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穩定幣已成為主流金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許多銀行僅僅關注其基本概念。
- 以下是銀行需要清楚瞭解的穩定幣的一些重要方面。
穩定幣,從加密貨幣生態系統中的一個小概念,現在已經確立了自己在全球金融話語中的重要地位。
事實上,一些分析師認為這些穩定代幣可能成為美元的強大對手。根據比特幣新聞,支援這一假設有兩個關鍵因素。
首先,是擴大穩定幣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特別是在原油和農產品等必需品的支付方面。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國際趨勢日益增長,特別是在G20經濟體中,致力於開發一種非美元或去中心化的替代方案。
結果是,穩定幣——尤其是Tether [USDT]——已達到1,443億美元的市值,確立了在不斷發展的數字金融領域的領先地位。
超越投機瞭解穩定幣
從根本上說,穩定幣旨在與美元等資產保持1:1的比率。與高風險資產不同,穩定幣表現出與廣泛市場動力的負相關。
簡單來說,穩定幣的增長預示著資本從波動率產品中重新分配,表明尋求流動性的行為。在這個框架下,穩定幣充當風險緩解工具。
例如,在3月20-24日期間,USDT的淨流量圖表顯示紅色實體蠟燭反映了高度積累。
這一時期恰逢比特幣[BTC]拋物線上漲至區域性高點88,000美元,隨後強烈調整至81,000美元。

來源:Glassnode
因此,它們固有的穩定性使其比其他高風險資產投機性更低。然而,許多銀行仍然誤解這些穩定代幣的戰略角色——通常僅將其視為法定貨幣的簡單代表。
隨著金融環境的發展和去中心化日益具有結構意義,以下是銀行需要了解的穩定幣的一些重要方面。
銀行需要理解的重要事實
對任何資產來說,清晰的監管至關重要,但穩定幣面臨分散的監管背景。
例如,在美國,SEC和CFTC之間管轄權的不確定性造成了混淆。相比之下,歐盟正朝著使用其MiCA框架標準化的方向發展。
與此同時,亞洲呈現出混合圖景。這種全球差異使跨境活動變得複雜。事實上,當各國部署其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試點時,穩定幣可能在未來面臨更嚴格的監管。
但這還不是全部。即使在要求跨境支付的服務中,銀行也需要解決監管障礙,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這種使用情況。
總的來說,穩定幣在銀行業提供了重大的使用案例,增強了透明度和去中心化。
然而,要充分實現其潛力,銀行必須建立嚴格的監管監督,簡化跨境支付,並改變自身觀點——不再將穩定幣視為投機對手,而是視為主流金融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