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 ($BTC) 長期持有量超過新增挖礦量……增強稀缺價值

本文為機器翻譯
展示原文

關於比特幣(大餅)的長期持有代幣數量超過新發行量,從而進一步強化了稀缺性敘事的分析已被提出。這是首次長期持有代幣超過新供應量,在市場結構方面顯示出重要變化,因此備受關注。

根據18日美國富達數字資產(Fidelity Digital Assets)釋出的報告,最近每天平均有566個比特幣(大餅)被吸收到10年以上未移動記錄的"古代供應(ancient supply)"領域。這一數字高於目前每天的比特幣(大餅)挖礦量450個。報告將此解讀為比特幣(大餅)供應縮減正在以超出預期的速度進行。

富達研究分析師傑克·韋恩賴特(Zack Wainwright)表示:"超長期持有者的強烈信心持續對市場產生廣泛影響",並評價供應減少證明了投資者的信任度。他接著補充說:"這種古代供應的日常比重正在逐漸增加,減少的情況不到總量的3%"。

目前,古代供應代幣數量超過340萬個,約佔總供應量的17%。其中一些可能是中本聰持有的代幣,相當一部分實際上可能是"丟失的資產"。不過,報告解釋稱,2024年美國大選後,一些長期持有者為應對市場不確定性而移動資產或實現利潤,導致古代供應減少的頻率也有所增加。

事實上,富達表示,自6月8日起,持有超過5年代幣的地址供應減少頻率比平常高出3倍以上,這可能是部分資金流入市場導致近期價格停滯的背景。比特幣(大餅)在2025年迄今僅上漲約12%,與往年強勢行情相比相對疲弱。

在此背景下,富達還分析稱,長期持有行為和古代供應的增加從長遠來看可能成為比特幣(大餅)的獨特屬性。特別是機構投資者的流入和基於數字資產的投資產品的擴散將進一步加速這一趨勢。韋恩賴特強調:"這是現有任何資產都不具備的比特幣(大餅)特有特性","在需求增加的時刻,稀缺性將發揮更大價值"。

與此同時,鏈上分析公司Glassnode最近還指出了比特幣(大餅)持有期間盈利實現模式的變化。過去,12個月以上的鯨魚地址是主要賣出主體,而最近,12個月以下的短期投資者佔全部淨盈利實現的83%。特別是6-12個月持有賬戶的日收益為6.53億美元(約合90.76億韓元),是今年以來的第二高記錄。

這種模式可以解讀為長期和短期投資者心理的轉折點,並可能成為預測比特幣(大餅)價格走向的主要變數。

實時新聞...前往Token Post電報

<版權所有 ⓒ TokenPost,禁止未經授權轉載和重新分發>

#比特幣#長期持有#供應減少#富達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