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加密市場未來:投資者應保持強烈的好奇心

avatar
鏈捕手
2 天前

週六的分享有一點讓我很意外。

因為原先的推特號被封,我們重新申請了一個新號。這是我第一次用這個新號和大家進行線上交流,因此我原本認為這次交流留言提問的同學應該不多,所以我原計劃是用較長的時間和大家分享:

- 國家未來10年到15年可能的經濟走勢;

- 在這種走勢下我國資產可能的行情趨勢;

- 在這個趨勢下個人可以如何進行資產的配置和投資來對沖各種可能的風險

沒想到留言的問題數量竟然超過了前面任何一次線上交流留言的問題數。

因此,我在回答完大家的提問後只能用最後半小時和大家大概分享了上面三個問題。因為時間非常短,原本起碼需要兩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才能講清楚的很多邏輯我沒辦法詳細展開,所以在最後半小時的分享中,我主要表達的是觀點和結論。

在最後半小時的分享中,有些話我講得比較直白,為了避免節外生枝我把所有的錄音都刪掉了,希望大家諒解。

但對於前一個半小時的分享,我覺得有些話題可以在文章中再和大家詳細展開一下。

這些話題中有很多是關於AI代理的,有不少同學留言都問到了Virtual這個平臺。

我查了查微信文章的記錄,我第一次在文章中寫出Virtual的網站是在10月31日的文章中。我當時寫這個文章的時候,對這個平臺並沒有什麼把握,就像我在文章中寫的,我僅僅只是把它當作一種為AI代理融資的類似1CO的平臺。

此前,我寫過另一個和AI融資相關的項目,就是ORA的IMO。不過在觀察一段時間後,IMO並沒有流行起來,因此我對這種融資方式在AI中的應用漸漸淡了興趣。因此,當我發現Virtual時,僅僅只是一種好奇,純粹就是把它當作知識分享介紹給大家。

但有意思的是,在這篇文章的留言下,沒有一條是問關於這個項目或者這個項目代幣的。因此我就好奇了:

- 到底有沒有讀者根據文中的信息去這個平臺看看呢?

- 如果看了,有沒有什麼想法或者反饋呢?哪怕是負面的反饋都行。

我記得大概是2021年,我第一次在文章中介紹無聊猿時,好歹都還有讀者發佈了一條留言。儘管是負面的,但好歹也是一個反饋。

Virtual這個項目再怎麼不好理解也比NFT好理解一點吧?

有沒有讀者去認真看看呢?

大概過了1個多月,在12月2日的文章中我用一整篇文章詳細介紹了這個聯創的專訪。因為我覺得他的很多思維和觀點是很不錯的,很符合我的胃口。

我總是在文章中強調,我看項目首要就是看項目創始人,如果一個項目的創始人過關、項目賽道可以、策略也大體合適,這個項目大體上就值得很用心地關注了。

因此我覺得Virtual生態有起勢的可能。

但在那篇文章的留言中依舊沒有任何關於這個項目的反饋和留言。

我同樣好奇:讀者中有沒有人這次仔細讀一讀那篇專訪?如果讀了,有沒有讀者對這個項目有想法?

我之所以有這個疑惑,是源自我自己的經歷和教訓。

我在很早的文章中曾經寫過,我並不是第一次聽說比特幣就認知到了它的價值的,因此我錯過了非常早的紅利。

但是後來當大家依舊說它是CX的時候,我決定發狠心去認真地學習一下比特幣:

就算它是CX,我也要看它是怎麼CX的。

這一學就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這件事給我很大的一個經驗/教訓:

在這個生態,當我發現一個新鮮事物時,不管它是好還是壞,都應該追尋內心的好奇,去認真瞭解一下。

如果瞭解完,只要不是太離譜、太反底線、太背離自己的胃口,在控制風險的情況下都可以大膽地嘗試;

如果瞭解過後,因為認知不夠沒有參與,那也沒有什麼好遺憾的-------畢竟自己盡了力;

但如果連了解都不去了解,僅僅只是把它當作新聞或者消息,看完就扔掉,那很可能會丟掉重大的機會。

所以,我經常在文章中呼喚大家喚起心底的好奇心,對這個生態中的新鮮事物多一點好奇、多一點大膽的探索。

機會往往都是好奇心和探索欲找到的。

沒有好奇心和探索欲,哪怕機會就在眼前都未必抓得住。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