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蠶食市場份額:比特幣現貨 ETF 交易量已達全球 25%

比特幣現貨 ETF 正迅速顛覆加密市場的交易格局,短短半年,這類產品已搶進主流,如今已佔全球比特幣現貨交易量的 25%。Animoca Brands Research 近日報告更指出,這股 ETF 浪潮不僅讓比特幣成為機構資產配置的新寵,也可能成為加密主流化的其中一條道路。

傳統金融入侵?ETF 吃下四分之一比特幣現貨交易量

The Block 數據指出,截至昨日,全球比特幣現貨 ETF 已佔比特幣現貨總交易量的 25%,對比去年 10 月的 10%,成長幅度驚人。原因不外乎是出於本身產品對機構投資人的吸引力,也讓散戶能透過熟悉的券商帳戶投資比特幣,省去私鑰管理與加密錢包的學習門檻。

作為歷年來最成功的金融產品發行之一,多檔加密 ETF 在短短一年內吸引數百億美元資金。其相較直接購買加密貨幣較為簡單的稅務申報、直觀的傳統投資組合整合、相較 CEX 能免除對手風險 (counterparty risk) 等優勢,成為近年投資人首選的比特幣投資工具。

加密 ETF 市場仍是冰山一角,五年內有望成長六倍

根據 Animoca Research 報告,目前全球加密 ETF 管理資產 (AUM) 達 1,683 億美元,但這只佔全球 ETF 市場 14.8 兆美元的 1.1%、全球資產管理總規模 128 兆美元的 0.1%。換言之,加密貨幣的「ETF 化」才剛開始:

我們預測,加密 ETF AUM 有望在 5 年內突破 1 兆美元,相當於成長六倍以上,並吸引更多機構資金湧入,讓比特幣等加密資產真正成為「全球資產組合」的一環。

(遍佈 DeFi 走向傳統金融,穩定幣發行商 Circle 上市算是一種加密渣男嗎?)

美國主導 ETF 版圖,歐洲多元、亞洲醞釀中

目前,美國以 1,443 億美元、85.7% 的市佔率遙遙領先全球 ETF 市場,主要動能來自於去年初核准的比特幣現貨 ETF。與此同時,歐洲的資產規模雖僅 153 億美元,但涵蓋更多樣的山寨幣 ETF (如 ETH 或 SOL 等) ,展現多元化特質。

其他地區如加拿大與香港也逐漸成為區域性加密金融中心,尤其是監管政策相對明確,正吸引發行商與資金流入。

(螞蟻集團計劃申請香港與新加坡穩定幣牌照,瞄準亞洲金融重鎮)

市場數據揭示:加密 ETF 投資人抗跌性更強

從數據來看,美國比特幣現貨 ETF 的 AUM 現已佔整體比特幣市值約 6%,交易量甚至已接近或超越美國黃金 ETF。即使在 2025 年初市場下跌階段,加密 ETF 的市場佔比仍逆勢提升,顯示其投資人更具長期配置心態。

下一波戰場:山寨幣 ETF 與監管攻防戰

加密 ETF 的下一波關注點正轉向山寨幣,美國多檔山寨幣 ETF 申請案中,以 SOL 與 XRP 為首開始浮上檯面,引發潛在「山寨幣 ETF Season」的期待。然而,最大的變數仍來自監管。

(後市可期?彭博分析師:準備迎接山寨幣 ETF Summer、Solana 打頭陣!)

SEC 近期對 ETF 質押的態度將成為近期監管關鍵,而未來是否核准更多山寨幣 ETF,則將取決於資產的成熟度、流動性、發行商經驗及是否具「Made in USA」標籤。

ETF 將是推動加密主流化的金融引擎

加密 ETF 串起了傳統金融與加密世界,為加密資產提供更穩定且安全的投資途徑。從比特幣現貨 ETF 的爆紅,到山寨幣產品的蠢蠢欲動,有人將其視為產品創新與金融秩序重塑,也有人擔憂傳統金融 (TradFi) 的蠶食會讓加密領域漸趨勢微。

(傳統金融整合區塊鏈讓加密黯然失色:Cypherpunk 走向邊緣後留下了什麼?)

