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篇文章揭示了一個金融新時代的來臨:加密貨幣、DeFi、AI 和社交媒體的融合正席捲傳統金融,驅動一場鉅變。隨著資產上鍊、財富轉移和新一代投資者崛起,全球金融秩序逐漸被顛覆。雖然改革之路充滿挑戰,但機遇前所未有——那些勇於探索的人,將站在這一財富爆發的前沿,引領未來。
以下為原文內容(為便於閱讀理解,原內容有所整編):
目前企業金融領域最大的熱點話題可謂是「慢火燉出的傳奇」,故事起始於 2020 年,當時 Michael Saylor 做出了一個極為冒險的決定,將其上市公司 MicroStrategy 徹底轉向一個全新的方向。那時,他的這一「比特幣策略」被大多數同行視為荒謬之舉。
幾年之後,這種所謂的「比特幣策略」——簡單來說,就是利用槓桿購買和持有這種主流加密貨幣——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如今,比特幣瞄準新高,而 MicroStrategy 自從實施該戰略以來,表現超越了標普 500 指數中的所有股票,甚至包括 2024 年炙手可熱的英偉達股票。
不可否認,比特幣正穩步發展,逐漸被視為超越了單純的高風險資產,同時,加密貨幣行業的整體格局也在擴展。
頂級加密風投公司 a16z 在其最新發布的《加密行業報告》中分享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數據。他們估算 2024 年 9 月的活躍區塊鏈地址達到了 2.2 億,是 2023 年底的三倍。全球加密貨幣活動和使用量達到歷史新高,約 6.17 億人持有加密貨幣,佔全球 18 歲以上人口的 12% 以上。此外,他們詳細分析了加密貨幣為何在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中成為一個關鍵的政治議題。
越來越多的國家,如不丹、阿根廷和薩爾瓦多,正採取大膽舉措,將比特幣作為儲備貨幣,並投入國家資源進行挖礦。目前,多個國家正在研究自己的比特幣策略,並提出支持數字資產創新的框架,甚至美國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兩黨支持建立戰略性比特幣儲備的呼聲。
與此同時,「比特幣策略」在傳統金融界逐漸獲得關注,而近期加密領域卻被另一件事掀起了話題熱潮。一款名為 Goatseus Maximus 的 Solana 鏈上新 MEME 幣迅速崛起,僅一週內其市值就飆升至 9 億美元。這一成功背後,是 AI 代理通過 X 平臺上的模因式傳播和社交影響力,推動了投機交易的市場效應。
這一看似奇特的成功案例,實際上展示了 AI 驅動的敘事、DeFi 流動性以及社交影響力如何影響投機市場,且更讓人驚歎的是,這讓我們得以一窺一個全新的前沿,金融、科技與文化無縫融合的未來,通過數字資產實現獨特的「超能力」。
但從這些數據和頭條來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更宏大的加密貨幣變革——全球金融系統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
Saylor 在一次採訪中說道:「世界將被重塑,金融正經歷一場數字化轉型。」雖然 Saylor 和許多人仍將目光聚焦於比特幣,但他所指的世界重塑包含了許多與傳統金融系統協同的重大變革。
簡言之,金融的數字化轉型遠遠超出了比特幣的範疇,涵蓋多種形式的貨幣和資產,以及依賴先進編程功能的多樣化操作。正因如此,加密貨幣行業在過去十年間優先發展了大量基礎設施,雄心勃勃的開發者們致力於構建能夠承載複雜應用和快速迭代的去中心化協議網絡。
最近,來自主要機構的興趣和投資更將這一創新推向了新的領域。幾乎每天都有全球各大金融機構採取實質性步驟,向數字資產和加密貨幣的整合邁進。這些轉變之快、影響之廣,以至於很難完全理解其全貌,尤其在這一變革速度不斷加快的情況下。緊跟每一個重大進展變得幾乎不可能,而在層出不窮的信息中抓住重點也變得愈發困難。
