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le 股價飆升 7 倍奠定穩定幣龍一地位,傳統金融科技巨頭加速佈局。
作者:Ethan
原創:Odaily 星球日報
封面:Circle
6 月 12 日,美國參議院以 68 票贊成、 30 票反對的壓倒性優勢通過《指導和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GENIUS 法案),為錨定美元的穩定幣建立起首個聯邦監管框架。這部被稱為 “美元數字化基礎設施” 基石的法案,如今距離正式成為法律只差眾議院通過和總統特朗普簽字確認,預計將在 8 月國會休會前正式落地。
法案通過的消息迅速引發了市場連鎖反應。穩定幣發行商 Circle 成功掛牌紐交所,上市首日股價一度飆升超 200% ,目前股價暫報 240.6 美元,這與其發行定價 31 美元相比,漲幅已達驚人的 674% ,成為 “穩定幣第一股”(詳情參考:《加密牛市,全在美股:Circle 從 31 美元到 165 美元的十天》)。與此同時,穩定幣總市值突破 2500 億美元,年交易額超過 Visa 和萬事達卡交易總和,全球活躍地址數達到 2.61 億個,穩定幣已悄然成為全球數字金融系統的 “水電煤”。
這一政策拐點,像極了 20 世紀 90 年代互聯網立法時刻:立規矩者未必是創新者,但往往是催熟者。當政策東風吹起,市場註定不再平靜。那麼,在這場由 GENIUS 法案點燃的穩定幣 “淘金潮” 中,誰已搶跑?誰將崛起?普通人又如何在浪潮中分一杯羹呢?
市場風向標:誰率先搶跑?
GENIUS 法案的通過正在撬動整個資本市場的結構性重估,不僅穩定幣發行方迎來 “監管紅利”,傳統金融機構和科技巨頭也紛紛下注,加速進入合規穩定幣生態。一批加密概念股甚至提前反應,成為市場捕捉政策紅利的風向標。
穩定幣發行方:合規巨頭喜迎春天,離岸玩家面臨挑戰
Circle(CRCL):全球第二大穩定幣 USDC 的發行商,率先受益於 GENIUS 法案帶來的合規紅利。Circle 於 2025 年 6 月成功在紐交所上市,發行價定為 31 美元,首日股價一度飆漲至 69 美元,漲幅超 200% ,盤中多次觸發熔斷機制。Circle 已在公開場合明確其將全面對接 GENIUS 監管要求,以美國國債和現金作為核心儲備資產,成為 “美元 2.0 ” 的代表之一。
Paxos、TrustToken(TUSD 發行方)等持牌機構也加快向 GENIUS 框架過渡,爭取聯邦級穩定幣發行資質;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一批離岸項目如 Tron USDD、Tether USDT(BVI 註冊),面臨信息披露、儲備結構審計壓力,一旦遭遇跨鏈流動性限制或銀行通道壓縮,將逐步失去主流交易場景。
SBET(StableBet Technologies):近期美股交易中異軍突起的新概念股,被視作 “合規穩定幣 + 鏈上博彩支付” 的雙風口玩家。其產品核心是構建 USDC 在去中心化博彩平臺中的實時清算通道,並已接入 Base 和 Polygon 鏈上生態。GENIUS 法案公佈後,該股連續 3 日漲停,引發散戶與機構搶籌。
此前,更多美股加密概念股,如 SRM Entertainment、SharpLink Gaming 和 Coinbase 等詳情,Odaily 星球日報在《加密牛市,全在美股:Circle 從 31 美元到 165 美元的十天》有做歸集整理。
傳統金融機構:積極擁抱穩定幣,佈局數字新版圖
摩根大通(JPMorgan):其穩定幣項目 “JPM Coin” 早在內部結算中實現應用,如今也逐步擴展至對接 USDC 通道,為機構客戶提供鏈上清算服務。在 GENIUS 法案通過後,JPM 宣佈考慮申請正式穩定幣牌照,以拓展外部客戶業務。
高盛、花旗集團、美國銀行等老牌銀行正在加速與 Circle、Paxos 等合規發行商合作,通過 API 對接穩定幣清算池,以應對客戶對實時跨境結算和 RWA 通證化需求的激增。
