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BB Capital研究員Zeke
一、AI不可避免,但Crypto x AI呢?
2025年伊始,幻方量化開發的 DeepSeek 投下的一顆“核彈”震撼了AI界。中國僅使用 2048 塊 NVIDIA H800 GPU 訓練出來的 AI 模型,花費 558 萬美元(約為 Meta 成本的十分之一)便在 MMLU、GPQA 等基準測試中直面 GPT-4、Llama 3.1 等,甚至在複雜推理、中文語義理解等領域略勝一籌。儘管美國對中國實施了多年的芯片封鎖,但 DeepSeek 的計算能力大幅打破了美國的壟斷,中國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國情、但又不遜色於全球一流模型的技術道路,這種開源、低成本、同質化的做法,以驚人的速度突破了美國的計算防禦。
多年來,中國科技產品在性能上落後,被貼上了廉價、低端的標籤,相信這是很多人對中國互聯網公司的直觀印象。但 DeepSeek 不同,拋開是否超越 ChatGPT 的主觀感受不談,這件事情被美國政界和科技圈頻繁提及,本身就說明了問題。很顯然,中國現在已經從技術追隨者轉變為挑戰者,其全球連鎖效應十分深遠。
雖然最先受到影響的是我的錢包,這可以歸咎於對傳統AI發展的誤判,但我仍然想分享我的觀點,特別是關於 DeepSeek 對加密行業的影響。
1、NVIDIA是這次事件中最大的輸家。
首先,AI算力需求受到質疑;其次,NVIDIA的統一軟硬件計算架構CUDA被繞開。熟悉AI領域的你一定知道,CUDA是推動現代AI發展的重要基石。大模型開發者在使用NVIDIA GPU時,一般都會依賴CUDA來完成工作。CUDA對開發者的技術要求較低,因為它有預先封裝好的函數,開發者不用操心太多細節,但這是以犧牲執行效率為代價的。
由於CUDA是通用編程框架,限制了模型訓練的靈活性。DeepSeek的解決方案是直接使用PTX(NVIDIA為GPU設計的中間指令集框架),繞過硬件對訓練速度的限制,從而縮短訓練時間。其他模型需要10天的訓練時間,而DeepSeek只需5天即可完成。這也意味著,如果未來DeepSeek打算適配中國國產GPU,硬件適配過程將更加無縫,有望撼動NVIDIA在AI芯片市場的霸主地位。(本段摘自韓國未來資產證券關於DeepSeek訓練過程的報告)
除了 NVIDIA 股價可能下跌,嚴重衝擊與美股息息相關的加密市場之外,我個人認為長期來看,這其實對去中心化計算項目是有利的。首先,更多的個人 GPU 將能夠貢獻出多餘的算力。其次,如果 DeepSeek 的緊湊開源模型方式成功,將迫使許多 AI 公司開源模型,從而增加對本地部署和二次開發算力的需求。從 DeepSeek R1 的硬件需求來看,從最少 1.5B 參數到最多 70B,從 NVIDIA GeForce GTX 1660 Super 到 40、50 系列,甚至專業級的 A100、H800 GPU 都有機會貢獻多餘的算力。對於目前利用率有些不足的去中心化計算項目來說,這可能是一個潛在的突破——前提是延遲足夠低。
2、AI 框架項目:DeepSeek“核彈”之前的熱門加密賽道
在 DeepSeek 投下“核彈”之前,AI框架項目是加密領域最熱門的新興賽道,也是我在農曆新年前報道的最後一個話題。然而,隨著 DeepSeek 的突破,這些項目中的大多數現在正迅速趨於零。畢竟,DeepSeek 以不到 600 萬美元的成本與 OpenAI 平起平坐,而我們的AI框架項目,FDV 高達數十億美元,尚未產生任何可以真正被視為實用的AI代理的東西。
自區塊鏈誕生以來,人們對資產化的追求近乎痴迷。目前,加密領域對資產化的容忍度已經很高。對於甚至沒有上鍊的AI框架項目,它們只需要一個開源的GitHub倉庫和一個社交賬戶就可以發行代幣。這種“基於代碼庫的代幣”方式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被傳統AI公司“二向泊”攻擊而徹底消滅的風險。
