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Yuliya,PANews
近期,PANews以"年終特別Space:以太坊及山寨市場展望"為主題在Twitter Space開展了一場線上話題訪談。本期訪談邀請到了Chainfeed創始人潘致雄、Nothing Reaearch合夥人Todd、Gate Group首席商務官Kevin Lee以及獨立研究與NingNing,共同展望以太坊與山寨幣市場的未來潛力。
嘉賓介紹
潘致雄:
我目前在做一個技術類的Newsletter,一直關注以太坊和整個生態。最近主要關注兩個方向:一是研究可編程密碼學、隱私協議的進展;二是在探索OpenAI的一些能力邊界,同時關注AI agent相關話題。
Todd:
我現在主要在做兩件事:一是運營一家研究驅動型基金Research;二是運營一家叫Ebunker的以太坊非託管礦池,目前佔全網以太坊算力的1%多。我們對以太坊的研究一直在持續,這兩天以太坊的表現相對較好。
Kevin Lee:
我之前一直在銀行工作。目前我正在為即將在香港舉辦的Consensus大會做準備,同時也在籌劃一場大型音樂會。這將是香港一個重要的行業活動。
NingNing:
我現在是獨立研究員,之前既是老韭菜,也參與過交易所和各種垂直產品的開發運營。很高興能參與今天的討論。
以太坊爭議
PANews: 為什麼以太坊在如此活躍的狀態下,仍會遭受諸多質疑?
潘志雄:
對以太坊的質疑其實每年都存在,這很正常且應該存在。主要原因是它沒有達到比特幣或Solana的漲幅預期。Solana(SOL)今年的表現確實亮眼,從年初的10美元左右一路上漲到接近200美元,而以太坊的漲幅相對較小。大家往往是先有結論,再去找原因,比如以太坊基金會在賣幣、基金會臃腫等。
說到基金會賣幣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更客觀地看待。這確實是個客觀事實,但解讀可以有兩面性:從負面看可能表明對項目缺乏信心,但從正面看這是為了支付工程師工資,投入未來研究。相比其他項目,以太坊的透明度反而更高,大家能看到基金會的每一個動向。
我覺得社區現在的問題是,很多人過於依賴KOL的觀點,缺乏獨立思考。比如說基金會賣幣這件事,如果是其他公鏈這麼做,可能會被解讀為"項目方在為生態發展募集資金",但到了以太坊這裡就變成了負面消息。所以我認為重要的是要有獨立判斷,而不是盲從他人觀點。
Todd:
完全同意潘老師的觀點。從我們運營礦池和與各類持幣者交流的經驗來看,每個牛市週期以太坊都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貨幣化"場景。
回顧歷史就能看出這個規律:
- 2017年牛市時是ICO潮流,當時如果要參與任何優質項目都必須用ETH,這創造了巨大的需求;
- 2021年牛市時是DeFi挖礦(無論是L1/L2),ETH又一次成為必需品;
- 2024年的現狀:在Pump.Fun上買Meme幣創造了Solana的需求
以太坊雖然有質押機制,但這更偏向大戶,比如大戶投入幾萬個以太坊,而散戶只有0.1個以太坊的話,參與的意義就不大了。我算過,即使按照目前約6%/7%的收益率,對普通投資者來說也缺乏足夠的誘惑力。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以太坊在這輪行情中表現不及預期,它沒能找到新的強效"貨幣化"場景。
Kevin:
今年以太坊的表現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 上半年其實表現還不錯,交易量維持在較高水平,市場預期也比較樂觀。
- 但到了下半年,情況發生了明顯變化。即便ETF在美國和香港都獲得審批,應用場景依然不夠活躍。Meme幣熱點在Solana、GameFi在Telegram,2021年時的DeFi項目現在熱度減退,NFT市場遠不如之前火熱。
NingNing:
今年以太坊的價格表現確實讓市場大跌眼鏡。最近有新聞報道一個巨鯨做多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匯率,交易被迫止損,虧損幾千萬美元。以太坊在坎昆升級上面臨一些問題,雖然技術上沒問題,但在經濟模型上對生態影響的考慮不夠充分,尤其是DA層的blob定價曲線設置過高,影響以太坊捕獲L2價值的能力。(當時受市場樂觀情緒影響)
Meme和AI代理的崛起導致大量用戶流向Solana,雖然表面上看以太坊的TVL達到1000多億美金,遠超Solana的100億美金,但實際上以太坊上大量是死錢(各種質押/包裝過的),而且存在重複計算的問題。現在要在以太坊上發幣或做項目,在DEX融資都變得困難,導致很多項目轉向Solana或Base。這表明以太坊正面臨著Solana最強勁的挑戰,就像上一個週期面對Polygon和Avalanche一樣。
L2發展現狀
PANews:在以太坊L2領域,ZK敘事曾是顯學,但隨著多個大型ZK項目落地和代幣空投後,卻迎來了負面消息。那麼,以太坊的ZK賽道是否已經失敗?L2的格局是否已經確定?2025年ZK L2是否有可能反超OP L2?