然而,從這些喧囂中我們應能看清一點:我們正處於一個臨界點。加密貨幣正迅速進入其大規模部署階段,並即將達成影響全球金融體系的臨界質量。加密貨幣行業正在日漸成熟,推動著醞釀十餘年的金融數字化轉型逐步進入主流。然而,重塑金融系統的過程極其複雜,這也是為何這一變革「熱身」如此之久。
當前,多股力量逐步到位,共同促成了這一轉折。接下來將是真正改變世界的超級融合——至少三種指數型技術正與傳統金融系統正面碰撞:DeFi、AI 和 SocialFi。這些新興技術之所以稱為「指數型」,是因為它們依賴於基礎數字網絡的普及和應用,推動了加速增長的複合效應。
在宏觀層面,生產效率的提高通過累積學習降低了成本(賴特法則),推動計算能力指數級增長(摩爾定律),而網絡參與度的提高則為所有用戶帶來了更大價值(梅特卡夫定律)。隨著這些網絡演變,新的子群體形成,解鎖更多實用層(裡德法則)。這些複合效應相互作用,形成持續創新的反饋迴路,加速沿指數曲線發展——最終形成 Ray Kurzweil 所說的「加速回報定律」。
簡而言之,這一切說明了兩點:
1. 要推動過時的金融系統進入 21 世紀,眾多因素需協同作用;
2. 未來的變革速度只會更快。
幸運的是,推動這一融合與創新的並不僅僅是技術,還有諸如人口結構轉變、機構採用、貨幣貶值和全球競爭等強勁的文化與宏觀趨勢——這也解釋了為何傳統金融系統的更新幾乎已成定局。
在這場巨大變革的核心,是我稱之為「金融中的指數差距」——借用 Azeem Azhar 在其 2021 年著作《指數時代》中的概念。這一指數差距指的是傳統金融機構與這些新興技術之間複雜且寬廣的鴻溝。理解這一差距是把握當前金融系統亟待升級的最簡單方式。
作為一位 Web3 創業者,過去幾年的加密貨幣經歷既令人振奮,又充滿困惑。在重新審視當前的金融環境並嘗試理解為何近年來的金融格局顯得如此混亂時,我逐漸釐清了這一切背後的深層邏輯。對於那些關注並投入加密領域的人來說,這幾年充斥著令人困惑的監管環境、媒體的矛盾言論以及傳統機構的懷疑態度。更不用說新興數字資產的巨大波動了。
這正是「指數鴻溝」的標誌——即傳統系統在應對快速技術變革時所表現出的適應困難。而在這種情況下,傳統行業的既得利益者更是處處阻撓這一進程。儘管如此,我們仍難以清晰地預見未來的走向。這一轉型尤其艱鉅,因為它必須在全球市場不停擺的情況下推進,而無法從根本上重構整個金融體系。
但如同任何一場重大技術革命,指數時代的鴻溝會迅速且全球性地彌合。這一過程將在未來幾年內加速推進,因為技術進步和文化趨勢正在推動著前行,並且重塑金融世界所帶來的巨大利益激勵著各方積極參與。這個過程儘管混亂卻勢不可擋,它便是「加密融合」——一種將顛覆性技術融合在一起,以全新方式構建、管理和創造財富的變革。
正是這種趨勢迫使傳統金融不得不依賴這些強大的數字工具進行自我進化,以保持相關性。傳統系統已無法再忽視這一變革,因為它們的基礎設施在這些新金融現實面前顯得薄弱且不兼容。歷史多次證明,那些未能跨越指數鴻溝的機構將被時代拋下。
全球轉折點
從千禧一代投資者的視角來看,在金融市場運作方式上,我們的生活中幾乎沒有見到實質性的創新。
除了移動銀行和 Robinhood 提供的免傭交易之外,在數字原生金融方面幾乎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變革。也就是說,TradFi 系統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地抵禦或吸收了任何來自新技術的重大顛覆。
結果便是,在這一體系下,財富不平等和美元貶值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根據大多數標準顯示大多數千禧一代的經濟狀況落後於人,而「嬰兒潮一代」卻是歷史上最富有的一代。截至 2023 年 6 月,儘管他們僅佔美國總人口的 20%,卻掌握了美國 52% 的淨資產(來源:Yahoo Finance)。