在人工智能發展的黃金時代,傳統互聯網公司不太可能止步於DeepSeek作為唯一的武器。在中美競爭的背景下,人工智能的發展只會加速,而關鍵問題是Crypto如何與AI的上下游結合,凸顯去中心化的優勢,而不被意想不到的AOE擊倒。大體上,我們可以將Crypto x AI技術棧分為四個層次:算力、數據、中間件和應用。在目前的分層結構中,我看不出Crypto參與的必要性。但從未來的角度來看,隱私和安全可能是強項,因為AI代理已經成為替代或協助人類工作的現實。確保AI處理的工作和個人數據的隱私可能是傳統互聯網公司無法解決的挑戰。此外,如果AI能代理擁有支付權限,確保錢包的安全將成為一個問題。使用區塊鏈作為AI模型的合規和審計層可能是未來發展的關鍵方向。
另一方面,激勵機制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除了刺激計算能力和模型共享,激勵機制還可以教會 AI 如何與虛擬世界互動。與擁有數十年全球互聯網數據的 LLM 不同,教會 AI 正確的行為需要不斷進行人工標註。例如,教會視覺模型識別動物和汽車並不是可以外包給一群大學生的事情。要創建一個可以與虛擬世界互動的 AI 代理,需要一個龐大的去中心化個人網絡來教導 AI。這是一個潛在的方向。在我過去的文章中,我更詳細地討論了這一點。激勵機制還能推動什麼?與 DePin 結合,教會 AI 代理與物理世界互動,激勵 AI 獲得關注,激勵 AI 的二次創作(Bittensor 的激勵模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或者讓 AI 自動調整代幣激勵機制——這些都是令人著迷的可能性。這引出了我上一篇文章的另一個問題:當一個去中心化項目發展壯大並進入主流時,應該如何管理通貨緊縮和通貨膨脹?是靠簡單的代碼規則,還是靠項目團隊的幾個人,還是靠那些關鍵人物?當然,我們還有治理代幣。但在解決“女巫問題”之前,治理代幣毫無意義。民主投票永遠不會體現在治理提案中,因為 a16z 只需幾個錢包就可以否決一個大社區的投票,那麼投票還有什麼意義呢?
我們當然不可能像傳統互聯網公司那樣聚集一批高端的AI人才,也不可能購買或租用大規模的GPU集群進行訓練。試圖在區塊鏈中複製DeepSeek是一個白日夢。Crypto的作用是將不可替代的去中心化特性帶入另一個領域,就像我們曾經為世界帶來金融自由一樣。AI是人類必然的敘事,但關鍵問題是:Crypto能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
3、Wordcoin:關於加密烏托邦項目的首次討論
這是我第一次在文章中提到 Wordcoin。這個由 Sam Altman 發起的加密烏托邦項目至今在我看來都很荒謬。記錄虹膜的決定就像在國家監控和公司監控之間做出選擇,類似於《黑客帝國》中紅色藥丸和藍色藥丸的選擇。
然而,全民基本收入或金融包容性的想法在現階段似乎不再是一個笑話。DeepSeek 的 AI 代理能夠在本地部署以與頂級模型相媲美,它們已經開始出現在中國的醫院和政府機構中。根據麥肯錫 2024 年的預測,未來六年內,多達 50% 的工作可能會被AI取代。未來版本的 Wordcoin 甚至可能由政府分發。如果這種趨勢加劇,相關的全民金融代幣可能會出現並被反覆炒作。如果再給五六年時間,這可能與特朗普的總統任期相吻合。加密總統會發行這樣的代幣嗎?我認為很有可能。
4、伊隆·馬斯克和AI研究資金的未來
鑑於埃隆·馬斯克最近的言論,AI可能會在未來 25 年內主宰諾貝爾獎。我相信基於區塊鏈的籌款(甚至貢獻計算能力、存儲、方法和其他資源)來推動AI研究將比當前的去中心化科學(DeSci)運動更有趣、更有效。也許我可以稱之為去中心化人工智能科學,簡稱 DeAIS。
二、Meme Coin 不再是 Meme