潘志雄:
從以太坊基金會角度來看,他們在ZK研究上投入很多,雖然還沒有落地ZK零知識證明技術,但路線圖仍然很專注。短期內,整個社區很難看到明顯差異:
- 在擴容方面,OP也能滿足需求,而ZK生成proof的負擔反而更大
- ZK更適合用在隱私技術上,但近期隱私技術受到政策限制
- 用戶難以直接感受到ZK在隱私上的優勢
以太坊目前主要在兩個方向推進ZK應用:
- 隱私和擴容探索小組(如0xPARC項目):實現具體場景應用,如個人門票、郵件內容讀取等
- 開發工具:為開發者提供開源工具,便於讀取特定內容同時保護用戶隱私
Todd:
我有個可能比較激進的觀點。首先必須承認,目前行業最強的應用是幣安和Coinbase。從Layer2排名來看,Arbitrum第一,Base第二,OP第三。Base排名第二很大程度上得益於Coinbase的上幣支持。
OP說服Coinbase這一決策就讓它在對抗ZK時獲得了巨大優勢。考慮到大多數用戶參與Layer2的投機目的,Base上的項目未來可能有更多機會在Coinbase上幣,這也增加了用戶參與的意願。
另一個關鍵點是入金和出金的便利性。過去ZK提幣一天完成是個優勢,而OP需要七天。但現在幣安等主流交易所都支持OP的快速充值提現,基本20-30分鐘就能完成,這實際上抹平了ZK的時效性優勢。
從技術成熟度看,L2Beat推出的評級體系中(越高越好,stage zero意味著排序器仍由安全委員會控制,stage one則是由白名單排序器供應商管理,stage two才是完全去中心化。),只有OP和Arbitrum達到了stage one級別,而大多數ZK項目仍在stage zero階段。這也是為什麼主流交易所更傾向於支持OP技術。
Kevin:
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必要的應用場景。回顧2021年時,NFT市場火爆導致gas費用高企,那時候Layer2解決方案,無論是OP還是ZK都開始出現。但在這個週期裡,我們並沒有看到類似的應用爆發。
另外,很多其他L1公鏈已經解決了擴容問題,用戶並沒有使用L2的迫切需求。現實情況是,當用戶發現其他公鏈已經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時,為什麼還要特意使用以太坊,還要在以太坊上額外使用L2解決方案呢?
不過,我對以太坊依然保持信心。如果未來出現新的應用,比如可能是NFT,也可能是其他應用,讓以太坊再次面臨擴容問題時,這些L2解決方案就能真正發揮它們的價值。
NingNing:
現在OP Stack也提供ZK rollup解決方案,只是採用度不高。雖然技術上ZK有優勢,但未能轉化為市場優勢。對ZK陣營來說是個難題,但並非毫無希望,關鍵在於如何找到突破口。
山寨ETF
PANews:如何看待以太坊作為山寨幣龍頭的地位是否發生改變?另外,目前萊特幣、Solana和Ripple等項目也在申請ETF,特朗普若上臺後這些幣種的ETF可能獲批,它們是否會重複以太坊ETF平淡的市場表現?