對於加密貨幣來說,這意味著過去十年幾乎都是在 TradFi 機構的冷遇下度過的。尤其是拜登政府在過去四年裡,使美國加密市場處於極具敵意的監管環境下,採取了「扼喉行動 2.0」等策略,試圖遏制加密的普及和流動性。中國的態度也很敵對,2021 年全面禁止了加密貨幣的持有和挖礦。
但加密貨幣依然不斷證明自己的價值主張,儘管傳統機構採取了種種措施,新興的技術依然不受影響地發展和擴展。領導加密運動的核心信徒不斷加倍投入,不斷測試新用途並推動重要功能的擴展。
所有這些頂層的矛盾和市場中的冷漠,導致了普通人依然沒有做好準備。大多數人尚未意識到我們正站在這一技術融合的邊緣,或不瞭解構建一個更快速、透明、全球通用的金融生態系統的意義。
在未來十年,個人和職業金融都將顯著不同於過去 50 年。潮流已轉向加密,接下來發生的事件將由這場融合的速度所決定。
縮小金融領域的指數鴻溝不僅需要技術推動,還需要巨大的文化力量支持。這一轉型正由各類深刻的文化力量所推動,包括機構的積極參與、代際人口變化以及全球市場競爭的前所未有規模。
·代際轉變:千禧一代和 Z 世代的散戶投資者更加數字原生,對傳統機構持懷疑態度,且已經接受了這些新興金融科技。他們的風險容忍度更高,並以不同於前幾代的視角看待投機性資產。數據顯示,五分之四的千禧百萬富翁持有加密貨幣,而傳統投資組合中,只有二百分之一接觸到比特幣。近 60% 的新投資者報告稱自己投資於加密貨幣。
·機構採用: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和政府正在整合區塊鏈和加密原生解決方案以保持競爭力。隨著華爾街和 TradFi 試圖在加密的破壞性影響前領先,這種競爭愈發激烈。穩定幣幾乎全部以美元計價,在 2024 年第二季度完成了 8.5 萬億美元的交易額,是 Visa 同期 3.9 萬億美元的兩倍多。像微軟和特斯拉這樣的公司也在測試其比特幣策略。
·全球競爭:各國和公司意識到加密的全球性以及在這一變革中領先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潛力。儘管幾年前禁止了加密貨幣,但中國現在似乎準備解除禁令。金磚國家正在制定利用數字貨幣的計劃。迪拜剛剛宣佈接受加密貨幣進行房地產投資,而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在推進有利於加密的政策。主權比特幣挖礦也越來越受歡迎。
·貨幣貶值:美國已經進入財政主導的時代,越來越依賴政府支出來推動經濟。前 10% 的家庭控制了 67% 的總財富,而收入較低的一半人群僅擁有 2.5%。美元的貨幣貶值加劇了不平等。全球債務總額正接近 100 萬億美元,貨幣貶值問題愈發嚴重,各國正努力應對因貨幣供應量增加而導致的頑固性通脹。
這些宏觀趨勢推動了 TradFi 機構不斷調整戰略配置和未來投資,湧現出越來越多強有力的案例,催生出激動人心的新企業。除了顯而易見的比特幣和以太坊 ETF 之外,還有例如德州證券交易所(TXSE),預計將於 2026 年推出,目標是直接與紐交所和納斯達克競爭。
TXSE 成功從支持加密的公司 Blackrock 和 Citadel 籌集了 1.2 億美元,旨在利用尖端的數字技術從零開始構建一個全新的交易所。雖然具體細節尚未公佈,但這一位於達拉斯的新交易所很可能會整合加密原生功能——如區塊鏈軌道、代幣化資產和自動化做市商,並定位為新金融格局中的領頭羊。
BlackRock 數字資產主管 Robbie Mitchnick 曾表示:區塊鏈有望徹底變革金融基礎設施。特別是當其與圍繞代幣化資產構建的一些 DeFi 應用結合時……如果這一願景實現,我們將擁有一個更高效、易獲得、低成本、靈活的金融系統,而非傳統的金融軌道。
可以想象,一個具備加密原生功能的新美股交易所將帶來巨大的優勢,有多少中小型公司將因此受益於改進的融資機制,並且在基於區塊鏈的 24/7 市場中實現更快的資金流動。
