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於 5/22 通過《大而美》財政法案,在延長減稅的同時,加大國防預算並縮減社福支出,也引爆外界對財政赤字升溫的疑慮。對此,知名交易所 Coinbase 執行長 Brian Armstrong 於 6/4 發聲警告,假設國會持續無視 37 兆美元的債務問題,比特幣 (Bitcoin) 恐將趁勢崛起,取代美元 (USD) 成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與此同時,美國新罕布夏、亞利桑那等各州也開始將比特幣納入戰略儲備以自保,呼應民間對美元失信的疑慮。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重點摘要
- Coinbase 執行長 Armstrong 警告,美國如果解決不了債務問題,比特幣將取代美元儲備貨幣地位。
- 專家表示,赤字與印鈔持續增加將推升去美元化,美國各州開始囤比特幣自保。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警告《大而美法案》恐擴大貧富差距,而馬斯克 (Elon Musk) 稱該法案「令人作嘔」。
Armstrong :我愛比特幣,更怕美國崩潰
美國總統川普 (Donald Trump) 力推的《大而美法案》通過後,知名交易所 Coinbase 執行長 Brian Armstrong 於 6/4 在推特 (X) 發文警告:
「我熱愛比特幣,但我也認為強大的美國對全世界同樣重要,請盡快把財政搞好!」
他擔心美國如果無法解決目前高達 37 兆美元的國債問題,比特幣 (BTC) 可能會趁勢崛起,取代美元成為新的全球主要儲備貨幣。

諾貝爾經濟學家極力反對《大而美》,馬斯克也痛批「噁心」
這份由川普大力支持的《大而美法案》,內容包括:
延長稅務減免
加大國防預算
削減健保補助、糧食券與清潔能源補助
對此,有 6 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於 6/2 發函表示:
「該法案會進一步擴大貧富差距,導致公共債務再增加 3 兆美元以上,若法案條款永久化,後果更嚴重。」

曾為政府效率部 DOGE 的負責人馬斯克 (Elon Musk) 也於 6/4 在推特 (X) 怒噴《大而美》:「令人作嘔。」
他強調,這法案根本是亂花納稅人的錢,毫無財政紀律可言。

(馬斯克痛罵川普《大而美》減稅法案噁心,共和黨內部反對聲音不斷)
美國各州儲備比特幣來避險,應對印鈔政策
新罕布夏州眾議員 Keith Ammon 表示,地方政府早就對聯邦政府的印鈔政策感到不安。他表示:
「我們不是在比較哪個地方政府誰囤的比特幣多,而是跟聯邦政府比誰更早避險。」
他強調,美國政府為了應付債務,只能繼續印鈔,這會影響美元在全球儲備地位,而地方政府擁有比特幣是一種避險策略。

美債加深去美元化,比特幣或成全球主要儲備貨幣
總結來看,假設美國政府持續印鈔,國會又沒辦法統合兩黨意見來改革預算制度,將會加深去美元化。從企業到地方政府,學者到科技巨頭,有越來越多聲音指向比特幣 (Bitcoin) 或許是下一個「全球共識」也說不定。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自從 AI 概念出現後,就一直有 AI 將取代人類,毀滅世界相關言論出現。對此,AI 加密沙皇 David Sacks 於 6/2 在知名科技頻道 《All-In Podcast》上,直指這場「AI 末日論」根本是有效利他主義 (Effective Altruism, EA) 在背後操作的敘事。
他進一步表示,在背後帶風向的其實是拜登政府前幕僚、AI 新創公司 Anthropic 與 EA 資金網的核心人物共同串謀,以恐懼行銷來換取全球 AI 話語權。同時 Sacks 也點出一個盲點:「美國現在到底是怕 AI 造反,還是怕中國變成全球 AI 老大?別還沒開打就認輸。」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重點摘要
臉書創辦人 Dustin Moskovitz 砸錢支持一大票 AI 研究機構,炒作「AI 末日論」。
拜登政府前 AI 幕僚轉跳 AI 新創公司 Anthropic,政商勾結。
Sacks 警告美國別只怕 AI 失控,更要擔心中國搶下全球 AI 主導權。
「AI 危機產業鏈」根本是演出?背後金主一個人
Sacks 開場就嘲諷「AI 末日論」充斥在所有社群媒體上,但其實都是一群有效利他主義 (Effective Altruism, EA) 的信徒在自導自演。
他指出,臉書共同創辦人 Dustin Moskovitz 透過自家基金會 Open Philanthropy,砸了 1.6 億美元來支持一大票支持 EA 的 AI 研究機構,還拍影片在網路上散播恐懼。

而負責分配這筆資金的核心人物 Holden Karnofsky,不僅是 EA 核心成員,更與 Anthropic 創辦人 Dario Amodei 的姊姊結婚。資金、人脈、意識形態全都連在一起。

前拜登幕僚跳槽 Anthropic,AI 政策誰在寫早就決定好
Sacks 還點出,幾位前拜登政府 AI 幕僚,川普勝選後就幾乎都跳去 Anthropic。像是:
Tarun Chhabra:前拜登政府 AI 政策的高階律師。
Elizabeth Kelly:拜登政府 AI 安全機構創辦人。
Sacks 對此表示:「很明顯,現在 EA、拜登政府、Anthropic 都連在一起。」