但隨著傳統投資人陸續進場佈局,或許加密 ETF 最終仍是加密貨幣走向「金融主流化」少數的合規路徑,只是不會是唯一解方。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隨著比特幣屢創新高,越來越多上市公司投入該資產作為儲備策略。但當股價與資產價值脫鉤,風險也隨之而來。資產管理公司 VanEck 警告,醫療科技公司 Semler Scientific (SMLR) 目前市值已接近其所持比特幣價值,若持續惡化或將導致股東價值被嚴重稀釋,影響公司營運。

比特幣大漲、股價卻腰斬:Semler 市值未能反映資產成焦點

Semler Scientific 自 2024 年 5 月起轉向比特幣儲備策略,目前已持有 4,449 枚比特幣,總價值約 4.75 億美元,在全球上市公司中排名第 14。然而,Semler 的股價卻不升反跌,年初以來下跌近 45%,市值僅剩約 4.01 億美元,與持有資產的價值幾乎持平甚至略低。

Bitcointreasuries 數據顯示,該公司目前的「NAV multiple (即市值除以比特幣資產價值)」僅為 0.841,顯示市場未給予任何溢價,反而是折價。VanEck 數位資產研究主管 Matthew Sigel 對此點名該公司,成為首家面臨「公司市值貼近資產部位」風險的比特幣持有企業。

(微策略 MSTR 成比特幣新指標,mNAV 溢價比和追蹤網站介紹)

VanEck:當市值追不上持有資產,發新股將不再創造價值

Sigel 指出,許多企業透過「At-the-Market (ATM)」機制即時增資籌錢購買比特幣,但若股價接近或低於每股淨值,持續發行新股將不再有戰略意義,反而會稀釋既有股東的持股價值。他警告:「這不是資本形成,而是價值侵蝕。」

為避免這種惡性循環,Sigel 建議企業應建立風控機制,包括:

  • 若 NAV multiple 連續 10 日低於 0.95,應暫停增資行動

  • 若比特幣價格上漲但股價無明顯反應,應優先考慮進行回購

  • 若估值長期無法反映資產部位,應啟動全面策略評估,考慮合併、拆分或結束比特幣策略

他也特別提醒,企業高層的薪酬應與「每股資產淨值成長」掛鉤,而非單純以持有比特幣的數量來衡量,否則將重蹈部分礦企「高薪又濫發新股」的覆轍。

(不是每家公司都能當微策略:從 Sharplink 暴跌 70% 看加密儲備公司有何風險)

Semler 為何市值偏低?可轉債、流動性與業務糾紛成主因

Semler 的估值為何無法同步比特幣上漲?VanEck 與 Blockstream 執行長 Adam Back 在留言區展開討論,Sigel 認為有三項主因:

  1. Semler 為小型股,市場流動性較低

  2. 唯一發行的可轉債交易價格偏低 (年化收益率達 11%) ,顯示投資人信心不足

  3. 原有醫療器材業務表現不盡理想,拖累公司整體估值

Adam Back 則補充指出,Semler 曾涉及一宗現已和解的醫療設備相關訴訟,但市場對此了解有限,資訊落差可能導致投資人遲疑。他推測公司當時可能有暫停增資與買幣計畫,近期雖恢復動作,但市場並未同步反映其積極行動。

(比特幣儲備策略公司正熱:大規模買盤如何推高幣價、又成市場未爆彈?)

話題紅利不再:比特幣儲備戰略正走入試煉期?

對許多公司來說,買入比特幣原本是吸引市場目光、打造資產槓桿的策略,但若公司市值始終無法反映其持有資產,這套模式便難以為繼。Sigel 強調:

當一家公司市值已接近其持有加密資產價值時,任何進一步的股權稀釋都將對現有股東構成損害,而非創造利益。

Semler 只是頭一家,這項警訊也將衝擊其他選擇以加密貨幣作為資產配置的上市企業。VanEck 的呼籲,也將成為市場的當頭棒喝,公司在投入之前或許應該先思考「投資人買不買單」。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