無論這一願景是否會在 TXSE 上實現,每一天 DeFi 和機構金融之間的界限都愈發模糊,而深度合作的基礎已然奠定。
推動金融前進的三大指數力量
隨著加密行業逐漸成熟,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於它的討論仍顯得非常初步。社會需要更新的思維模型,以便更容易地理解我們正在經歷的金融數字化轉型的複雜性。
「加密融合」提供了一個這樣的框架,用簡單的術語解釋了傳統金融正與至少三種關鍵的指數技術——DeFi、AI 和社交媒體——發生不可逆轉的碰撞,這三者將在未來十年徹底重塑金融格局。
加密融合正在推動金融世界的深刻升級,改善金融服務的運作方式,同時為個人和機構擴大機會。結合上述文化因素,這些力量正在創造一個新格局,顛覆金融,並加速向更開放、高效和去中心化的系統演變。
從這個角度來看,加密融合可以類比為 2008 年啟動的金融改革的「天命顯現」。這一草根運動,主要由佔領華爾街運動和中本聰的誕生推動,正在達到一個轉折點,宏觀圖景開始顯現。
事實上,美國參議員 Cynthia Lummis 將她提議的立法——美國建立比特幣策略儲備——直接形容為「我們的路易斯安那購地時刻」,這是實現天命顯現的重要事件。
在這個比喻下,我們可以開始集體展望俄勒岡領地,把西海岸看作是一個合乎邏輯的發展方向。更宏大的願景逐漸清晰,追求一個更公平金融體系的夢想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充滿希望。
這一運動,始於一次歷史性的金融崩潰,以及艱鉅的修復系統性銀行問題、追究銀行責任、保護普通人資金的任務,現已發展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就像當年尋求財富的四十九人和勇敢的企業家們開闢荒野西部一樣,正是加密的「戰地先鋒」們在金融前沿上不斷開闢新路徑。這些富有風險承受能力的叛逆者們,在去中心化金融的高風險領域中,正在用未經過驗證的前沿技術為主流的跟進鋪平道路。
DeFi 正在通過消除門檻和提供平行系統直接接入貸款、交易和收益等服務,引領金融創新。以太坊上的 Layer 2 解決方案如 Optimism 和 Base 大幅提高了可擴展性,降低了交易成本,使 DeFi 變得更易於接觸。像 Solana 和 Sui 這樣的可擴展 L1 平臺也在增加可接入性,併為零售投資者創造了強大的應用場景。
與此同時,像 MakerDAO 和 Ondo Finance 這樣的項目將房地產和政府證券等 RWA 引入區塊鏈,整合了數十億美元的傳統資產。黑石公司(BlackRock)已經利用其基於以太坊的 BUIDL 基金將國債收益率代幣化,並公開表示,計劃在未來幾年將數萬億的資產引入鏈上。
與此同時,AI 正在通過自動化和個性化改變金融市場。機器人顧問和 AI 代理正在迅速變得先進,能夠根據個人的財務目標量身定製投資組合。我們甚至開始看到 AI 代理被應用於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或受信執行環境(TEE)封裝中,作為實驗性去中心化風險投資組織的形式。
AI 驅動的交易算法已經在重塑大多數市場,以超出人類能力的速度執行交易,通過分析大量數據集,包括社交媒體的情感趨勢。此外,AI 驅動的欺詐檢測系統正在幫助金融機構實時監控交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效地識別欺詐活動。大語言模型(LLM)和其他 AI 的迭代速度正在呈現爆炸性增長,這一點不可低估。
但所有這些融合的驅動力量中,注意力與計算能力、監管框架或平臺能力同樣重要。社交媒體正在演變成一個無處不在、功能強大的「瑞士軍刀」,供聰明的投資者和交易者使用。
Reddit、Discord 和 X 等平臺處於 SocialFi 的前沿,社區圍繞共同的投資機會組織起來,催生了表情包股票和現在的 MEME 幣。像 PEPE 和 BONK 這樣的熱門表情包推動了網絡流動性,它們不僅是金融工具,還是文化資產,推動了生態系統的增長。儘管比我預期的慢,傳統金融也在朝著數字化管理策略邁進,接觸零售投資者。
