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效應使瀏覽器使用量激增

本文為機器翻譯
展示原文

瑞士初創公司開發的 AI 代理支援瀏覽器使用量激增 5 倍,從每天 5,000 次增加到 28,000 次。

而中國初創公司 Butterfly Effect 的 AI "代理" 平臺 Manus 正在市場上引起轟動,一個意外的副作用出現了:Browser Use 工具突然成為科技社群的焦點。

Browser Use 是一個幫助 AI 代理 與網站更好互動的解決方案,已經見證了驚人的增長。據專案聯合創始人 Gregor Zunic 介紹,每日下載量從 3 月 3 日的 5,000 次增加到 3 月 10 日的 28,000 次。"過去幾天真的瘋狂了,"Zunic 告訴 TechCrunch,"我們現在是 GitHub 上增長最快的倉庫。"

主要原因來自一篇關於 Manus 如何利用 Browser Use 的帖子,在 X 平臺上吸引了超過 240 萬次瀏覽。Browser Use 在 Manus 的生態系統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幫助該平臺執行諸如導航選單和填寫表單等任務。

從 ETH Zurich 加速器專案到備受追捧的 AI 工具

Browser Use 由 Zunic 和 Magnus Müller 透過 ETH Zurich's Student Project House 的加速計劃開發。這對創始人相信,web 代理 - 自動導航網頁和 web 應用程式的助手 - 將成為 2025 年的一大趨勢。

BROWSER USE 在行動中的測試版
圖片來源: BROWSER USE

"從幾次隨意的午餐聊天開始的想法,已經變成了一個挑戰,"Zunic 回憶道。"我們在 4 天內創造了一個 MVP,在 Hacker News 上釋出,然後就爆紅了。從那時起,一切都像火箭一樣飛速發展。"

從技術上講,Browser Use 提取網頁的各種元件,如按鈕、小部件等,以便 AI 模型能夠更有效地進行互動。該工具還支援管理多個瀏覽器標籤頁、設定儲存檔案、執行資料庫操作以及處理滑鼠和鍵盤輸入等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付費版本,Browser Use 還提供自託管的免費版本,正是這個免費版本在 Manus 釋出後爆發式增長。Zunic 將他們的商業模式比喻為為尋找 web 代理機會的開發者"提供鏟子"。

"我們想創造一個平臺層,讓人們在上面構建各種瀏覽器代理,"Zunic 說。"在我們的設想中,到今年年底,網路上的代理數量將超過人類。"

儘管這一說法聽起來很大膽,但 Research and Markets 的資料預測,AI 代理市場到 2029 年將達到 420 億美元的價值。德勤也預測,到 2027 年,使用 AI 的公司中將有一半部署 AI 代理。

隨著 AI 代理趨勢不斷發展,Browser Use 的出現似乎再合適不過了。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