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倒逼項目迴歸實際應用 Web3 亟需離開投機者狂歡

作者:吳天一,DeThings

又是一年新加坡 Token2049,魚尾獅年年望相似。但與以往的盛會不同,今年在行業慘白的底色下,「Mass Adoption(大規模應用)」成為本次 2049 期間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句話,而與以往類似「美好願景」的語境不同,本輪市場再次提及這個詞語,多了一絲迫在眉睫的意味——只有「To C」才能拯救市場。

市場環境愈加嚴峻。上一輪週期表現欠佳,LP 對風險的態度更加謹慎,VC 在選擇創業者時也更加嚴格,導致融資難度進一步增加。同時,交易所的上市條件不斷收緊,行業信心受挫,項目估值普遍下滑。此外,Web3 項目的用戶活躍度顯著下降,空投策略效果不佳,難以有效留住用戶。

在此背景下,項目方開始逐漸迴歸真實應用。而真實應用若想觸及用戶,就必須打通「最後一公里」——線上線下皆是如此,不僅需要在出入金、支付層面下功夫,也需要真正觸及線下商鋪,涵蓋普通用戶的消費場景。

市場倒逼項目方迴歸實際應用

大會期間,Telegram 上的 Tada 打車機器人可以說是最接近「Mass Adoption」、涵蓋真實場景的 Web3 應用。而使用其的原因也很簡單,新用戶擁有 60 新幣的免費額度以及後續 50% 的折扣。而使用該 Bot 需要連接加密錢包,並使用 USDT 或 TON 進行支付。

對於一個「加密人」,這很簡單。但對於其他用戶來說,則需要註冊一個加密錢包,將法幣兌換成加密貨幣,再連接加密錢包至應用。對比其他打車軟件只需要綁定一個信用卡,當沒有折扣時,還有多少用戶願意「進入」加密世界呢?

2023 年,在 6.17 億全球加密貨幣持有者,不僅僅是增長,更是一種飽和。行業面臨著一種面對類似 Tada 的門檻,如何讓從未接觸過加密行業的人進入,才是 Mass adoption 的關鍵。

不過,本次 2049 期間,可以看見互聯網思維在「入侵」Web3,而這正是重視用戶的一種體現。「用戶每多點開一個界面,消費的慾望就會降低 20-30%。」一位支付項目的創始人在接受採訪時告訴我。還有一位 Depin 項目的創始人表示,「用戶不在乎是 Web 幾,我們得先做出一個好用的產品。」這是互聯網行業的共識,但在 Web3 領域此前很少有類似的聲音。

金融層面的動作已經無法滿足本輪市場,當以太坊創始人 Vitalik 褪去近乎宗教般的偶像狂熱光環,取而代之的是以太坊和 DeFi 領域的低迷。白皮書加 PPT 吸引融資的路子已經走不通,行業亟需迴歸實際應用。

此外,「Mass Adoption」不僅需要打通用戶的進入 Web3 的「最後一公里」,也對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Depin、RWA、穩定幣、支付等賽道,項目開始集中爆發。與此同時,這些領域所代表的儲蓄、支付、借貸、投資不能侷限於孤立的系統,而必須緊密結合。

巨頭的回應

結合實際應用、用戶思維,越來越多的行業巨頭做出了回應。本次大會的熱點之一,Solana 基金會總裁 Lily 提出的「PayFi」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與之類似的還有以太坊創始人 Vitalik 演講中提到的「消費者應用」。PayFi 的核心,在於圍繞加密貨幣的發送、接收和結算流程,而不是交易行為。其強調「貨幣的時間價值」,即由於機會成本、利率等因素,當下的貨幣比未來收到同等價值的貨幣更有價值。

PayFi 要做的就是幫助用戶最大限度地發揮貨幣的時間價值,比如 Buy Now Pay Never 就是用貨幣的時間價值進行了支付,創作者變現和應收賬款則是通過支付貨幣的時間價值來拿到當下的錢。

這種模式真正擺脫了以投機為驅動力的加密貨幣採用方式。不僅涵蓋了加密貨幣的支付和交易,還包括借貸、理財、跨境支付等多種金融活動。通過去中心化技術,PayFi 使得金融活動更加快捷、安全,並且降低了傳統金融系統中的摩擦和成本,從而推動全球範圍內無縫的價值轉移與金融普惠。

這一概念對當前的區塊鏈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交易量的激增,Solana 網絡可能會出現擁堵現象,導致交易速度下降。其次,Solana 目前僅實現了其理論最高速度 65,000 TPS 的 1.6%。此外,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2 月期間,Solana 在 13 個月中有 7 個月發生過中斷,且中斷事件最長超過 24 小時。今年 2 月 Solana 也出現過一次中斷。如果換作 Web2 領域目前的大型銀行或跨國支付網絡,這是無法接受的。

不僅如此,想要實現 PayFi 或「消費者應用」,僅線上消費遠遠不夠。還需要打通物理意義上的「最後一公里」。以 Visa、支付寶等 Web2 機構為例,最終實現大規模應用的場景,是用戶在線下商鋪可以使用 Visa 的 Pos 機或者支付寶的二維碼便捷的付款。只有當加密應用觸及線下,大規模採用才成為可能。

甚至,要想真正實現 Web3 的含義,即「下一代互聯網」,僅僅是使用 dApp 或者加密信用卡在線下和線上便捷的付款依舊不足夠。而是用戶在消費的同時,其加密貨幣在鏈上儲值、無障礙流通,同時通過借貸項目產生收益,出入金摩擦大幅減少,還可以保有加密貨幣原有的對抗中心化、不可篡改等優勢。這時,加密貨幣或許才真正在「洗錢」之外展現出超越法幣的吸引力,Web3 才真正成為「未來」。

當比特幣抵達十萬美元,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好嗎?

回顧加密貨幣的誕生,比特幣最初的願景是創造一個點對點的電子支付系統,同時對抗中心化金融。然而時過境遷,比特幣已經成為了一個價值儲蓄系統。比特幣 ETF 的獲批也讓比特幣的金融屬性進一步加強。如果說市場低迷的背景下,MEME 幣是散戶的投機,那麼比特幣 ETF 就成了機構的投機。

然而,試想這樣一個問題,當比特幣某天抵達十萬美元大關,金融普惠就會實現嗎,我們的生活會更便捷嗎?Web3 的未來需要離開少數投機者的狂歡,走入現實世界。好消息是,這樣的趨勢在逐漸顯現,即便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直到 2049 年。

在 Solana 的一次黑客松上,一位項目創始人分享了這樣一個觀點,「Web3 的作用是改善生產關係,而不是提高生產力,事實上 Web3 一定程度上會降低生產力。」這意味著 Web3 若想實現大規模應用,吸引全世界剩下的 60 億人中的一部分,不僅要走一遍 Web2 走過的路,還要做出更多變革。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