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裁定阻止唐納德·特朗普總統頒佈的關稅政策,認為白宮在對來自與美國有大額貿易順差的國家的進口商品單方面徵稅時超越了憲法許可權。
據路透社資訊,法院陪審團確認,調節國際貿易活動的權力是國會的特權,在憲法中有明確規定。這一權力不能被行政令取代,即使在被認為緊急的情況下也不行。
法院要求特朗普政府在10天內釋出修訂令,正確反映判決精神。如果不遵守,正在爭議的關稅可能會被無效化。
這一判決是在聯邦政府面臨多起與進口關稅政策相關的訴訟的背景下做出的。最突出的兩起案件包括:一起由自由正義中心代表從被徵稅國家進口商品的小企業集團提起,另一起由包括俄勒岡州在內的13個州聯合起訴。
俄勒岡州總檢察長丹·雷菲爾德認為,特朗普總統的關稅"超越許可權、缺乏法律依據並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害"。他強調:"法院再次確認,沒有任何總統可以超越憲法設定的限制,尤其是在敏感領域如國際貿易。"
判決公佈後,特朗普政府代表立即提出上訴並駁回法院的論點,認為持續的貿易逆差是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的嚴重威脅。
白宮發言人確認,特朗普總統的關稅政策是為了保護美國工業、勞動者,並確保國家戰略利益。根據政府的論點,與多個國家的貿易逆差是一個需要透過強硬措施處理的緊急問題。
特朗普政府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作為實施新關稅政策的法律依據。這是一部通常用於對被視為敵對的國家實施金融制裁的法律。然而,這是美國總統首次將IEEPA用作調節全球範圍貿易關稅的工具。
自4月新關稅政策頒佈以來,聯邦政府已面臨來自企業、州和商業組織的一系列訴訟。目前,除了已經獲得法院判決的兩起訴訟外,至少還有五起與特朗普總統關稅政策相關的訴訟正在等待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