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nfeeds 導讀:
Grayscale Research 預計,CEX 將繼續主導比特幣等大市值資產的交易,但 DEX 將成為長尾資產交易的首選。
文章來源:
https://www.jinse.cn/blockchain/3716302.html
文章作者:
Grayscale
觀點:
Grayscale:公鏈提供了無需中心化中介的數字商業解決方案。然而,要吸引用戶,去中心化技術必須提供至少與中心化方案同等吸引力的功能。如果去中心化應用在速度、成本和歷史數據方面遜色於中心化方案,那麼區塊鏈活動很可能仍只是線上商業版圖的一小部分。所幸經過數年探索,我們親眼看到去中心化應用在代幣交易這一加密貨幣核心領域中與傳統機構展開正面競爭。Grayscale Research 估算,DEX 目前佔全球加密貨幣總交易量的 7.6%(2023 年僅為 3%),其相對於 CEX 的交易量佔比也顯著提升。如今 DEX 在價格上已與 CEX 勢均力敵,透明度往往更高,且常成為鏈上新發行資產的主要交易場所。今年很可能成為行業的轉折點,技術進步和監管明晰將推動用戶採用 DEX 和其他去中心化金融(DeFi)應用。本文將全面概述 DEX 行業,包括行業結構、競爭態勢和發展前景。Grayscale Research 認為,市場領導地位最終將集中在少數頭部平臺 —— 每個細分領域(CEX 與 DEX、現貨與永續合約)可能僅存一兩家交易所 —— 這些平臺將深度流動性、資本高效的基礎設施與誘人的代幣或股權經濟模型相結合。在傳統金融(TradFi)中,交易通過交易所或場外市場(OTC)在交易雙方達成價格共識後執行。這些交易通過中央限價訂單簿(CLOB)或經紀商網絡進行撮合。交易執行後,由存管信託公司(DTC)等清算所確認交易細節、軋差參與者風險敞口,並於次日完成結算(轉移資金和證券所有權的電子記錄)。股票證券於 2024 年 5 月從 T+2 結算改為 T+1 結算。加密貨幣交易採用完全不同的市場結構,可分為交易場所、交易所架構和交易產品三大類。加密貨幣交易場所主要分為兩類:中心化交易所(CEX):採用鏈下託管和交易撮合的傳統商業機構,通過內部賬本提供近乎即時的結算體驗。但用戶將資產轉出至傳統銀行賬戶時仍會經歷結算延遲。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直接部署在區塊鏈(如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約應用,支持用戶從自託管錢包直接交易。在 DEX 上交易時,執行與結算在單個區塊確認週期內完成,通常僅需數秒。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發展呈現明顯的階段性突破,每一代都克服了前代的侷限性。早期嘗試(2017 年 -2018 年)—— 如 EtherDelta 的訂單簿模式、0x 協議的鏈下中繼方案以及 Bancor 首創的 AMM 資金池 —— 雖然驗證了去中心化交易的可行性,但面臨嚴重的用戶體驗和流動性挑戰。2018 年 Uniswap 的推出成為轉折點,其簡化的 AMM 模型和直觀界面大幅提升了可訪問性,為 2020 年「DeFi 之夏」期間交易量和總鎖倉值的爆發式增長鋪平了道路。2021 年至 2023 年的進一步優化 —— 尤其是 Uniswap v3 的集中流動性設計,以及 Perpetual Protocol 和 GMX 在永續合約領域的創新 —— 顯著提升了資本效率,並實現了更精細的鏈上衍生品交易。最近的階段(2023 年 -2025 年),基於 Cosmos 的 dYdX Layer1 和 Hyperliquid 的超高速定製區塊鏈等鏈上 CLOB 相繼湧現,將中心化交易所的速度精度與 DeFi 的透明去中心化特性相結合。當前加密貨幣 DEX 的現貨與永續合約日均交易量(ADV)已接近 100 億美元,而紐約證券交易所集團旗下平臺的日均交易量約為 1500 億美元。DEX 永續合約交易量的增長主要來自 Hyperliquid,其佔比達到永續合約總日均交易量的約 80%。
內容來源