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巴菲特和費舍爾的賣出標準

有讀者在留言中問了下面這個問題:

巴菲特和費舍爾是怎麼判斷拋售時機和價格的?

關於巴菲特是怎麼判斷拋售時機和價格的,我在上週末的線上交流中粗略地和大家分享了一下。

這是巴菲特和費舍爾這兩位前輩在自己的言論及著作中反覆提及並且也是我認為非常重要的思想精髓,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我這段時間讀兩位的著作以來給我震撼比較大的內容。

兩位前輩的投資方式都是以長線投資為根本,因此他們在考慮操作時都是從長線看一個投資標的的價值並且相信價值的增長才是真正驅動價格上漲的核心。

在這個根本策略下,兩位前輩的一切決策都在關注真正能增長價值的長期要素,而對那些與價值增長無關的要素則不會關注。

比如市場行情、宏觀政策(美聯儲的金融政策)等這些因素在他們看來就與內在價值的增長毫無關係,並且他們都認為這些因素是猜測、是無法把握的。

當然,如果這些因素極大扭曲了投資標的的價格,那他們對此會非常歡迎,會利用市場的這種扭曲進行操作。

這是什麼意思呢?

比如說他們手裡持有的蘋果股票現價是500美元。他們認為其內在價值也是500美元。

但如果市場突然猜測美聯儲明天100%會加息,在這種情況下,一部分交易者認為一旦加息,股市可能大跌,因此會在今天趕緊拋售等蘋果跌到低位再買回來;又或者另一部分交易者認為消息已經被消化,如果真的加息股市反而會大漲,因此會在今天趕緊買入。

而他們則不會去猜這個消息落實後市場到底該怎麼走來決定今天的操作。

但如果市場上交易者的行為導致蘋果的價格出現非常極端的狀況,比如蘋果的股價瞬間漲到5000美元,則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很可能會賣出,因為這個價格顯然大大高於其內在價值;又或者蘋果的股價瞬間暴跌到50美元,則他們很可能會買入,因為這個價格大大低於了其內在價值。

至於具體對拋售時機和賣出價格的判斷標準,巴菲特說得非常具體,費舍爾則說得抽象一些。

巴菲特老先生說過下面幾個標準:

- 如果因為公司必需的支出需要資金時(比如旗下的蓋可保險需要賠付資金),他會賣出股票;

- 如果他認為一支股票的價格已經遠遠超過其內在價值了,他可能(但非一定)會賣出股票;

- 如果他發現另外一筆更划算的交易(比如發現一支價格更便宜的價值股票、發現一個很好的整體收購的公司),他會賣出股票。

前一段時間,網上很多人說巴菲特有好幾次都在美股到達峰值時賣出逃頂,將這個行為解釋為他對美股接下來行情的判斷。其實在我看來,這個行為就是上面那三點中的一個或多個。

而費舍爾的說法是:

- 如果公司的基本面(管理層、運營、研發等)發生變化,他會賣掉股票;

- 如果他發現更值得買的公司,他會賣掉股票。

除此以外,他幾乎不賣。

費舍爾甚至認為如果持有了一支好的股票,哪怕這支股票短期內的價格漲得所謂“過高”,他也不會賣,因為他相信這個好股票未來的價格大概率會再次高過當前這個“過高”的價格。

比如他持有寶潔超過10年,持有摩托羅拉的股票長達30年,持有德州儀器長達40年......

這些前輩的操作是否一定適合我們?那就因人而異了。但我相信這裡面的邏輯和思路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