社交媒體渠道還在普及金融知識,促進社區驅動的投資策略,並通過像 Uniswap 上的代幣讓用戶積極參與去中心化治理。像 WarpCast 和 Nostr 這樣的去中心化社交平臺也在獲得關注。
顯然,這些總結只是舉了一些高層次的例子。更重要的是,這三種指數級技術正在日益重疊,它們的融合產生了強大的飛輪效應。
正如 Sam Altman 在 2021 年所描述的,加密提供了一種確定性稀缺機制,平衡了人工智能的無限豐盈,從而為生成過程提供了建設性的邊界和限制。加密的去中心化力量,結合社交網絡的民主化力量,將抵消 AI 的集權效應。如今,Crypto Twitter 上的新趨勢——AI 代理推出 MEME 幣,正基於對這些協同效應的直覺理解。
在這個週期中,許多人將意識到,AI 與區塊鏈結合正在創造新的自動化和去中心化市場機會。SocialFi 將賦能社區圍繞這些機會展開,推動出現更多新型投資方式。AI 也將繼續簡化 DeFi 過程,並在未來繼續擴大社交平臺的社區參與。
每個領域相互強化,加速了採用並推動創新,釋放出加速回報法則的巨大效果。這些技術的協同作用解鎖了一個工具和能力的超集,形成了帶我們進入 Web3 的界面。
這種新範式賦予互聯網用戶在以注意力為驅動的數字經濟中,更有效地利用網絡效應的能力。它旨在從 Web2 的壟斷中奪回互聯網,朝著去中心化、開放的平臺發展,這也是互聯網最初願景的延續。Web3 通過在協議層分配價值給建設者和核心用戶,而不是將財富和控制權集中在少數企業手中,實現了這一目標。
儘管現有的權力結構將繼續與這些變革抗爭,但這些技術和文化力量的結合,正在推動金融行業朝著更具包容性、高效性和創新性發展。隨著傳統金融和加密之間的邊界不斷模糊,我們正親眼見證著一個新的金融基礎設施的誕生,它將開啟貨幣和財富的未來。
為什麼加密貨幣是變革的統一引擎
儘管這些指數型技術每一項都是這一轉型的核心組成部分,但加密貨幣才是使傳統金融與其融合成為可能的引擎。
這是因為區塊鏈提供了去中心化的基礎設施,確保在所有這些領域實現無需信任的交易、數據完整性、數字身份和安全的資產所有權。正如 ARK Invest 的首席執行官 Cathie Wood 所形容的那樣,區塊鏈正在為互聯網添加「金融層」,這一層本應一直存在。
加密貨幣的基本原則——開源、無許可、不可篡改、全球化、透明、民主和抗審查——確保了新想法可以在沒有依賴於過時傳統系統的緩慢、集中的控制的摩擦下發展和擴展。基於這一理念構建的區塊鏈網絡的整合,以及使這些理念成為可能的基本機制,就是如何建立一個可行的新互聯網金融層的過程。
重要的是,區塊鏈的加密屬性還提供了控制 AI 不良活動的關鍵機制。早在 2017 年,Coinbase 的聯合創始人弗雷德·厄沙姆(Fred Ehrsam)就曾表示:「區塊鏈是 AI 生命的基礎」。這是因為人工智能是基於代碼的實體,可以在智能合約中鏈上存在。「在區塊鏈上,人工智能和人類之間沒有區別」,這是弗雷德的深刻觀察。
從一般情況來看,這似乎是正確的。新型合成生命體的寒武紀大爆炸已經到來,它們正在迅速通過擁有加密貨幣代幣來控制資源,從而在現實世界中行動。而區塊鏈基礎設施現在不僅能支持 AI 與加密貨幣之間的互操作性,還能支持社交網絡和數字金融的更大合作。
這個基於區塊鏈網絡的新金融層解鎖了 Web3 的潛力,其中這些新興技術的互操作性和互聯互通能力能夠融合成迅速發展的金融創新。當然,現有的市場參與者、遺留系統和政策制定者的慣性阻力依然存在。壞演員也沒有消失。儘管我們正處於金融轉型的臨界點,許多加密貨幣的稜角已經可以抽象化,但這些問題仍然嚴重阻礙了加密貨幣融合的潛力。
