑滴滴、直播帶貨,至少還吃得上飯、穿得起衣、上得了學,至少,今天的國家強大起來了,讓我們免於日日炮火洗臉,至少,世界還沒有爆發三戰。

至少,可以消費降級。

公款吃喝、會所嫩模、輸血擴張本來就不是這個世界的常態,也不應成為常態。蕭條期好啊,好就好在刮骨療毒,把這個社會的蛀蟲和騙子,以及因他們而生的不良產業鏈一掃而光。

幸福從來都不是錦衣玉食、觥籌交錯、權力幻覺。幸福是減法生活,身外無贅物,身上無贅肉。幸福是窩在暖和的被窩裡,讀自己愛讀的書。幸福,從來都和金錢、權力、慾望無關。幸福,不需要花一分錢就可以獲得。

只可惜,在這個被消費主義洗腦,充斥著拜金、拜權力價值觀的物慾橫流的當代社會里,很多人都患上了一種嚴重的疾病,教鏈願稱之為“幸福ED”。“幸福ED”的典型症狀有:常常焦慮,略有神經質,無法放鬆,無法慢下來,無法忍受一切不對自己節奏的人和事,易怒,無法從做的事情、相處的身邊人以及大自然中感受到幸福,彷佛失去了找到幸福、獲得幸福、感受幸福的能力。需要從金錢、權力(暴力)——包括夫權、父權——或者消費慾望的滿足中尋找短暫的快感,快感過後更大的空虛,又會不斷提高下一次獲得快感的閾值,從而讓自己徹底淪為這些外部刺激的“奴隸”,逐漸異化為一個失去人味兒的社會齒輪。

幸福ED是病。BTC是藥。

圖片

當我們真正掌握了囤BTC的奧義,就會進化為比特幣人。我們的價值觀將由外觀轉向內觀:廉價的身外之物,強健的體魄,擺脫慾望束縛的、自由的靈魂。

人的一生做的所有事情,從經濟角度來說,有且只有三種:消費,儲蓄,投資。

消費可以分為消費金錢和消費時間。吃飯就是消費金錢,娛樂就是消費時間。

投資也可以分為投資金錢和投資時間。買股票就是投資金錢,工作就是投資時間。創業就是同時投入時間和金錢(不打工少賺的錢也是投資金錢,這是經濟學機會成本的基本概念)。融資創業則是加槓桿投入大量金錢和時間。

投資有風險。單一投資有一份風險。同時投入就是風險的平方。再加上槓杆那就是風險的N次方。

融資創業近乎賭。蕭條期的刮骨療毒,就是要打爆這些賭徒們的槓桿才能善罷甘休。否則,經濟增長一分,他們賺走十分,豈非對那些本分老實不加槓桿的人太不公平?

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老天爺的道理,就是爆槓桿,就是要讓在經濟繁榮期猛加槓桿的人破產、失業,一夜返貧。

唯有儲蓄最特別。我們只能儲蓄金錢(價值),卻不能儲蓄時間。時間如流水,一旦逝去,就永遠不再來。

但是由於金融跨時空轉移價值的性質,又使得我們儲蓄了價值,就彷佛儲蓄了時間一般。

如果用廣義相對論來類比,時間其實也就是空間,時空本自一體。所以,時間其實也就是價值,價值也就是時間,時間、價值也本自一體。

保存了價值,就保存了時間。偷走了價值,也就偷走了時間。

偷走了你的時間,就相當於偷走了你的生命。

因此,務必小心選擇儲蓄所用的“容器”(資產)。

對於所有資產而言,價值被“偷走”的主要途徑之一,非“超發”莫屬了。

房子可以不停地蓋。股票可以持續增發。法幣可以不斷髮行。黃金可以永久產出。而BTC,總量限定在2100萬枚。

有人抨擊BTC不是生息資產,沒有分紅,沒有利息,沒有價值。(這也是巴菲特對BTC的主要批評意見)

問題是,零息資產並非真的利息為零 —— 當法幣世界的名義利率不敵通脹或貶值,而表現為實際負利率時,就代表你的“時間”正在被持續“偷走”,此時,零息資產如BTC和黃金,其法幣實際利率就大於零,於是吸引避險資金的湧入。