SRM(Secure Reserve Management):這是一家被認為可能成為 “傳統資管+穩定幣託管服務” 先行者的公司,主打服務是基於國債+穩定幣的組合資產管理,其股價在 GENIUS 法案通過後也受到追捧,被稱為 “鏈上版貝萊德”。6 月 16 日該股單日飆升逾 5 倍,市值從幾千萬飆至約 1.58 億美元。暴漲源於公司宣佈獲得 1 億美元投資並開啟波場(TRON)代幣金庫戰略,成為 “Tron 版微策略押注加密資產儲備”。(補充閱讀:《Tron 合併 SRM 劍指納斯達克,孫宇晨這波在大氣層》)

科技與互聯網巨頭:入局支付與 RWA 賽道,拓展應用邊界
螞蟻集團: 2025 年 6 月宣佈將在香港、新加坡、盧森堡同步申請穩定幣發行相關合規牌照,且已完成監管沙箱測試,成為亞洲互聯網公司中率先跑通合規路徑的代表。其 “Trusple 鏈上支付+USDC 結算” 產品已在東南亞試點。
京東科技:悄然推出 “鏈上跨境採購結算平臺”,計劃對接 USDC、HKDC 等多元穩定幣資源,用於供應鏈結算,尤其針對一帶一路電商場景。未來可能打通 RWA 託管功能,嵌入區塊鏈發票與資產確權。(詳情閱讀:《錯失支付十年後,劉強東要借穩定幣打響京東 “第二次支付革命”?》)
Amazon、Google、Apple、X 等美系科技巨頭,也正以穩定幣錢包、NFT 身份認證、雲託管 USDC 賬戶為突破口,嘗試將穩定幣接入其支付系統。例如 Amazon Web3 團隊已與 Circle 達成合作,擬整合 USDC 作為 Prime 部分地區結算手段。
誰會在下半場勝出?
DeFi 生態:收益邏輯被重塑
一旦 “合規穩定幣” 主導市場,DeFi 將告別野蠻生長。法案對儲備和清算路徑的規範,可能使 DeFi 更趨 “金融原教旨主義”——即迴歸 “去中心化金融” 的本質,而非 “套利聚合器”。
筆者認為,GENIUS 法案的通過對 DeFi 行業帶來了深刻的影響,依賴 USDT 進行高槓杆和利差套利的協議面臨合規壓力,需要儘快調整其模型。而那些注重透明度、去中心化和抗審查性的項目,如 MakerDAO 和 Uniswap,則能夠藉助法案的合規紅利,進一步擴大其市場份額。未來,隨著合規穩定幣市場的擴展,DeFi 生態將逐步成為數字金融的核心支柱。
RWA 賽道:萬億級市場進入引爆點
GENIUS 法案明確允許穩定幣錨定美國國債等現實資產作為儲備,這不僅為穩定幣帶來法律保障,也直接為 RWA 代幣化賽道打開了正門。
據高盛(Goldman Sachs)預測,到 2030 年,全球 RWA 代幣化市場規模將突破 16 萬億美元,其中美國國債、公司債、房地產和黃金等資產是最先被代幣化的主力方向。當前,僅美國國債一項的總市值就已超過 26 萬億美元,其中短期美債(T-Bills)正成為合規穩定幣和鏈上 RWA 產品的首選底層資產。
在這一趨勢下,全球資產管理巨頭紛紛入局構建 “鏈上華爾街”:
- 貝萊德(BlackRock):推出 BUIDL 基金,允許機構通過 USDC 認購鏈上國債產品,目前管理規模已超 4.5 億美元。
- WisdomTree:已上線 WisdomTree U.S. Treasury Digital Fund,並納入其在 SEC 註冊的基金平臺。
- Franklin Templeton:早在 2023 年就已上線 Benji Investments,將部分短債基金搬至鏈上運行。
與此同時,鏈上 RWA 平臺也迎來融資和用戶活躍高峰:Ondo Finance 的短期美債代幣 OUSG,總市值已達 7.11 億美元;Maple Finance、Centrifuge、Goldfinch 等鏈上信用平臺相繼推出債權、房地產、供應鏈金融等 RWA 資產包;Chainlink 提供鏈下資產定價預言機,成為 RWA 行業基礎設施重要構件。(推薦關注《RWA 週報|GENIUS 法案於 18 日凌晨進行最終表決;Plasma 公募 5 億美元額度數分鐘內售罄(6.10-6.17)》,梳理行業最新洞察及市場數據。)

隨著 GENIUS 法案推進並明確 “RWA 可作為穩定幣儲備” 的合規通道,RWA 產品有望像穩定幣一樣進入指數級增長通道:
過去 5 年穩定幣市值從不足 50 億美元增長至逾 2500 億美元,RWA 也有望復刻類似路徑。
未來 3 到 5 年,RWA 可能成為機構和散戶的新型資產配置渠道,鏈上基金、鏈上房產、鏈上黃金或將進入大眾投資視野。從 “小眾創新” 躍遷為 “主流配置”,RWA 正站在爆發的起點。
跨境支付:新範式正在成型