之前,當我們討論 MemeCoins 時,重點是亞文化、社區共識和病毒效應。現在,坐在 GMGN 面前,我分析陰謀團體、主要地址和開發者的內幕交易。當 CA 在各種“垃圾幣”團體之間發佈時,就是開始的時候了。今天的 meme 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荒謬。在 Pump.fun 的當前階段,不要指望找到一個可以睡覺的穩定代幣——當你去洗手間時,圖表可能已經暴跌。
資產發行門檻的簡化、區塊鏈的高匿名性,將這種賭場般的文化推向了極致,一個無名小卒就能讓加密市場變成一臺 ATM 機。Meme的演化越來越隨意——不只是“代碼庫幣”,任何事件、任何人、甚至任何 AI 都可以成為幣。沒有文化核心,沒有共識約束社區,所謂的頭部項目幾周後就被遺忘。特朗普掀起的明星幣熱潮,僅僅持續了一個月,在總統米萊的一條推文下,數十億美元從 Sol 流回外界,標誌著meme的退卻。米萊的反應很簡單:刪推文,回覆“我不知道”。
AI的迅猛發展奪走了太多世界注意力,技術派別的發展停滯,散戶放棄價值投資,只能賭自己是被拉昇幣價的幸運兒,越來越稀缺的流動性被一次次抽乾,CEX和DEX每日的紅K線,傳統資本和外行對山寨幣的鄙視,都體現在了流動性的不斷流失中。
三、刻舟不能求劍
週期定律顯然已經失效,一切“雕蟲小技”都無法挽回敗局。BTC的牛市不一定意味著山寨幣也會漲,但BTC跌了,山寨幣一定會跟著跌。我們對山寨幣的認識必須更新,山寨幣市場不再是一份白皮書就能支撐起一個項目的市場,在一線CEX上市的大型項目必須足夠成熟,才能支撐其代幣價格。
回顧過去七年的代幣增長,2017 年市場中主要交易所上線的代幣不足 2000 種,而到了2024年代幣數量已逼近 25000 種(數據來源:CoinGecko,包括已下線代幣)。代幣數量的指數級擴張,本質上是區塊鏈低熵價值體系向高熵噪聲體系不可逆的演化。當 2017 年每一種代幣還揹負著“顛覆世界”的理想時,到了 2024 年,代幣已經演化為流動性退出籌碼。更多代幣的出現,並沒有帶來更多的創新或現實應用,但明星項目的估值,卻大幅提升了市場流動性的需求。
如前所述,沒有外界的認可,散戶投資者無法支撐這些項目的估值。大多數山寨幣項目在上市時市場價格達到頂峰,幣安成為他們的最終落腳點。加密世界需要一場革命。明星項目應該證明他們大量融資的合理性。Bybit 試行項目公開財務信息或許是一個潛在的解決方案。但在我個人看來,市場需要一場深度熊市來重塑山寨幣的估值體系和上市標準。
四、混亂
我曾經在 Ton 身上看到了一線希望,以為加密貨幣消費級應用的開端已經到來。但這絲轉瞬即逝的光芒隨著 點賺(Tap to Earn )風潮的消退而消逝。五年前,DeFi 催生的流動性挖礦將加密貨幣世界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五年過去了,我們唯一還算成功的領域就是 DeFi。
現在我跟業內人士交流,話題很簡單:“你買了BTC嗎?你做空了嗎?有CA嗎?”大家都很迷茫,找不到方向了。現在除了BTC,買任何幣都讓人睡不著覺。“鑽石手”如今已經不再是褒義詞,不持有BTC更像是傻子。
打開手機上各種區塊鏈媒體APP,感覺就像在看紐約時報和小報八卦。種種現象反映出,這個圈子的希望現在大部分都寄託在政策和關注上。從VC的角度來看,我們的未來可能在於只投資工具產品,而資產發行平臺為了生存,只能成為賣鏟子和收租的人。
結論
顯然,這並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現實。儘管加密貨幣的現狀似乎迷失在一片混亂的迷霧中,但DeepSeek的成功證明,創新和改革仍然是突破停滯局面的最有效途徑。加密貨幣目前處於有史以來最好的位置,有有利的政策、關注、資金和堅實的基礎設施。在不久的將來,許多山寨幣ETF可能會為市場注入新的流動性。
我們顯然身處主流,卻被困在自己的圍牆城市裡。
Meme Coins撤退的背後可能是一個轉折點,人類的未來可能不僅僅圍繞著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