主流敘事一直將加密貨幣的投機性質視為魯莽和不穩定,甚至有時宣稱加密貨幣是騙局。填滿一本書,列出過去五年多里各行各業領導人對加密貨幣的諸多負面言論,如「鼠藥」等,實在不難。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許多曾經如此言辭激烈的領導人,如今已經徹底轉變,成為了堅定的加密貨幣倡導者。然而,正如本月美聯儲官員卡什卡里(Kashkari)公開表示的那樣:「除非是毒品或非法活動,否則幾乎沒有交易發生在加密貨幣上。」
事實上,現實從來沒有像卡什卡里等人所認為的那樣簡單和二元。如今從加密貨幣前線湧現出的事實遠比那些聳人聽聞的頭條新聞、金融虛無主義和過度槓桿化賭博所展現的要複雜得多。推動金融數字化轉型的許多創新,實際上也在嚴重依賴加密貨幣的投機性質。
這種社會中顛覆性、反文化的力量推動邊界並催生加速技術創新的模式,已在其他行業中得到了充分記錄。值得注意的是,成人內容在許多如今是媒體和娛樂產業基礎的創新的快速發展和採用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例如,流媒體視頻、在線隱私系統、移動設備和寬帶互聯網。
就像早期硅谷創業文化通過風險取得突破一樣,如今加密貨幣的「賭場文化」成為了新金融工具、流動性機制和治理模型的高風險試驗場。也許目前最顯著的例子是,基於加密貨幣的二元投注平臺 Polymarket 正在更新實時情緒分析和主流政治報道的標準。
不管加密貨幣投機繼續攜帶的汙名,和它可能帶來的負面副產品,令人吃驚的事實是,投機是推動許多行業前進的動力。
與大眾普遍認為 NFT 和 memecoin 只是對無價值小飾品的賭博不同,像高風險的 DeFi 和 SocialFi 實驗這樣的項目,實際上已經催生了技術進步。由突破性平臺 Pump.Fun 所駕馭的投機能量,作為壓力測試和催化劑,推動了 Solana 生態系統的發展。
不信?這些投機行為正是加速技術進步的力量,最終將進入主流金融領域。
在他廣受關注的《Token 2049 Memecoin 超級週期》演講中,穆拉德·馬哈穆多夫(Murad Mahmudov)分享了類似的見解,他表示加密行業是「先投機後技術」,而代幣才是最重要的產品。這一原則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 memecoin、NFT 和其他投機資產不僅能夠將零售用戶帶入加密生態系統,還能推動技術邊界的突破。
聰明的錢明白這一點,無論他們是否願意公開承認。為什麼幾乎每個區塊鏈都在爭奪擁有一個頂級文化代幣?因為這些投機行為正在加密貨幣的前沿創造充滿活力的文化區域,在這些地方,金融創新正在發生。就像早期的波士頓區或巴黎的蒙馬特一樣,這些虛擬前線吸引了先鋒、建設者和創新者,他們在這些高風險環境下茁壯成長。
事實上,儘管傳統金融機構最初將加密貨幣視為一堆投機性「玩具」,它們現在正迅速地開始將這些技術融入自己的體系中。風險投資家和機構投資者正積極利用投機行為來創造流動性,推動他們項目的增長和採納。
如今已經很難否認,代幣化資產和區塊鏈金融產品的崛起展示了投機市場如何推動全球金融的演變。
雖然區塊鏈基礎設施使得數字資產的所有權得以實現並解鎖了金融潛力,但投機資產和交易也在推動金融進步和改革的過程中起到了催化作用。這就是加密貨幣如何迫使像黑石集團(BlackRock)和富達(Fidelity)這樣的機構採用曾被認為不切實際或無關緊要的技術,以及推動兩黨立法議程的進展。
一些邊緣行業,常常被主流社會忽視或妖魔化,實際上是技術進步的關鍵推動力。正如投機性的加密貨幣市場一樣,這些行業孵化新思想,推動快速迭代,完善技術,直到它們能夠實現主流採納。這種實驗與快速迭代的互動對推動技術進步至關重要。
儘管社會不願承認色情行業曾推動了我們今天所用的媒體和娛樂形式,區塊鏈創新和投機性加密貨幣市場正為未來的金融系統奠定基礎。正如比特幣和以太坊曾被視為毫無價值的廢話一樣,許多技術進步將繼續出現在加密貨幣的前沿領域。
一生一次的機會
