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WA 的 DeepSeek 時刻將至:發展趨勢、落地路徑與機構最佳實踐全景解析

Chainfeeds 導讀:

RWA 不再僅僅是一個概念,而是已經成為一個市場。

文章來源:

https://mp.weixin.qq.com/s/CN2a9QLnDf7saWoH463O7A

文章作者:

Cobo


觀點:

Cobo:「每一項資產 —— 每一隻股票、債券、和基金 —— 都可以被代幣化,這將帶來投資革命」。這句話出現在貝萊德今年 3 月 31 日發給所有投資人的年度致函中,是整個傳統金融對數字資產態度轉變的標誌性時刻。與去年的年度致函相比,今年的版本首次明確提到穩定幣、RWA、代幣化、數字資產等關鍵詞,而且全篇都在為代幣化所帶來的金融民主化搖旗吶喊。那為什麼包括拉里・芬克在內的那麼多大佬選擇此時此刻來高調討論 RWA?一個根本原因在於宏觀格局的鉅變:全球地緣政治風險上升、資本管制加強、美元體系碎片化,全球資金流動正尋找更快速、合規、透明的渠道。與之對應,數字資產的基礎設施和政策框架正逐步完善,美國在推進穩定幣與代幣化立法,亞洲多個國家更是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在這樣的背景下,RWA 的代幣化不再是炒作,而是傳統金融高效對接未來金融體系的關鍵路徑。在拉里・芬克看來,華爾街推動代幣化不是為了「加密而加密」,而是出於對效率、流動性與市場觸達能力的深刻訴求。首先,傳統金融產品如債券、私募信貸結算週期長、手續繁瑣,RWA 上鍊則實現了 T+0 即時結算、24 小時不間斷流動性、以及全鏈透明審計。貝萊德、Franklin Templeton 等機構已經發行可在鏈上結算的國債代幣,並通過智能合約實現收益每日分發。其次,代幣化資產能觸達傳統渠道無法覆蓋的用戶群體。例如,Ondo、Matrixdock 推出的代幣化國債被大量 DAO、金庫和新興市場用戶購買,這些群體通常不符合傳統 KYC 條件。最後,代幣還具備可編程性,可以在資產層面直接嵌入規則,如合規性檢查、自動再平衡、收益分配和治理權等邏輯。RWA 的這三大能力 —— 降本、拓展、智能 —— 使其不僅是金融產品的數字化升級,更是全球資本市場基礎設施的重構機會。截至 2025 年 6 月 9 日,公開鏈上已代幣化的現實世界資產總規模達到約 234 億美元,涵蓋美國國債、房地產、企業信貸、各類基金及大宗商品,約佔穩定幣市值的 10%、整個加密市場的 0.7%,已躋身所有加密代幣總市值前十。這一數字雖仍遠低於傳統金融市場,但已不再是邊緣實驗。Figure 利用 Provenance 鏈將超過 120 億美元的房貸資產「搬」到鏈上,實現了 eNote 形式的數字登記系統,免去了紙質流程和中介託管,顯著降低摩擦成本。Securitize 則將阿波羅的 10 億美元信貸基金帶上鍊,為機構投資者提供鏈上結算、每日分紅的新體驗。此外,Maple Finance、Centrifuge 等項目也在不斷擴大鏈上信貸的可用性和規模。隨著更多機構資金入場、跨境需求上升和合規框架落地,RWA 正從技術概念走向金融主流,成為加密金融與傳統金融融合的橋樑。

內容來源

https://chainfeeds.substack.com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