過去數十年,全球跨境支付高度依賴 SWIFT 系統,但其本質仍是一套依賴銀行節點中轉的報文網絡,普遍存在高延遲(T+ 2 甚至更長)、高成本(手續費動輒超 5% )、低透明度(路徑不清)等問題,難以適配全球化數字交易的實時性與開放性。
穩定幣的出現,尤其是錨定美元的 USDC 與 USDT,正在重塑這一格局。它們具備可編程性、清算即結算等優勢,天然適合跨境轉賬、B2B 結算、供應鏈支付等場景。數據顯示: 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僅拉美地區通過 USDT 進行的 P2P 跨境交易量同比增長 193% ,其中阿根廷與委內瑞拉合計佔比近 41% ,反映其在高通脹環境下的避險剛需。
另一方面,美國通過 GENIUS 法案,正是為了將這種 “美元數字化” 現象納入合規軌道,以掌控其流向、引導其生態發展,實質上為全球範圍內的美元穩定幣流通提供了主權信用背書。
這也為企業級支付打開新窗口。多家科技與零售巨頭正在探索鏈上美元網絡的原型:Amazon 在其 AWS 部門內孵化 “供應鏈穩定幣結算項目”,旨在優化東南亞與印度區域供應商結算效率;馬斯克旗下 X 平臺正在測試 X-Pay 系統,結合自家社交網絡與穩定幣打通全球內容經濟;Telegram TON 生態已全面接入 USDT,並逐步拓展至 “打賞、電商、轉賬” 一體化場景。
此外,穩定幣也成為全球中小型跨境商戶的利器。諸如 AirTM(拉美)、Yellow Card(非洲)、Coins.ph(東南亞)等本地錢包,正在集成 USDC/USDT 作為默認跨境結算工具,覆蓋數千萬無銀行賬戶用戶。
在全球結算基礎設施仍存真空的區域,穩定幣或將成為 “數字美元的輕量化部署形態”,從而改變支付入口權力結構。

區塊鏈基礎設施:新合規時代下的公鏈價值重估
GENIUS 法案的落地,也意味著對基礎設施層提出前所未有的監管可兼容性需求。穩定幣、RWA 等資產在鏈上流轉,不再僅追求 “技術性能”,而需滿足 KYC/AML 合規接口、鏈上審計可追溯性和監管機構協同權限等 “合規友好特性”。
這使得合規鏈、聯盟鏈和模塊化公鏈成為熱點。例如,Avalanche、Berachain 等已在探索 “鏈上監管即服務” 模塊,跨鏈協議 LayerZero 與 Wormhole 也逐步融入合規框架,確保穩定幣資產跨鏈轉移過程中仍可被追蹤與凍結,滿足 “資產可跨鏈,監管可定位” 的雙重要求。
可以預見,未來的基礎設施競爭不再只是 TPS 競賽或 Gas 優化,而是圍繞誰能提供更完善、更靈活、更合規的數據管控與身份識別解決方案。底層公鏈將從 “自由極客範式” 邁向 “主權協同範式”,這場轉型或將重塑整個加密世界的信任底座。
結語:政策風口與財富重構的交匯點
《GENIUS 法案》的加速推進,正將穩定幣這一數字金融工具,推向制度化、合規化與全球基礎設施化的新高度。這既是一次監管時代的來臨,也是一場市場邏輯的重塑。
對於普通人而言,這是信息敏銳度與判斷力的試金石。在 “政策背書 + 資本助推 + 科技巨頭下場” 的三重合力下,穩定幣不再只是鏈上的技術代幣,更可能成為未來十年 Web3 最具爆發力的黃金賽道之一。
正如美國財長貝森特所言:“穩定幣生態系統將推動私營部門對美債的結構性需求,有助於控制國家債務水平,並吸引全球用戶參與美元主導的數字經濟。這是一場 ‘三贏’ 的系統變革。”
而特朗普則將《GENIUS 法案》稱作 “美國智慧的體現”,賦予其國家戰略級的定位。然而,也有批評者警告,這更像是資本精英們謀劃的一場 “數字鑄幣權革命”——技術去中心,但金融永遠中心化。
究竟是信任的新基石,還是權力的新工具?未來將取決於制度是否能制衡貪婪,技術是否真正服務信任。
而此刻,風口已至,潮水湧動。穩定幣淘金潮,正在悄然改寫全球金融的財富版圖。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臺,本站所發佈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信息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
歡迎加入 Web3Caff 官方社群:X(Twitter)賬號丨Web3Caff Research X(Twitter)賬號丨微信讀者群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