加密貨幣融合的未來無法預測,但我們可以假設它位於某個光譜的某個位置。在一端是極權噩夢,這是一個加密技術被政府和金融機構挾持以擴展中央集權控制的世界。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和監管機構會對山寨幣和去中心化平臺實施嚴格的措施,只允許像比特幣和以太坊這樣經過批准的網絡在高度監管的框架下存在。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s)成為監控每一筆交易的工具,實質上拆解了金融隱私。
這一願景與中國監控國家的最糟糕元素相呼應,其中創新受到嚴格控制,個人主權也淪為遙遠的記憶。
而光譜的另一端則是自由主義夢想——一個去中心化的未來,在這個未來中,美國擁抱加密創新,創建一個以自我託管和數字主權為基礎的開放金融環境。在這裡,政府積極支持進步政策,禁止 CBDCs,創造一個類似互聯網早期的商業環境。
在這種版本的未來中,加密貨幣實現了它的金融自由承諾,賦能個人和小企業,同時將權力從傳統機構中轉移出去。美國憲法的理想——隱私、自治和自由——在鏈上治理和協議層決策中得到了更新和鞏固。
然而,最可能的結果可能介於這些極端情況之間。實際上,大多數監管者和政策制定者不會繼續全力打壓以消滅加密貨幣。比特幣採納的博弈論已經正式啟動,國家、企業和金融機構逐步認識到不能再無動於衷,紛紛開始積累加密資產。
美國將艱難地在創新與控制之間尋求平衡,一方面,政府認識到在全球數字經濟中保持競爭力的必要性;另一方面,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和政府機構等金融巨頭自然希望維持對關鍵金融基礎設施的控制權。
這一混合的中間場景可能會繼續混亂不堪,直到形成新的平衡,這一過程可能需要一段時間。Murad 最近也有類似的預測,認為情況會在好轉之前先變得更糟。他在其理論中將這個混亂的過渡期類比於德國不幸的魏瑪共和國。
在此期間,我們可能會看到去中心化的某些元素,如比特幣 ETF 和基於區塊鏈的清算系統,被逐步納入主流金融體系。但這些進展很可能與限制 DeFi 和山寨幣破壞性的監管要求並存,呈現出不和諧的共處狀態。
這種漸進的中間立場帶來了諸多挑戰,但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即便在監管之下,加密項目將繼續推動創新,在更廣泛的生態系統中找到去中心化能夠蓬勃發展的細分市場。零知識證明、治理代幣和 dApp 等技術將有助於保持金融主權的夢想,即使機構試圖將其應用於更傳統的用途。
最終,加密貨幣融合的結果取決於政策制定者、企業家、投資者和選民如何塑造這一轉變。在這個複雜環境中,願意在謹慎與創造性之間取得平衡的人將有機會影響下一代金融範式的走向。在這種未來中,加密貨幣既沒有完全被控制,也不完全自由——它成為了一場進步的戰場。
目前,一場革命正由指數級技術驅動,正在拆解舊有結構並潛在地建立更加包容、高效和社區驅動的系統。隨著傳統金融越來越多地整合 DeFi 協議、人工智能自動化和 SocialFi 生態系統,我們正進入一個民主化金融權力的新紀元。
這個加密貨幣融合的時代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建立一個不僅服務於強權,也服務於個體的替代金融系統,通向更加公平的未來。但這需要前瞻性的戰略、勇敢的領導力以及廣泛的社區參與。
在空中更換金融引擎不僅僅是個比喻——它反映了全球市場在進行重大升級時必須保持運作的現實,這也突顯了尚未完成的工作量以及這一過程中極高的風險。即便相當多的傳統金融企業、政策制定者和老牌服務機構對加密貨幣的態度趨於正面,但停掉傳統金融系統來「維修」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的金融系統的許多複雜部分必須在現有業務週期和實踐的諸多限制下無縫地吸收這些創新。
這正是加密貨幣作為新興產業當前狀態的諸多痛點和尷尬之處,也為什麼可以把這一階段稱為「青少年時期」。儘管加密貨幣正在經歷許多成長的痛苦,這一時期也是關鍵的領導動機開始起作用的時刻。
核心問題是:我們能否合作將未來傾向於自我主權,還是會讓自己進一步滑向監控與控制的方向?
