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鬆綁掀交易所 IPO 上市潮:誰能複製 CRCL 漲幅成下一個翻倍飆股?

穩定幣敘事仍未結束,加密貨幣交易所又成市場焦點。近期包括 OKX、Gemini 與 Bullish 等大型交易所,紛紛傳出計畫赴美 IPO,展現對合規市場的野心。無論是走拆分或 SPAC 上市,這波 IPO 熱潮將不單單只是下一個炒作標的,更是加密產業尋求主流認可的關鍵一環。

(從罰款到重返美國:OKX 考慮赴美 IPO 上市、驚人估值引關注)

OKX 低調備戰 IPO:「拆分上市」成關鍵策略

鏈新聞昨日報導,OKX 今年 4 月重返美國市場並在近日傳出上市美股的規劃。市場觀察員 AB Kuai.Dong 對此表示,其上市主體可能與主站 (國際版) 完全拆分,藉此避開平台幣 OKB 與母公司的監管風險。

他透露,早在 2021 年,OKX 就已在北美設立股權投資、資產管理與錢包部門,後續這些部門雖因熊市被部份併入了香港或亞太團隊,但仍有望隨著 OKX 重啟美國業務回歸:

此次傳出赴美 IPO 的時間點,或許是看到了監管鬆動的窗口,屆時美國實體與國際版應該會拆分得很徹底。

不過他也擔憂,OKX 若架構處理不清或進度落後,恐重蹈 2019 年港股借殼的覆轍。當年集團借「前進控股集團 (現已改名為歐科雲鏈) (1499.HK)」的殼上市,最終股價仍表現平淡,也反映出跟風策略難以持續的風險。

上市取代發平台幣,交易所募資邏輯變了嗎?

過去的加密市場,交易所的募資途徑幾乎離不開平台幣,但出於前任 SEC 主席 Gary Gensler 對發幣的監管態度一貫強硬,「加密貨幣 = 未註冊證券」的說法一直都是加密業者繞不過去的障礙。

(SEC 主席 Gary Gensler 卸任前重點回顧:加密貨幣與 AI 成未來監管重點)

如今,眼看川普和 Paul Atkins 的上任所帶動的監管鬆綁、以及穩定幣發行商 Circle IPO 的亮眼表現,上架美股似乎成了交易所新的融資工具與敘事主軸。

當然,這也引發了部分加密原生社群的不滿,作為 USDC 深植 DeFi 生態的早期採用者,並未在 Circle 上市後分享到任何成果,直呼這完全背離了加密世界的價值。

(遍佈 DeFi 走向傳統金融,穩定幣發行商 Circle 上市算是一種加密渣男嗎?)

盤點可能上市、蓄勢待發的交易所

AB Kuai.Dong 同時盤點了當前多家較具競爭力且潛在上市前景的交易所,首先是由億萬富翁 Peter Thiel 和 EOS 開發商 Block.one 支持的 Bullish,睽違四年再次啟動上市計畫,盼能填補 2021 年試圖 SPAC 上市卻破局的遺憾。

另外,Backpack 作為年紀較輕的交易所,雖然尚未發幣,但社群活躍且創新產品密集。據傳 Backpack 將先赴美掛牌,後再推出代幣化股權模式,「股票代幣」作為平台資產的替代方案。

最後,老牌交易所如 Gemini,已正式向 SEC 提交 S-1 上市申請;而 Kraken,則傳出計劃最快於 2026 年第一季上市。這些深耕美國的平台選擇繞開代幣發行風險,直接走進傳統資本市場,顯示加密產業正在向更成熟且合規的融資模式過渡。

IPO 策略不僅規避了監管風險,更為交易所提供了「不靠發幣也能募資」的新選項,而面向傳統金融的大池子,也更容易吸引有興趣參與加密的機構與散戶資金。

CRCL 市值直逼 COIN:下一波熱點轉向交易所?