零息資產的避險屬性,避的不是波動性風險,而是利率風險。

經濟學家米塞斯說過,利息是對人們暫時不消費的忍耐而給予的獎勵。

因此,一個好的儲蓄資產,應該具有一個最基本的特性,就是獎勵那個持有資產的人,而非賣掉資產以滿足當前慾望的人。

對這個獎勵一個直觀演示就是:一個早年忍住,沒有拋掉13.2個BTC去換取iPhone 4s的人,今天只需要變賣0.014個BTC就可以獲得更快、更好的最新款iPhone16。

圖片

一個微妙的底層細節是,當年囤積13.2個BTC的人,當他用法幣買入BTC的時候,他實際上同時放棄了一些法幣。這些法幣並沒有消失,而是流向了別人的口袋。而那些拿到這些法幣的人,可能選擇了消費(比如馬上買入了一臺手機),或者選擇了投資(比如開了一家店)。

經濟學家凱恩斯說,儲蓄就是投資。教鏈的理解是,你的儲蓄,會變成別人的投資。說的就是上面的這個邏輯。

回過來說教鏈的邏輯。如果BTC是一個好的儲蓄資產,它就必然要獎勵儲蓄者。因此,BTC必須做到,賣掉BTC拿了你的法幣去消費的人,一定不如你持有BTC待到未來可以消費的更好;同樣,賣掉BTC拿了你的法幣去投資的人,平均而言,投資回報率一定不能跑贏你持有BTC。(請注意是平均而言)

這兩個推論必須同時成立,否則,今天,你的理性選擇就不應該是持有BTC,而應該是立刻變賣掉它,去消費,或者投資別的事情。

教鏈把這一雙重要求總結為“儲蓄跑贏一切(消費和投資)”。和上面的結論結合起來就得到了這樣一個命題:一個好的儲蓄資產要能跑贏一切(消費和投資)。

我們普通老百姓日常所說的“存錢”,即儲蓄法幣,也就是用法幣作為儲蓄資產,是否能夠滿足這個命題條件呢?並不能。這根據各國央行公開的貨幣政策就可以推理出答案。

以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為例。

美聯儲的公開貨幣政策,眾所周知,是維持溫和的、長期2%水平的物價通脹率。也就是說,持有美元,長期必然溫和跑輸消費,嚴重跑輸投資(美股)。

咱們央行的公開貨幣政策,與美國不同。在2023年10月21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時任央行行長做了《國務院關於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1]。報告中明確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精準有力,加強逆週期調節,發揮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廣義貨幣(M2)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人民幣貨幣總量控制,不是像美聯儲那樣看物價通脹率,而是看經濟發展增速,也就是GDP增長的情況。

還是拿饅頭來舉例。

美聯儲的政策好比是,今年1個饅頭1美元,明年要控制在1個饅頭1.02美元。持有美元,你的饅頭購買力就縮水了一點點。

而央媽的政策則好比是,今年1個饅頭1塊錢,全國能生產1億個饅頭,對應1億元產值,明年全國能生產1.5億個饅頭了,那就擴張貨幣量到1.5億元產值,匹配了饅頭生產力的增速,落到饅頭價格上可能還是1個饅頭1塊錢。你存的錢,該買幾個饅頭還是買幾個饅頭。而饅頭廠多賺了50%,投資回報大大增加了。

那麼,如果是能同時跑贏消費和投資的儲蓄資產呢?今年產能1億個饅頭,你儲蓄了能買1個饅頭的錢。明年產能增長50%到了1.5億個饅頭了,你的儲蓄應該能買1.5個饅頭了。這多出來的0.5個饅頭的消費力,就是米塞斯說的,對你暫時不消費(不吃饅頭)的忍耐的獎勵,也就是(自然)利息。

所以,法幣資產的名義利息或者分紅,才是一個幻象。最終還是要以能夠換回的生活資料(如饅頭)或者生產資料(如設備)為準,實實在在的生活資料或生產資料,才是真正的獎勵,才是真正的利息 —— 而不是虛幻的法幣或分紅數字。

掰開了揉碎了講了這麼多,希望各位明白了,從儲蓄法幣的存錢,到儲蓄BTC的囤BTC,是實實在在的儲蓄升級。

消費降級,儲蓄升級 —— 這就是教鏈今天分享的,康波蕭條期“渡劫”的關鍵心法。

- [1] http://www.npc.gov.cn/npc/c2/c30834/202310/t20231021_432324.html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