潘致雄:
從整體來看,以太坊的龍頭地位依然穩固。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市值規模,以太坊仍然是僅次於比特幣的第二大加密貨幣;其次是應用生態,以太坊擁有最豐富和最具代表性的DeFi和NFT應用生態系統。至於其他項目的ETF審批進程,我認為這是一個需要市場和監管共同適應、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同項目可能會面臨不同的挑戰和機遇。
Todd:
關於ETF這個話題,我想從幾個關鍵維度來分析:
- 首先,小市值加密貨幣推出ETF面臨現實困境。以萊特幣為例,其當前市值約77億美元,即使假設10%的幣流入ETF市場(約7.7億美元),按照0.2%的管理費計算,年收入僅有140多萬美元。這個收入規模對於貝萊德、富達這樣的大型金融機構來說,可能連維持運營團隊的基本開支都難以覆蓋,更不用說法務等高薪崗位的支出。
- 其次是質押收益問題。目前的ETF產品還不支持質押功能,這對於像Solana這樣提供約7%無風險質押收益的項目來說是個明顯短板。投資者在權衡時會發現,選擇ETF不僅無法獲得質押收益,反而要支付管理費,這種差異必然影響資金流向。
Kevin:
作為在傳統銀行工作超過十年的從業者,我認為當前的加密貨幣ETF產品還很初級。在傳統金融市場,ETF通常不會僅追蹤單一資產,而是會發展出指數ETF、板塊ETF等更豐富的產品形態。未來加密貨幣市場必然會出現更多元化的ETF產品,比如Layer 1板塊ETF、DeFi板塊ETF等。在這個演進過程中,以太坊作為最大的智能合約平臺,將繼續發揮其核心作用。
NingNing:
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市場預期與現實存在明顯差距。此前市場普遍認為ETF獲批後會帶來大量增量資金,推動整個以太坊生態和相關山寨幣上漲。但實際情況是,在美股市場中,加密貨幣ETF可能僅被視為中小型科技股的一種。
從11月以來的市場表現來看,資金並未按照預期的"比特幣ETF→以太坊ETF→山寨幣ETF"這樣的路徑流動,反而是像XRP、恆星幣(XLM)這樣在美國市場深耕已久的項目表現更為突出。這種市場認知與現實的差距值得投資者深入思考。
以太坊ETF資金流入量增加
PANews:以太坊ETF獲批後,其資金流入表現一直不如比特幣ETF。但最近,我們看到以太坊ETF的資金流入量在逐漸增加。想請教各位,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未來以太坊ETF的資金流入量是否有可能超過比特幣ETF?
Todd:
讓我們從投資者的心理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回想一下,很多人剛進入加密貨幣市場時,第一反應往往是"比特幣太貴了,我想買點便宜的",然後才選擇以太坊或其他幣種。這是很普遍的心理。
基於這個觀察,我認為有三個關鍵因素會影響以太坊ETF的未來發展:
- 價格門檻效應:當比特幣價格達到新的高位,比如15萬或20萬美金時,投資者自然會尋找價格相對較低的替代品。由於小市值幣種難以獲得ETF批准(因為管理費收入可能無法覆蓋成本),以太坊將成為最自然的選擇。
- Staking收益問題:目前以太坊ETF的一個明顯劣勢是無法支持staking。如果投資者直接在鏈上購買以太坊並進行native staking,可以獲得約3.26%的無風險收益。而購買ETF就會錯失這部分收益。這確實影響了一些投資者的決策,但如果未來ETF能支持staking,吸引力會大大提升。
- 混合型ETF機會:未來市場很可能會出現比特幣和以太坊的混合型ETF產品,比如80%比特幣+20%以太坊的配置。這種"套餐"式產品會吸引那些想要分散投資的投資者,為以太坊帶來新的資金流入。
雖然短期內以太坊ETF的資金流入可能仍然有限,但基於這三點原因,我對其長期發展持樂觀態度,只是需要給市場一定時間。
Kevin:
我從交易策略的角度來分析,主要看到兩種可能的資金流向:
- Long-Short策略:確實有交易者嘗試做多以太坊同時做空比特幣這樣的套利策略。但從今年10月份到現在來看,由於比特幣表現優於以太坊,這種策略的效果並不理想。目前這種策略的吸引力已經大大降低。
- 資金輪動效應:ETF的一個特點是提供了更便捷的資金轉換渠道。比如說,當投資者賣出比特幣ETF時,他們獲得的是現金,可以自由選擇投向股市、特斯拉或其他資產。這種便利性是把雙刃劍:優勢是可以更容易地在不同資產間轉換;劣勢是資金不一定會留在加密貨幣市場內部循環。
所以我的判斷是,雖然明年以太坊ETF的資金流入會繼續增加,但要超過比特幣ETF的可能性不大。