當穩定幣作為加密基礎設施,成功點燃美國機構與散戶的投資熱潮,隨著 CRCL 上市至今近三週已飆漲近五倍,市值一度逼近 Coinbase (COIN),市場隨後也將尋找下一波敘事主線。

此時,交易所 IPO 的提示,無疑提供了新的情緒支撐與資本預期。對散戶而言,是參與加密核心企業的機會;對機構而言,則是佈局合規市場的橋樑。

OKX、Gemini、Kraken、Bullish 和 Backpack 等平台誰能最先突破重圍,複製 Coinbase 的成功,也成了眾所矚目的焦點。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知名交易所 Coinbase 於 6/20 宣布獲得歐盟《加密資產市場法規 (MiCA)》所認證的營運牌照,並選定盧森堡大公國 (Grand Duchy of Luxembourg) 作為歐洲總部。

Coinbase 宣布取得 MiCA 牌照,並設歐洲總部於盧森堡

Coinbase 宣布正式通過盧森堡證券金融監督委員會 (Commission de Surveillance du Secteur Financier) 審核,並核發 MiCA 牌照,並將盧森堡作為其歐洲總部。

對此 Coinbase 表示,將盧森堡作為歐洲總部理由,則是因該國長期以來被視為西歐具前瞻性的金融中心,且自 2019 年起就逐步推出多項區塊鏈相關政策,目前已通過 4 項與區塊鏈相關的法案。

MiCA 落實歐洲加密監管標準,OKX、Bybit 也陸續卡位

歐盟於 2023 年 5 月正式通過 MiCA,並於 2024 年 12 月全面生效,該法案主要是希望能統一歐盟各國對加密產業的監管標準,保障投資人權益,同時維護金融穩定。

而隨著 MiCA 落實歐洲加密產業監管標準後,許多業者也紛紛卡位:

  • OKX、Crypto.com:於 2025 年 1 月取得 MiCA 牌照。

  • Bybit:於 2025 年 5 月獲得 MiCA 牌照。

  • Gemini:據《路透社》報導,正在申請中。

Coinbase 收購 Deribit,同時納入標普 500

除了 MiCA 執照之外,Coinbase 近期也有幾項亮眼表現,不只在今年 5 月宣布以 29 億美元收購選擇權交易平台 Deribit,又於 5/19 正式納入標普 500 指數 (S&P 500),成為首家進入該指數的加密企業。

(加密期權霸主!Coinbase宣布收購 Deribit,打造全球最完整的加密衍生品交易平台)

商業支付推動加密領域在歐洲成為主流

根據研究顯示,目前約有 10% – 20% 的歐洲投資人有接觸加密產業,其中「商業支付」正逐漸推動加密貨幣普及的主要原因,而不只是為了投資賺價差。

數據顯示,有超過 70% 的加密支付正應用在零售、餐飲等日常消費領域,東歐地區 DeFi 的使用率也逐步上升中。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Web3 創投基金 Coral Capital Holdings 的前高層據傳正準備籌集 1 億美元,來複製微策略 (Strategy) 比特幣儲備模式,打造BNB 儲備上市企業。

三位對沖基金高層從 Coral Capital 轉戰新戰場

彭博社報導,三位前 Coral Capital 高層正洽談募資 1 億美元,並透過他們名下的一家尚未公開名稱的上市公司,來買進知名交易所幣安 (Binance) 的平台幣 BNB。跟據 CoinGecko 顯示, 目前 BNB 市值來到 936 億美元。

而他們計畫完成募資後,將公司更名為「Build & Build Corporation」,未來會直接把 BNB 納入資產負債表,成為核心儲備資產。據了解,三位將在 6 月底前完成募資,並開始收購 BNB。 

不只 BTC,ETH、SOL 與 TRX 也納入企業儲備策略

起初的企業儲備策略以微策略 (Strategy) 為首的比特幣儲備為主,但近期已有多家企業轉向其他加密貨幣:

  • 美國線上遊戲公司 SharpLink :共花費 4.6 億美元進軍以太坊 (ETH) 戰略儲備。

  • Upexi:儲備 SOL 總額來到 1 億美元

  • Janover (現為 DeFi Dev Corp.):儲備 SOL 總額來到 9,700 萬美元

  • 娛樂公司 SRM:Tron 創辦人孫宇晨以一億美元 TRX 直接入股權 SRM,並將 TRX 作為企業儲備。

加密妖股成炒幣仔新興戰場,平均最高漲幅來到 438%

隨著穩定幣 USDC 發行商 Circle 在美上市,微策略 (Strategy) 開創企業持幣儲備後,許多企業也陸續跟進,將加密貨幣作為主要儲備並掛牌上市。而且多數「加密妖股」在初期都有數倍以上的漲幅,比加密貨幣漲幅更加亮眼。

根據 6/17 報導統計,30 家美股加密上市公司股價平均最高漲幅達約 438%。

相較之下,今年加密貨幣總市值漲幅也才 51%。由此可見「加密妖股」漲幅潛力極強。

(加密妖股成為炒幣仔新戰場!如何透過複委託或海外券商買賣虛擬貨幣概念股?)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