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CA Research 表示,與 2015 年週期相比,中國最新的刺激措施似乎更為樂觀。
- 房地產市場的崩潰限制了中國產生看漲“信貸衝動”的能力。
- 自2008年達到25%的峰值以來,信貸衝動處於結構性下降趨勢。
然而,BCA Research 認為,風險偏好上漲可能不會持續,因為中國最新的刺激措施未能像過去二十年(包括 2015 年)那樣產生顯著的看漲“信貸衝動”。
信貸衝動是指通過貸款和其他債務工具發放的新信貸流量佔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百分比。自 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分析師一直密切關注中國的信貸衝動,將其作為全球經濟增長和風險偏好反彈的領先指標。 從歷史上看,該指標的再次上漲與比特幣熊市觸底相吻合。
在 2015 年的上一次主要看漲寬鬆週期中,信貸衝擊達到 15.5 萬億元的峰值,相當於 GDP 的 15%。當時,以滬深 300 為代表的中國股市在六個月內上漲了一倍多,BTC在 100 美元附近觸底,隨後在為期兩年的牛市中走高,並在 2017 年 12 月達到 20,000 美元附近的峰值。
自那時以來,中國經濟的名義GDP增長了一倍,這意味著當前週期的信貸衝動需要達到27萬億元的峰值才能對經濟和市場產生類似的看漲影響。
然而,信貸衝動的最近峰值還不到 5 萬億元。因此,BCA Research 在 10 月 2 日給客戶的報告中表示,要達到 2015 年的情況,最新措施“需要的幅度是最近峰值的五倍”。
扭轉信貸衝動的下降趨勢可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最初推動信貸衝動上升的因素(例如房地產市場繁榮)已不復存在。
BCA的分析師表示,“2000年至2020年期間,當中國房地產市場繁榮如火如荼時,有可能將指數級的信貸曲線引入房地產和建築業繁榮。但現在,由於缺乏同等規模信貸的生產性用途的替代目的地,將很難產生同樣巨大的信貸衝動。”
由 Parikshit Mishra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