新一輪山寨季何時到來
PANews:以太坊生態似乎還在專注基建,是否需要轉向應用層面?另外,很多投資者都在關注新一輪山寨季何時到來。
潘致雄: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雖然以太坊已經發展了十多年,Solana的性能也相當不錯,但從基礎設施的角度來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舉幾個具體的例子:
- 並行化處理還沒有大規模實現
- 隱私層的建設仍不完善
- 去中心化應用的前端數據存儲問題
- 數據的可靠性和持續可訪問性
- 用戶體驗與Web2的差距
以目前的基礎設施水平,要實現真正去中心化的Web2級別用戶體驗還很困難。只有當每一層的能力都得到提升,我們才可能接近Web2的體驗水平。
說到應用層面,新一代應用必然會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而發展。比如看Uniswap的演進:從V1到V4,每一次升級都在適應新的基礎設施能力,考慮了性能優化、多Layer2部署、跨應用調用,以及自動化等新特性。
我認為山寨季一定會來,通常會伴隨著:
- 創新的玩法機制
- 新的流動性模式
- 新的貨幣化方式
- 更廣泛的用戶參與
Todd:
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定義"山寨"。這個定義在過去幾輪牛市中經歷了顯著的演變:
- 2013年:修改比特幣代碼,改個名字就算山寨
- 2017年:新的公鏈項目,哪怕還沒上線
- 2021年:DeFi項目、NFT項目都被視為山寨
- 2024年:新形式出現,包括:AI agent項目、藍籌項目的Meme、PPB(Protocol-owned-Bots)
實際上,如果按照新的定義,山寨季已經悄然開始了。這就像大浪淘沙,每輪牛市都會有新的山寨項目取代舊的,搶佔注意力和資金。投資者需要接受這種演變,而不是固守過去的認知。
Kevin:
我非常贊同Todd的觀點。現在的加密市場已經變得更加細分和成熟,我們應該像看待傳統金融市場一樣,按不同板塊來分析:
- AI相關項目
- NFT板塊
- 交易所代幣
- 公鏈生態
- DeFi項目
用統一的"山寨幣"來形容這些項目已經不合時宜了。每個細分領域都有其獨特的發展軌跡和估值邏輯。
NingNing:
我想從兩個核心維度來分析:
1.週期錯位:
- 當前的貨幣週期比預期延後了約一年
- 這直接影響了整個金融市場的資金週期
- 需要在傳統分析基礎上加上這個時間差
2.山寨季的必要條件:
- 技術創新成熟:AI agent可能在一年內有重大突破,預計2025年很多應用會以AI方式重構,這將帶來新的用戶需求和使用場景
- 資金環境:目前美債收益率接近4.6%,快要觸及歷史新高5%,在如此高收益率的環境下,難以期待熱錢大規模湧入加密市場,需要等待貨幣政策的實質性轉變
綜合來看,我預計真正的全面山寨季要等到2025年底或2026年春天。這個時間點既考慮了技術創新的成熟週期,也考慮了宏觀資金環境的變化。
以太坊升級
PANews:2025年第一季度將推出執行層和共識層的兩次升級,這些升級會給以太坊帶來哪些改變?另外,後續的Fusaka升級將在什麼時間實施?具體內容是什麼?除此之外,2025年以太坊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節點和新的敘事方向?
潘致雄:
好的,我主要聊聊Prague升級和Fusaka升級。布拉格(Prague)升級預計在明年一季度上線,其中有三個重要改進:
- 首先是EIP-7251,它允許單個驗證者持有最多2048個以太坊,而不是之前必須分散到多個節點。這樣可以減少網絡冗餘,提升效率,同時引入部分提款機制。
- 其次是EIP-7702,這是賬戶抽象的新形式。它允許現有的EOA錢包掛載新的合約邏輯,降低了用戶使用智能合約錢包的門檻。
- 第三是EIP-7691,針對blob生態。它增加了區塊數據容量,優化了定價機制,可能降低Layer 2的gas費用,不過這可能會影響以太坊的通縮性。
- 至於Fusaka升級,預計在2026年實施,主要包含兩個重要內容:EOF(以太坊文件格式)和PDAS(數據可用性採樣)。EOF是對以太坊虛擬機的重大升級,而PDAS則是實現DA技術的關鍵步驟,為未來的分片擴容做準備。
Todd:
我想從幾個方面來談談Prague升級。首先是時間線問題。雖然原計劃是在2024年底實施,但根據目前的進展來看,可能要推遲到2025年的2月或3月。現在剛完成第五版測試,按照以太坊一貫的嚴謹態度,至少還需要進行到第10版或第12版測試,之後還要經過私有測試網和公共測試網的驗證,所以保守估計可能要到明年3月份。
