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關於美股的反思(二)

對於選股,此前的我完全沒有涉獵,更談不上經驗,所以迄今為止我所有的思路幾乎全部都來自於巴菲特和費舍爾兩位前輩。

兩位前輩在這方面既有共同點,又有明顯的區別。

兩位老先生最大的區別在我看來是對管理團隊的權重衡量:

巴菲特會強調所選的公司要有門檻,但他特別強調所選的公司最好在某種程度上有固化的門檻,乃至於一個傻瓜去經營都能經營得不錯。

老先生這麼比喻不是說管理層不重要,實際上他在收購企業時會特別注意考察管理團隊的質量。

他這麼說是想更強調公司最好有一種很難打破、很難變化、不受干擾的優勢。這樣的公司哪怕碰到一個糟糕的團隊,其負面影響也是可控的。

但費舍爾不同,他對管理層看得非常重要。他認為一個好的管理層能帶領公司克服重重困難,一路披荊斬棘,不斷地為股東創造利益。

在兩種不同思路的導向下,兩位老先生所選的長期持有的股票有著鮮明的區別:

巴菲特選的絕大部分都是傳統行業中美而精的公司。

但費舍爾則選擇了不少在他那個年代就是風險不小、充滿變化的高科技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些公司即便在幾十年後依然在某些科技領域傲視群雄,比如德州儀器、摩托羅拉。

相比而言,我更傾向於費舍爾老先生的方法,而且我原本的思維中也是特別看重核心團隊的。

當然,我認為巴菲特的方法中也有可借鑑的方面,比如可以選一些已經形成一定壁壘,並且有了一定門檻的公司。

結合這兩個思路,我主要把目標定位在美股中一些較大、較成熟,但在某種程度上又有著強烈“衝動”、積極主動的公司。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提到自己開始有意識關注一些AI方面的美股公司,比如:

近年來再次煥發青春的微軟;

一直以來動作頻繁的谷歌;

為了建設強大的AI數據中心,開始自建核電站的甲骨文;

在自動駕駛方面動作頻繁的特斯拉;

當然也少不了這個領域的大明牌英偉達等。

在仔細評判了這些公司的方方面面之後,我覺得未來最有可能創造奇蹟的是特斯拉。

英偉達、微軟、谷歌都非常了不起,但我總感覺它們的團隊表現出來的氣質在發散力和張力方面總有點欠缺,不夠“野蠻”。

這種“野蠻”是我認為能夠創造偉大奇蹟的高科技公司所必備的一種素質。

甲骨文的埃利森已經80歲了,竟然還能想到建核電站切入AI,這足夠瘋狂,但我覺得他的瘋狂沒有用在這個領域的核心,他對AI的理解似乎只是一個點,還不夠寬廣。

而馬斯克對AI的理解則夠寬並且行為夠“野蠻”。他現在的佈局一旦成功,未來可能顛覆多個生態。

關於特斯拉,我很認同這樣的看法:它不是一個電動車公司,而是一個AI公司。電動車只是一個載體,它最終的目標一定是實現AI自動駕駛。

而為了實現AI自動駕駛,馬斯克使用的方案是視覺智能。而要能處理視覺智能的數據,按馬斯克的說法當前英偉達的GPU並不是最優方案,因為要能達到理想的處理效果,需要一款能處理視覺系統收集的海量上下文。所以馬斯克的團隊在研究這樣的芯片。

前段時間,馬斯克甚至說出要造電動飛機。如果電動飛機都是發展選項,那獵鷹系的火箭能不能也電動化?如果所有這些運輸工具都能電動化,那未來他宏大的星際旅行全部都有可能電動化。而電動化的終極目標一定是全部AI化。

也就是說,未來的星際旅行將是AI全程控制的。

除此以外,如果馬斯克團隊正在研究的這款芯片能夠量產,這個芯片將有可能應用到所有和視覺處理相關的AI應用。

與此同時,特斯拉的機器人也還在同步進行......

他所有做的這些事情綜合起來看,將會顛覆多少行業?影響多少生態?

我很認同但斌在《時間的玫瑰》中所表達的一個(類似)觀點:

買入一個公司的股票,就相當於你把錢交給一個你信任的人,讓他去創造奇蹟。

對於像馬斯克這樣的人,我願意把我的一點小錢交給他,讓他去創造奇蹟,哪怕失敗了都能夠接受。

寫這篇文章並不是向大家推薦特斯拉的股票,更不是建議大家在什麼價位買特斯拉的股票,而是和大家分享我對美股個股看法的改變,以及這段時間以來我從兩位前輩身上學到的方法和得到的啟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