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太坊邁向模塊化和多鏈並存的新階段後,Layer2 不再只是擴容工具,而是多鏈世界的基礎組成。一個顯著趨勢正在加速成形——互操作性,正在成為 Layer2 時代下重構用戶體驗與協議協作的核心共識。不僅關乎技術協作,更代表著用戶體驗範式的根本轉變:從“多鏈並行”走向“無縫一體”。
5 月 28 日,第 9 次 L2 Interop 工作組會議帶來了最新的進展。此次會議聚焦了跨鏈協議標準的推進、核心開發工具、以及一系列圍繞用戶體驗和流動性的新提案。圍繞“協作式互操作標準的工程落地”展開,聚焦多個核心議題,標誌著 Layer2 互操作從“概念”邁入“工程化”。這場討論,為我們勾勒出 Layer2 互操作的全新圖景。
一場關於互操作未來的系統設計
以太坊的 Layer2 擴容方案已形成多鏈並行的格局,但跨鏈交互的複雜性仍制約著用戶體驗和資金流動性。碎片化的網絡環境導致用戶需要在不同鏈之間手動切換,交易延遲和 Gas 成本問題進一步阻礙了跨鏈應用的普及。
曾經孤立存在的鏈間交互方式,正被整合為一套系統化、標準化的鏈間體驗協議層 —— 一種更貼近真實用戶需求的網絡系統。互操作並非只是讓鏈與鏈互通,而是以終端用戶為中心,構建 “無縫體驗”。這一理念貫穿該次會議的多個議題中:
ERC-7786
由 OpenZeppelin 發起的 ERC-7786 提案,旨在提供一個可擴展、可組合的跨鏈消息傳遞標準。其核心設計採用與 ERC-7930 協同的鏈特定二進制地址格式,打通鏈間通信的格式瓶頸。
目前規範已趨於穩定,下一步將擴展至 Gas 支付與消息驗證機制,意圖將跨鏈通信從特定協議中抽象出來,邁向協議無關的標準層。
Interop Wallet v0
由以太坊基金會和 Wonderland 推出的“Interop Wallet v0”,是一次面向未來的跨鏈錢包體驗實驗。該錢包基於 Ambire 構建,僅用於測試網,重點驗證鏈特定地址(ERC-7828/7930)等標準的實際 UX 效果。
EIP-7702
在多鏈和跨鏈互操作的背景下,賬戶抽象的演進同樣關鍵。EIP-7702 作為以太坊最新的賬戶增強提案,允許傳統外部賬戶臨時委託智能合約執行,實現在不換地址、不遷移資產的情況下獲得智能賬戶功能。它支持交易批處理、費用贊助和權限管理,極大提升多鏈錢包的用戶體驗,是跨鏈互操作的重要技術基礎。
Open Intents Framework 2.0
OIF 的 2.0 版本正在由 Hyperlane、LI.FI、Across、OpenZeppelin 等團隊聯合重構,目標是為開發者提供一套模塊化的意圖表達、求解與執行框架。
它不是橋接協議,而是鏈間 Intent Layer。OIF 將支持任意鏈、任意 DApp 快速接入無縫的 Intent UX,真正釋放“用戶表達意圖,網絡完成執行”的潛力。
ERC-7828 + ERC-7930
Wonderland 提出的鏈特定地址標準正在成為互操作時代的基礎設施之一。ERC-7828 提供了人類可讀的地址格式(如:alice@arbitrum.l2.eth),ERC-7930 則定義了對應的二進制解析邏輯。
這種結構讓一個地址在多個鏈上具備“上下文感知能力”,降低用戶跨鏈交互的心理門檻與誤操作風險。其部署方式將參考 ENS 二級域名系統(l2.eth)進行治理。
Filler Vaults
來自 Socket 團隊的新提案 Filler Vaults,提供了將資金提供者與執行者解耦的機制。通過類似 HLP Vault 的設計,Vault 持有者可委託策略,由執行者代為完成 Intent,實現資本與操作能力的分佈式匹配。
該模型有望解決目前求解器生態的集中化問題,為意圖市場帶來廣度與彈性。
Mint 支持與探索
作為 OP Superchain 的一員,Mint 長期關注並支持跨鏈互操作的標準制定與實踐落地。在這些創新推進過程中,Mint 將持續探索這些互操作標準在核心生態場景中的落地應用,未來為用戶提供更加高效和安全的跨鏈體驗,助力構建更加統一、高效的 Web3 用戶體驗網絡,
對於以 Mint Blockchain 為代表的新一代去中心化基礎設施而言,擁抱互操作標準,將不再是“可選項”,而是與生態共同演進的基礎責任。
寫在最後
隨著這些技術的落地,多鏈生態將逐步實現 “形散神聚” —— 鏈間差異對用戶不可見,而開發者仍能享受模塊化擴展的自由。我們正處在一個連接被重新定義的時代。鏈與鏈之間不再是孤島,未來的 Web3,將不只是多鏈共存,更是多鏈協同。
Mint 正在其中,積極搭建屬於這個時代的互操作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