作為一個區塊鏈的原教旨主義者,我特別欣賞以太坊這次升級的理念。讓我解釋一下為什麼:
首先,區塊鏈的核心價值在於去中心化,這意味著需要有足夠多的節點。每個節點就像是一個賬本的備份,如果全球有上萬甚至十萬份備份,這個網絡才是真正堅不可摧的。這才是區塊鏈的本質意義。
但現在市場上有一些公鏈,為了追求所謂的"性能",走了另一條路:
- 他們選擇限制節點數量
- 對節點設置極高的硬件要求
- 需要使用昂貴的服務器
- 要求極大的帶寬和高性能CPU
這種做法導致的結果是,只有像AWS、華為雲、阿里雲這樣的大型雲服務商才能滿足要求。表面上看,這確實能帶來更好的性能,但問題是:
- 過度依賴這些中心化的雲服務商
- 一旦這些機房出現問題,整個區塊鏈網絡就可能受影響
- 這種情況在過去一年已經多次發生,有些鏈出現過宕機或停機
相比之下,Prague升級的方向令人敬佩。它做了兩個重要的改進:
大幅降低節點存儲負擔:
- 移除了遠古的歷史狀態數據
- 只保留必要的近期交易數據
- 將硬盤要求從幾TB降低到可能只需要100GB
- 讓普通家用PC也能運行節點
優化質押機制:
- 將單個驗證者的質押上限從32個以太坊提升到2048個
- 解決了節點進出隊列擁堵的問題
- 過去如果要質押3200個以太坊需要創建100個節點
- 現在只需要兩個節點就夠了
- 大大降低了參與門檻,讓普通用戶也能更容易參與
最讓我感動的是,即使以太坊已經發展到今天這個規模,它仍然沒有放棄最初的理想。它沒有為了追求性能而選擇"機房鏈"的路線,而是堅持:
- 持續降低參與門檻
- 追求真正的去中心化
- 讓普通用戶用家用電腦就能參與網絡
- 在不影響性能的前提下擴大節點數量
雖然這些更新經常會延期,招致一些批評,但我完全理解。因為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平衡:
- 既要保持或提升性能
- 又要讓更多節點能夠加入
- 還要確保家用PC也能運行節點
這需要反覆的論證和探討,才能找到最優解。雖然這些技術升級可能不會直接影響幣價,但這種堅持理想的研究方向,讓區塊鏈賬本能夠被更多人參與驗證的努力,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NingNing:
每次以太坊的底層協議升級都會帶來應用層的結構性變化。比如上海升級帶來了LST的興盛,坎昆升級推動了L2的發展。我認為這次Prague升級和Fusaka升級可能會促進基於賬戶抽象的DEX發展,因為新版本降低了創建賬戶抽象地址的gas開銷。
此外,blob定價機制的優化可能會更好地反映L2需求,影響以太坊的代幣經濟學。至於PDAs這部分,雖然模塊化敘事已經轉變,但其對行業的具體影響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2025預測
PANews:各位老師怎麼看2025年的行情變化?本輪牛熊轉換會在25年發生嗎?
潘致雄:
從宏觀和政策角度來看,確實還有很多利好沒有實現,比如特朗普上臺後的政策調整。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比特幣突破了十萬美元,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心理價位。與過去相比,這次觸及歷史新高後保持得相當持久,說明市場已經經過了充分換手。對傳統資本來說,這個價位可能是一個新的起點,還有很大空間。
Todd:
首先聲明這是非財務建議。對於2025年,我最期待的有三點:
- 以太坊ETF的質押鬆綁,這將帶來更多增量資金
- 特朗普家族在以太坊DeFi領域的參與可能帶來新的發展
- RWA(現實世界資產)的引入可能成為新的增長引擎和敘事
Kevin:
雖說是輕鬆話題,但涉及合規問題,我們都很謹慎。我同意潘老師的觀點,特朗普相關的利好還在持續。但我想從另一個角度建議大家思考:與其預測最高點,不如思考明年的最低點會在哪裡。就像去年這時候我預測可能是最後一次看到3萬美元的比特幣,現在看來確實如此。那麼明年會不會是最後一次看到6萬、8萬或9萬美元?這關係到每個人的投資策略和風險承受能力。
NingNing:
預測主要是娛樂性質,即使用最先進的AI模型也很難準確預測。我個人認為2025年可能與2024年沒有太大區別,不會出現超級牛市,而是繼續呈現季節性行情,建議把握春季和秋季行情。雖然不會有大的山寨幣牛市,但會出現板塊輪動的alpha機會。我會關注鏈抽象、AI agent、消費者鏈和PayFi這些新敘事方向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