全球 AI 治理不是中立,是為了全球 GPU 控制權
Sacks 引用全球運算治理 (Global Compute Governance) 這個詞,來批評這種由少數人來主導的 AI 權力鬥爭,目標是決定:
誰能用 GPU:限制算力資源,透過許可制來控制 AI 發展權。
誰能寫 AI 模型:所謂的 AI 安全審查,其實是參雜意識形態的審查制度。
誰能出口技術:拜登政府用行政命令來限制晶片出口,還想透過國際協議把整個 AI 生態都納入自家規則。
別只怕 AI 毀滅世界,真正風險是中國主導全球 AI
Sacks 不否認「AI 末日論」是一種可能,但他認為這不該是唯一該被關注的風險。
他表示,中國 AI 主導全球秩序的風險更真實、更急迫,但這些推動全球 AI 治理的人卻隻字未提,只喊話要限制美國本土創新。他表示,美國設限自己,最後只會輸給沒在理你規則的中國。
政府利用意識形態控制 AI,才是真正失控
Sacks 最後警告,AI 真正可能導致「反烏托邦」的風險,是政府與意識形態聯手控制 AI。
他提到過去 Google 出現的「黑喬治華盛頓」圖片事件,以及拜登行政命令強推「多元、平權、包容」 (DEI) 引進 AI 模型的做法,都是政府試圖掌控 AI 敘事權的證據。他表示:
「這不是理論,是發生過的事。AI 沒殺人,但它被利用在幫忙說謊、改寫歷史。」
(GPT 變得有點詭異?三大事件揭露 AI 的潛在失控風險)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在 Solana 生態掀起發幣狂潮的迷因幣發射平台,Pump.fun 如今或將發幣。知情人士透露,該團隊正計畫以高達 40 億美元估值進行 10 億美元的代幣銷售,引發多位業內人士的不同評價與質疑。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Pump.fun 啟動 10 億美元代幣銷售,FDV 上看 40 億美元
根據 Blockworks 引述兩位消息人士,Pump.fun 計劃在近期推出自家代幣,總募資金額上看 10 億美元,將分別開放給公開與私募投資者參與。三位相關人士進一步指出,這輪發售將給予 Pump.fun 高達 40 億美元的完全稀釋估值 (FDV)。
官方並未對此作出回應,發行時間也尚未定案,但部分聲音指出,最快將在兩週內推出。如果這個從幾個月前就有的傳聞屬實,那麼 Pump.fun 將成為最新一間加密獨角獸,並進一步強化其在迷因幣發行市場的主導地位。
(Pump.fun 遭爆將發幣?團隊闢謠但暗示:將適當回饋用戶、好事多磨)
鏈上最大競技場:Pump.fun 的崛起與轉型
Pump.fun 自去年推出以來,因提供即時、高效且零審查的發幣功能,迅速吸引大量加密用戶進場。Dune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計產出超過 1,100 萬個代幣,總市值約 45 億美元,並創下 7.3 億美元收入的驚人成績。

近幾個月來,Pump.fun 除了上線自家 AMM PumpSwap,結束與 Raydium 的合作關係,也推出了行動版 App,並重新開放直播功能,持續強化生態與用戶黏著度。
Pump.fun 發幣會是財富重分配的實驗嗎?
鏈上觀察員 @MiyaHedge 提出一項驚人計算:「Pump.fun 最早的種子輪估值僅 1,200 萬美元,若以目前估值計算,初期投資人帳面報酬已高達 322 倍,甚至可能在代幣上線 (TGE) 時達到千倍報酬」:
雖然 Solana 用戶都因 Pump.fun 而破產,但如果我是團隊,還是會這樣做。因為要與 Twitch 或 Kick 等平台競爭,他們需要這筆 10 億美元的籌碼。
他認為,若團隊能將代幣大量空投給用戶,讓沉迷賭博的資金回流平台,或許能形成「鏈上刺激方案 (onchain stimmy)」,雖然他個人偏向認為這樣的流動性最終仍然會流出市場,但依舊視這次發幣為「正向事件」,是一次從富人向散戶的財富轉移實驗。
研究員批:根本是團隊與投資人的逃生艇
與 Miya 相反,DeFi 研究員 @defi mochi 則直接批評 Pump.fun 發幣是為了「讓投資人與團隊套現退場」:
即使比特幣創下新高,Pump.fun 的營收卻比 2 月高峰下滑了超過 86%,這代表他們很清楚平台在競爭加劇的情況下正走向邊緣化。
在他眼中,這次代幣發行並非生態成長的象徵,而是 Pump.fun 對其黃金時代已結束的清楚認知。
(價值榨取、重創散戶?Pump.fun 才是山寨季沒來的罪魁禍首?)
Pump.fun 正在吞噬 Solana 生態,毫無回饋
知名交易員 @imperooterxbt 則對 Pump.fun 的影響提出更激烈批評:
Pump.fun 團隊將用戶手續費全數入袋,與 Raydium 分道揚鑣,甚至推出自己的 AMM 抹煞了 Raydium 幫助他們成長的貢獻。
他強調,Pump.fun 雖然帶動交易熱度,卻也正在吸乾 Solana 的其他應用與協議的資源,而沒有回饋生態,他直言:「Pump.fun 只把我們當作提款機,而非用戶。」
他支持另一競爭對手 Launchcoin 與 Believe app,認為這些平台願意與 Solana 生態合作,在利潤分配上更友善。
(從 Believe 爆紅看網路資本市場的機會與風險: ICM 能引領下一波牛市嗎?)
展望未來:發幣是轉型、重啟,還是退出前的最後一舞?
Pump.fun 的成功證明了「發幣即價值」的可行性,但背後的惡名昭彰也讓其最終在加入發幣行列時,面臨了整體信任結構的動搖甚至是瓦解。
這次估值 40 億美元的發幣,是一次資本槓桿的成功操作,還是一場迷因泡沫的高點?答案還仍待揭曉。不過 Pump.fun 此舉,也確實掀起加密社群對「公平、回饋與信任」的爭辯與反思。
(Pump.fun 創作者收益分潤計畫引「助長詐騙」爭議:論價值回歸社群的重要性)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