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萬美元成「死亡分界」?中美握手言和,比特幣為何上演高臺跳水

長期來看,比特幣正從「數字黃金」向「跨國價值傳輸協議」演進。

撰文:Lawrence

一、協議落地:風險偏好轉移下的「蹺蹺板效應」

北京時間 5 月 12 日,中美兩國在日內瓦達成的關稅休戰協議,為持續數年的貿易摩擦按下「暫停鍵」。協議內容包括暫停 24% 的互徵關稅 90 天,保留 10% 基礎稅率,並建立第三國協商機制。這一進展直接刺激標普 500 指數期貨跳漲 3%,納斯達克收漲 4.35%。但比特幣卻在觸及 105,720 美元后意外回落至最低 100700 美金,形成「股幣背離」的罕見格局,截至發稿 BTC 已回升至 102600 美金。

數據透視:

比特幣 / 美元(橙色)對比標準普爾 500 指數期貨(紅色)和黃金(藍色)。資料來源:TradingView

短期資金分流: 過去 30 天,比特幣累計上漲 24%,而同期標普 500 漲幅僅 7%,黃金價格持平。隨著貿易協議降低市場不確定性,部分資金從加密資產回流傳統股市,導致比特幣與傳統市場的 30 天相關性升至 83% 的歷史高位 1。

機構持倉「雙刃劍」: MicroStrategy 及其關聯機構近期增持 13,390 枚 BTC,總持倉達 119 萬枚(佔流通量 6%)。儘管這被視為長期利好,但市場擔憂其集中持倉可能形成「價格操控」風險,尤其當平均成本攀升至 10 萬美元以上時,短期拋壓預期升溫。

二、技術面博弈:106,000 美元成「多空分水嶺」

5 月 12 日,比特幣短暫突破 105,800 美元后迅速回落至 101,400 美元,1 小時 K 線圖顯示價格跌破上升通道下沿。

比特幣 Alpha 價格水平。資料來源:X.com

Alphractal 首席執行官 Joao Wedson 指出,106,000 美元附近存在「Alpha 價格」阻力區,長期持有者可能在此位置觸發獲利了結。

關鍵風險指標:

清算磁吸效應: CoinGlass 數據顯示,若價格跌至 10 萬美元,約 34 億美元的多頭槓桿倉位將面臨強平風險,形成短期下行壓力。

支撐區間驗證: 四小時圖顯示,99,700-100,500 美元為近期「公允價值缺口」(FVG),若跌破則可能進一步下探 97,363-98,680 美元區間,回調幅度達 8%。

三、宏觀變量:CPI 數據與美元指數的「蝴蝶效應」

5 月 13 日公佈的美國 4 月 CPI 數據成為市場焦點。此前 3 月 CPI 錄得 2.4%(低於預期的 2.5%),若 4 月數據延續下行趨勢,可能強化美聯儲降息預期,利好風險資產;反之,若通脹反彈,美元指數(DXY)或突破 30 日高點,對比特幣形成壓制。

關聯性邏輯:

黃金 / 美元(左)vs 美元指數(右)。來源:TradingView

黃金與 BTC 的「避險替代」: 5 月 12 日黃金下跌 3.4%,DXY 攀升至 30 日高位,反映投資者從稀缺資產轉向美元及股市。這一輪動驗證了比特幣與黃金的短期正相關性。

美元霸權鬆動中的長期敘事: 儘管短期受挫,協議中「本幣結算試點」條款可能削弱美元貿易結算地位。歷史數據顯示,2018-2020 年貿易戰期間,比特幣在初期回調後最終突破 2 萬美元,其「去中心化結算工具」屬性或在中長期重獲關注。

四、市場情緒分化:巨鯨撤退與 ETF 資金流入的「背離信號」

鏈上數據顯示,持倉超 1 萬 BTC 的地址數減少 12 個,交易所儲備量下降 1.8%,暗示部分大戶選擇獲利了結。

然而,美國現貨比特幣 ETF 在 5 月 1-9 日淨流入 20 億美元,機構資金仍呈現「越漲越買」態勢。

結構性矛盾解析:

散戶槓桿風險: 當前山寨幣交易量激增 280%,但 HTX Research 指出其槓桿率尚處安全區間。相比之下,比特幣合約持倉集中於 9.8-10 萬美元,易引發「多空雙殺」。

機構「託底」邏輯: 貝萊德等華爾街巨頭通過 ETF 形成流動性壟斷,將比特幣日波動率從 18% 壓縮至 9%,定價權逐步向傳統資本傾斜。

五、未來推演:短期震盪與長期範式遷移

情景一(樂觀):

若 CPI 數據低於預期,疊加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比特幣或快速修復至 10.5 萬美元上方,並衝擊 12 萬關口。機構增持與 ETF 流入將構築「護城河」,使跌破 10 萬美元的概率低於 20%。

情景二(謹慎):

若 CPI 反彈引發美元走強,BTC 可能下探 9.7-9.9 萬美元支撐位。但 MicroStrategy 的 210 億美元增資額度為其提供「彈藥」,長期持有者拋壓有限,回調後或進入 9-11 萬美元箱體震盪。

結語: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

比特幣的短期波動,本質是傳統金融與加密生態的定價權拉鋸。對於投資者而言,需警惕槓桿風險與政策變量,但更應關注其底層邏輯的演進:當關稅壁壘與區塊鏈技術碰撞,比特幣正從「數字黃金」進化為「跨國價值傳輸協議」。

比特幣的真正勝利,不在於擊敗法幣,而在於證明人類需要多元化的價值錨點。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