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週末的線上交流中,有不少讀者都問到了關於ORDI潛力的問題。
我對ORDI的潛力判斷分短線和長線兩個維度。
如果論短線,也就是這個週期內(從現在到明年),我相信ORDI還是有上漲空間的。
只要比特幣繼續漲保持這個勢頭到明年,它生態內本週期中崛起的新資產(包括頭部的銘文、NFT等等之類)大概率都會有資產輪動的那一天。屆時的ORDI還是會有不錯的表現,但至於能漲到多高就預測不了了。
此前我在文章中還說過,ORDI大概可以看作是比特幣的槓桿。
從現在的數據(https://www.coingecko.com/)看,過去7天,比特幣上漲的幅度大概是15%,ORDI上漲的幅度是22%,稍高於比特幣,但槓桿的效果不明顯。我相信未來當板塊輪動出現,引發FOMO情緒後,槓桿的效果會更加明顯。
但如果從長線看,ORDI的潛力如何就很依賴比特幣生態的發展了。
如果比特幣單靠“數字黃金”的概念,它本身的上漲空間是有限的,ORDI的上漲空間同樣會受限。如果比特幣能發展出應用生態,成為應用平臺,它的上漲空間就極大地拉開了,ORDI的潛力也會極大地拉開。
對比特幣和ORDI的這種關係,我在線上交流中舉了我們國家藝術品市場發展的例子。
從上世紀50年代到上世紀90年代以前,我們國家的經濟長期處於低迷徘徊的狀態,那時我們國家的藝術品市場(包括陶瓷、字畫等)也長期處於價格的窪地,和國際上發達國家的藝術品市場相比地位是相當懸殊的。
在90年代後,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起飛,我國藝術品的價格也開始一飛沖天,不少板塊的漲幅絲毫不遜於房地產,並在價位上也逐漸趕上了國際知名的藝術品類。
其根本原因就在於經濟的發展。經濟繁榮之後,藝術品、收藏品自然而然就會承接一部分資金的外溢,從中獲益。
與此類似,在比特幣生態中,ORDI這樣的資產就相當於這個生態中有歷史價值的藝術品或者收藏品。
因此ORDI的長線潛力如何就取決於比特幣生態的長線潛力如何。
從這段時間比特幣生態的發展來看,儘管我依舊對比特幣生態的應用發展抱一定的希望,但我對它的擔憂也與日俱增。因為生態的競爭是殘酷的,留給比特幣應用生態的發展時間不會很多。如果錯過寶貴的時間窗口,屆時即便比特幣生態的基礎設施已經作好了準備,恐怕開發者也不會把主要精力投到比特幣平臺上了。
因此,從現在開始到明年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如果比特幣生態還是無法發展出自己創新的應用,那比特幣生態的應用發展恐怕就危險了。
基於這個判斷,我現在還是會保留ORDI等一眾比特幣生態的資產。但到了明年某個時候,當比特幣的價位漲到一定的高度,不管屆時的我會不會考慮賣掉手中的比特幣,我也很可能會賣掉手中的ORDI和一眾比特幣生態的資產,最終在比特幣生態中只留比特幣和極少數我特別喜歡的N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