隨著加密監管的逐步成型,最近的事件讓我們看到這兩種可能性。諸如《反監控國家 CBDC 法案》這樣的努力表明了對中央集權數字貨幣的抵制,反映出人們對金融隱私和政府過度監管的擔憂。該法案在國會中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支持,表明人們希望遏制國家控制的金融監控。
就在本週,賓夕法尼亞州成為最新一個通過針對數字資產的監管明確性法案的州,被稱為「比特幣權利法案」。該法案以強有力的兩黨支持通過,76 名民主黨成員和 100 名共和黨成員全票贊成。這些進展表明,如果壓力得以保持,在美國有政治意願去抵制一個完全監控導向的金融制度。
然而,這是一項微妙的平衡,傳統金融利益相關者,包括大型機構和政府,繼續探索控制或監管去中心化資產的途徑。隨著美國和其他主要國家在加密貨幣融合的十字路口前行,挑戰在於我們能否利用這些力量的動能來推動個人賦權,還是會被監控基礎設施的引力所左右,定義未來的貨幣和金融。
唯有時間能夠揭示,我們是否能將歷史的進程重新引向個人自由與自我主權,或是再次陷入以安全和便利優先於所有權的老路。個人而言,我選擇樂觀。金融系統改革的競賽中存在巨大的利益,先行者有望掌控下一代財富的創造。
我贊同 Murad 的看法,我們最終會再次達到「美好時代」(La Belle Époque),這是一個以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和文化繁榮為特徵的時代,一切由巨大的技術進步推動。即便這意味著我們必須經歷一些艱難時期。
在未來十年內,金融中的「指數差距」將大部分被填補,文化和技術創新的浪潮將無情地衝擊我們過時的金融慣例。我相信,到 2034 年,大多數的重大機會將會浮現,而加密貨幣融合的時代將告一段落。
我們將看到財富從嬰兒潮一代向千禧一代和 Z 世代的轉移,見證數萬億的現有資產被鏈上化。全球更多的貨幣供應將流入頂級加密貨幣,因為人們試圖擺脫削弱其經濟能量的法定貨幣體系。我預見加密行業將逐步擴展,最終整合整個經濟和金融行業。
這意味著,如同數字化的新聞來源 X 已經使主流媒體成為其下游一樣,傳統金融機構若不進化,終將成為加密平臺的下游。同樣,今天發生在加密領域前沿的創新,最終將決定主流金融的未來方向。
正如著名風投和作家 Chris Dixon 所說,「聰明人在週末做的事,十年後其他人將在工作日做。」如今有許多智商 200 的極客花費夜晚和週末時間深耕於加密領域。
雖然前沿探索並不適合所有人,但如今有許多參與加密的方式更為被動、風險較低。無論你的角色是什麼,那些認識到加密潛力並願意探索這一顛覆、創造力和商業交匯點的先鋒,將處於全球金融革命的前沿。
跟上這一趨勢不易,但它可能改變人生。
我們現在只是開始見證 AI、DeFi 和社交媒體融合如何創造出病毒式的金融現象,伴隨這一「寒武紀大爆發」的還有新的財富增長。對於參與其中的人而言,這些力量的匯聚與傳統金融的數字化轉型構成了我們這個時代最有利可圖的機遇之一。
DeFi 已經在替代傳統的把關人,任何有互聯網接入的人都可以進行借貸和交易,無需中介。AI 正在實現更高水平的個性化和自動化,簡化金融流程和風險檢測,同時為數字資產的創新用例打開了無數可能性。
社交媒體網絡和 SocialFi 平臺也將繼續重新定義投資行為,社群協作策略,圍繞最具吸引力的文化單元團結起來,並擁抱去中心化的治理模式。
是的,經濟激勵確實很大,但那些認為「加密融合」僅僅是為了逐利的看法過於狹隘——它的核心意義在於一場根本性的轉變,這場變革的根源可以追溯到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從那場危機中誕生的加密運動,帶領我們邁向一個優先考慮透明度和普惠性的金融範式,並藉助數學證明來保障免受中心化操控的影響。
曾經引發那場危機的同樣機構如今也逐漸認識到這個運動的力量,認識到這些顛覆性技術是不可避免的發展,而非一時的潮流。此外,指數級創新的快速推進意味著傳統金融與 Web3 前沿之間的差距將比很多人預期的更快縮小。
不同於傳統金融,加密領域的許多最佳機會對任何有意參與的人都開放。
我們都可以通過把握這些機會以及利用新的金融科技在未來的市場中立足,獲得發展。加密融合提供了一個理論框架,既能識別新興的金融創新領域,也能揭示需規避的新興風險。
那些選擇現在就行動起來的人——無論是開發者、投資者還是企業家——將能夠在這一新範式中掌握主動權,甚至可能在創始層面塑造新興系統。
加密融合不僅僅是一種經濟趨勢——它是一場多邊的變革運動,致力於改革和重塑全球金融機制。通過果斷地適應這種變革並擁抱融合而非抗拒,我們都將從這一時代最重要的機會之一中受益。
「原文鏈接」
歡迎加入律動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訂閱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賬號: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